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灯仪?
灯仪,是道教斋醮中一种常见仪式,其特质就是参与行仪的道土均手持光辉朗明的“灯”,以象征上照诸天,下照地狱。灯仪一般都在日落以后才举行。灯仪,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祭仪中很早就已经有火祭的记载,《周礼》称“凡祭祀,则祭烯”,馏即火。另据文献记载,大约秦汉时的帝王宫室中就已有“青玉五枝灯”,“百华灯树”和“芳苡灯”等。至两晋南北朝时,灯开始进入士大夫阶层的生活。西晋傅玄有《灯铭》,北周庾信有《灯赋》,梁江淹也有《灯赋》,还分述大王之灯的华艳,庶之灯的穷朴。不过将灯引进斋醮坛场大约在南北朝时期,这才是真正的灯仪。灯仪种类繁多,现存《道藏》中的灯仪就有二十多种,分属金箓和黄箓两类。例如金箓类有《玉皇十七慈光灯仪》《北斗本命延寿灯仪》等,黄箓类有《黄箓九阳梵气灯仪》、《黄箓五苦轮灯仪》等。关于灯仪的作用,宋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称:“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明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侍灯之官,勤为用意,每令灯光,竟夕明真。
上一篇:什么是进表仪?
上一篇:什么是进表仪?
道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