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为人之道有哪些道家思想的体现?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此时的曾国藩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重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研究,提出了不少改革措施:第二阶段,是他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一时期他主要运用了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第三阶段,此时它处于不在胜人处求强的平和时期,这时他是以老庄的道家思想为主导。曾国藩在其“一生凡三变”中,认为儒家思想使它对现实“一肚子不合时宜”:法家思想使他为人处世“处处碰壁”。直到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即将大功告成之时,一种危机感时常萦绕在曾国藩的心头。他曾写信给他的弟弟说,自古以来权高名重之人没有几个能有善终,所以他要将权位让出来一些,才能保持晚节。于是,曾国藩转而信奉老庄思想。在攻陷天京之后,曾国藩便立即造散湘军,并做好了功成身退的打算,以消除清政府的猜忌。此外,在曾国藩还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中悟出,修身养性必须避免精神的动荡浮躁,永远保持内心的虚静恬淡,这样才能达到“以静制动”,“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也正是因为这个思想的存在,才使得曾国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硬梆梆的人物。
上一篇:郑板桥为什么说“难得糊涂”?
上一篇:郑板桥为什么说“难得糊涂”?
道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