北京是个奇妙的地区,古时候便是人潮拥挤的地区。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上好像还可以感受到以前的繁华盛世,即便 是每一年都会整修维护保养,却依然可以令人见到岁月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的印痕,北京王府井也是经历了很多的时期变动。当期北京文化一起了解一下北京王府井的来历。

王府井大街命名于1915年。辽、金时期,北京王府井仅仅一个不知名的村庄,来到忽必烈定都在北京市以后,这一小村庄刚开始繁华了起來,并拥有“丁字街”的叫法。明成祖时,在这里一带修建了十个王爷府,便改叫十王爷府或是十王爷府街。明朝灭亡了之后,王爷府也随着荒芜了,大家便称它为王爷府街。
清光绪、宣统年里,这儿刚开始热闹,街的两侧出現了很多小商贩和店面,还有一个“官厅”,变成本地知名的一个城区。1915年,北洋军阀内务部绘图《北京详图》时,就把这条路分为三段:北街称王爷府街道,中区称八面槽,南段因为有一眼甜深水井(井址在街道的西边,现如今的大甜深水井巷子)而称王府井大街了。之后,慢慢用北京王府井叫法成条街了。
历史背景:
北京王府井的历史时间能够上溯十三新世纪六十年代。
元朝中间三大县衙中的枢密院和御史台遍布在这里条街上,这条路名叫“丁字街”。
明永乐年里,这条街上共创有十座王爷府,故更名为“十王爷府街”。
清雍正年间,这条街上仅有八座王爷府,已不叫“十王爷府街”,称之为“王爷府街道”。
清宣统时,此街道被分为四段名字不一样的街道社区,北段依然叫“王爷府街道”,中区修复元朝的古名叫“丁字街”,南段因搞出了一口供王爷府食用的甜深水井,故得名“王府井大街”。
1916年,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一声令下将王府井大街更名为“莫里逊街道”(MorrisonStreet)。
1934年,丁字街更名为“八面槽”。
中华共和国创立后,废止“莫里逊街道”叫法,改叫原先的“王府井大街”。
1965年,王爷府街道、八面槽、王府井大街三段合拼为一条王府井大街。
文化大革命期内,红卫兵为了更好地“击倒王侯将相”、“扫四旧”,将王府井大街改叫“人民东路”。
四人帮倒台后,修复“王府井大街”的名字。
二十世纪前期,王府井大街的大型活动进入了新形势下。现如今王府井大街已变成集买东西、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游戏娱乐、度假旅游、餐馆、商务接待、酒店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中心。
上一篇:典型性的水乡古镇,三河古镇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