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八六网
风水 阴宅 八字 相学 生肖 取名 解梦 民间 本命年 老黄历 吉祥物 古诗词 古书籍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 | 唐·李白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一作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①,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作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一作征人)西游何时(一作当)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一作枯)木,雄飞雌从②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③,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厓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一作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一作人)莫开。所守或匪亲(一作人),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一作令人)嗟。
--- 唐·李白 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 | 唐·李白 蜀道难
【题注】一作相和歌辞 蜀道难引用典故:蚕丛 地崩山摧【按】① 一作:横河断海之浮云 ② 一作:呼雌,一作:从雌 ③ 一作:入烟几千尺《本事诗》: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孕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滴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木天禁语》:
七言长古篇法……旧题乃篇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唐诗品汇》:
刘须溪云: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在言。《四溟诗话》:
九言体,无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卷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惟太白上篇突出两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也。《批选唐诗正声》:
辞旨深远,雄浑飘逸,杜子美所不可到。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哂。《唐诗援》:
太白创体,空前绝后。诸说纷纷不一,然细观此诗,定为明皇幸蜀而作。萧说是。《批选唐诗》:
太白长歌,森秀飞扬,疾于风雨,本其才性独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诗教大坏亦在此。后生学步,奋猛亢厉之音作,而温柔敦厚之意尽,露才扬己,长慠负气、辞人所以多轻薄,由来远已。嗟乎,西日东流,又岂人力哉!但可谓之唐体而已矣。《唐音癸签》:
《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时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夬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唐诗镜》:
《蜀道难》近赋体,魁梧奇谲,知是伟大。《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一夫当关”四句,设意外之忧;“朝避猛虎”四句,指阶见之恐,见变生肘腋,地终不可居。总言蜀道之难也。劈空落想,窍凿幽发,应使笔墨生而混沌死。《诗源辨体》:
屈原《离骚》本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厌饫……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唐风定》:
变幻神奇,仙而不鬼,长吉魔语视之何如?亘古代无能仿象,才涉意即入长吉魔中矣。通篇奇险,不涉旁意,不参平调,其胜《天姥》、《鸣皋》以此。《王文简古诗平仄论》:
(七言古)又有长短句者,唐惟李太白多有之,然不必学。如《蜀道难》……效之而无其才,洵难免沧溟“英雄欺人”之诮。《增订唐诗摘钞》:
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载酒园诗话又编》:
《蜀道难》一篇,真与河岳并垂不朽。即起句“噫吁戏,危沪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谁敢并于一处?至其造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扯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虚转石万壑雷。”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不惟刘璋、李势恨事如见,即孟知祥一辈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诗之有关系者,岂特文词之雄!《唐音审体》:
篇中三言蜀道之难,所谓一唱三叹也。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放胆诗》:
太白《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冲,惝恍莫测。《此木轩论诗汇编》:
《蜀道难》、旧题也,太白为之,加奇肆耳。此千古绝调也,后人妄意学步,何其不知量也!“噫吁嚱,危乎高哉”,七字五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无理之极,俗本作“连峰入烟几千尺”,有理之极。无理之妙,妙不可言。有理之不妙,其不妙亦不可胜言。举此一隅,即是学诗家万金良药也。《而庵说唐诗》:
“尔来四万八千岁”,此云总非实据也。人言文人无实语,而不知文章家妙在跌宕;每说到已甚,太白用此,正跌宕法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一提,此句妙有关锁,上来笔气纵横,逸宕不如此,则散无统束矣。“锦城虽云乐”:上面说到蜀如此可惊、可畏,而忽下一“乐”字,妙极。“不如早还家”:此虽是乐,不可久居,“不如早还家”之句尤乐也。文势至此甚紧,必须一放,方得宽转,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提此句为结束,妙。篇中凡三见,与《庄子·逍遥游》叙鲲鹏同。吾尝谓作长篇古诗,须读《庄子》、《史记》。子美歌行纯学《史记》,太白歌行纯学《庄子》。故两先生为歌行之双绝,不诬也。《唐诗别裁》:
笔阵纵撗,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剑溪说诗》:
太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凡三叠。管子曰:“使海于有蔽,渠弥于有渚,纲山于有牢。”谷梁氏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一篇之中,三番叙述,愈见其妙。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者也。《网师园唐诗笺》:
造语奇险(“地崩山摧”二句下)。玩此,为明皇幸蜀作无疑(“问君西游”句下)。兜来何等力量。(“其险”句下)!高文险语,动魄惊心(“磨牙”二句下)。主意在此(“不如”句下)。《李太白诗醇》:
严云:提“蜀道难”,篇中三致意;用“噫吁戏”三字起,非无谓。后人学袭,便成恶道。《唐诗鉴赏辞典》: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李)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壮士死:传说秦惠玉嫁五美女给蜀,蜀国派五位壮士去迎接,返至梓关,遇山崩,五壮士被压死,五美女上山化为石。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阎昭典)(类似词句)危乎高哉

【高哉危乎露盘】《董逃行》彭孙贻·明末清初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危乎高哉】《沁园春 秋日登姑苏元妙观弥罗阁》陈维崧·清

(类似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戏圣俞》欧阳修·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篇送别府尹吴龙图》郭祥正·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郭祥正·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昔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蜀道难送杨昀谷太守之官四川》黄锡朋·近现代
【知蜀道之难兮难于上青天】《七月二夜醉作蜀道难》卢青山·当代
【吁嗟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游峨眉山歌》许缵曾·清
【蜀道非难岂真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蜀道非难岂真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蜀道之难难于天】《送伯桢侍御之川中宪副》冯琦·明

(类似词句)蚕丛及鱼凫

【不数蚕丛及鱼凫】《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方孝孺·明
【忆昔蚕丛及鱼凫】《剑门关》冯骧·近现代
【驱驰乎蚕丛鱼凫兮】《盛化州挽些》王柏·宋
【除是蚕丛鱼凫才】《锦城篇》刘道开·明
【蚕丛鱼凫三万年】《剑阁篇》欧大任·明
【蚕丛鱼凫空局蹐】《度错愕岭》汪礼约·明
【蚕丛鱼凫爰肇基】《化蜀行送周子吁提学》皇甫汸·明
【蚕丛与鱼凫】《蜀山渡口守潮》全祖望·清
【蚕丛鱼凫开国事】《李伯时蜀江图歌》弘历·清
【蚕丛鱼凫重辟疆】《送宋观察荔裳之蜀》颜光敏·清

(类似词句)开国何茫然

【蜀山开国何茫然】《附后蜀二主》郭之奇·明
【下迨战国何茫然】《题阙》独乐园主·元
【茫然开国人天主】《蚕丛祠》汪元量·宋末元初
【蚕丛开国已茫然】《蜀山图为宁总制画并题》史谨·明

(类似词句)尔来四万八千岁

【迩来四万八千岁】《汉玉斧佩歌》弘历·清
【尔来四万八千年】《附后蜀二主》郭之奇·明
【四万八千岁】《大华山》何异·宋
【天子之寿四万八千岁】《上之回》刘炳·元末明初
【四万八千岁】《甲午穷秋,诗友燕云过访,并赋五古相赠,予感其高谊,步韵奉答》邱登成·当代
【尔来万有八千岁】《题师将军寿椿堂》王绂·明
【尔来一万四千岁】《庐山谣》康有为·清

(类似词句)西当太白有鸟道

【太白西去有鸟道】《南麓画华清宫图》赵秉文·金
【鸟道疑当太白西】《沁园春 再次韵》周权·元

(类似词句)可以横绝峨眉巅

【可以横绝峨眉巅】《赠万承纪联》唐仲冕·清
【横绝峨眉巅】《既离成都故人送者远至汉嘉分袂其尤远而相及于峨眉之上者六人范季申郭中行杨商卿嗣勋李良仲谭德称口占此诗留别》范成大·宋
【可以横绝七姑巅】《慈利符实桥联》吴恭亨·近现代

(类似词句)地崩山摧壮士死

【天崩地塌壮士死】《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吴士玉·清

(类似词句)猿猱欲度愁攀援

【猿猱愁攀援】《题云峰山郑道昭石刻》张纶英·清
【欲度愁猿猱】《水帘洞》黄毓祺·清

(类似词句)青泥何盘盘

【青山绵亘何盘盘】《题夏尚书横披山水》杨荣·明
【青泥黄栈细盘盘】《题淮阴梅鼎画蜀山图》朱德润·元

(类似词句)百步九折萦岩峦

【百步九折萦岩峦】《题李营丘风雪运粮图》韩纯玉·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参仰胁息】《赵资政当山堂》楼钥·宋

(类似词句)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手抚膺坐长叹】《送吴显道五首》王安石·宋
【坐长叹以抚膺】《太白远游》崔敦礼·宋
【以手抚膺长叹吁】《出居庸关》袁忠彻·明

(类似词句)问君西游何时还

【送君西游何时还】《送谢生斯立游金陵》沈明臣·明
【问君西游何当还】《送吴显道五首》王安石·宋
【衡山西游何时还】《偶得》陈献章·明
【问浪游何时还家】《寿楼春》黄侃·近现代
【问君何时还】《送周云鹏之汉阳》蒋主孝·明
【问君此去何时还】《赠陈冕》陈献章·明
【问君西游何归期】《送江端伯之隆兴》蔡沈·宋

(类似词句)畏途巉岩不可攀

【孤云巉岩不可攀】《西山》赵完璧·明
【巉岩不可攀】《游仇池坞访道初和尚》商元柏·清

(类似词句)又闻子规啼夜月

【直待子规啼夜月】《蕨初生》汪应辰·宋
【子规啼夜娟娟月】《挽饶惠徵》夏良胜·明
【怕听子规啼夜月】《减字木兰花 题山阴何奕美小像》陈维崧·清

(类似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戏圣俞》欧阳修·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篇送别府尹吴龙图》郭祥正·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郭祥正·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昔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蜀道难送杨昀谷太守之官四川》黄锡朋·近现代
【知蜀道之难兮难于上青天】《七月二夜醉作蜀道难》卢青山·当代
【吁嗟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游峨眉山歌》许缵曾·清
【蜀道非难岂真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蜀道非难岂真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蜀道之难难于天】《送伯桢侍御之川中宪副》冯琦·明

(类似词句)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人听此凋朱颜】《送吴显道南归》王安石·宋
【使人睥睨凋朱颜】《太行险一首送李尚友秦士能二秀才还陵川县学兼寄教谕马训导路世安刘九成三契旧》宋讷·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连峰去天不盈尺

【高峰去天不盈尺】《忆旧游寄张约之》李云龙·明
【去天不盈尺】《邻霄台》惠顗·唐
【去天不盈尺】《寿邕州赵守》崔与之·宋
【去天不盈尺】《观瀑布图》刘宰·宋
【去天不盈尺】《西林寺廓然堂有怀》胡宏·宋
【梵宫去天不盈尺】《径山寺》施琪·元
【去天不盈尺】《送张吴县之官嘉定分题赋得天平山》聂镛·元
【去天不盈尺】《赠刘全真》丁鹤年·元末明初
【高高去天不盈尺】《分题赋罗浮山赠何景先百户》黄哲·元末明初
【绝顶去天不盈尺】《香山乾明寺 德庆》李穆·元末明初
【去天不盈尺】《翠屏轩》唐桂芳·元末明初
【去天不盈尺】《杨子山》杨琚·明
【五老去天不盈尺】《游白鹿洞歌》紫霞真人·明
【去天不盈尺】《登峄山绝顶有怀贾大卿石葵》于慎行·明
【天目之山去天不盈尺】《思亲行寄弟子通》刘睿·明
【孤舟去天不盈尺】《君山行赠洪原鲁》吴国伦·明
【衡岳去天不盈尺】《赋得楚天春雁送友人》李之世·明
【山中去天不盈尺】《题山水图》李孟璿·明
【虚窗去天不盈尺】《小吴轩》清濋·明
【去天不盈尺】《柳山诸诗八首 仰高亭》顾璘·明
【去天不盈尺】《夏日集古堂阅宋元诸名流画题十绝句》胡应麟·明
【去天不盈尺】《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 峰霁金光》胡应麟·明
【去天冉冉不盈尺】《幔亭云气歌为督学滕公作》胡应麟·明
【天都去天不盈尺】《白榆歌别司马汪公归婺中》胡应麟·明
【去天不盈尺】《庐山五老峰》郭正域·明
【匡庐去天不盈尺】《摸鱼吟》黎贞·明
【去天不盈尺】《寓怀》翁时稚·清
【去天不盈尺】《登泰山四首》洪繻·清
【去天不盈尺】《辛卯重阳游焦山次韵》钱家塈·清
【去天不盈尺】《三仰峰》黄毓祺·清
【去天不盈尺】《比那莲山水之胜,前游曾有诗纪之自西班牙桥溯瀑流而上,攀跻崎岖山径间可六七里,得一湖,其上更悬瀑布二;更上,则雪峰际天矣,此前诗所未纪也今岁复游,补之如次》汪精卫·近现代
【群峭去天不盈尺】《癸巳秋日偕同元白孝同宏略及丛碧慧素伉俪游劳山从北九水入山越鱼鳞峡直抵靛缸湾遇雨溪流湍急四山飞瀑弥望晴游所未睹也即为纪游诗八章意有未尽更赋长歌以张之》黄公渚·近现代
【去天不盈尺】《盛暑》陈仁德·当代

(类似词句)枯松倒挂倚绝壁

【但见绝壁倒挂之枯松】《天平宫》伯德正臣·元
【挂绝壁松枯倒倚】《沉醉东风》卢挚·元

(类似词句)飞湍瀑流争喧豗

【飞湍急濑争喧豗】《听琴》史谨·明

(类似词句)砯厓转石万壑雷

【砅崖转石兮万壑殷雷】《横山堂三章》葛立方·宋
【砅崖转石万壑雷】《寿圣观道士黄至明开小隐轩太守徐公为题曰快轩庭坚集句咏之》黄庭坚·宋
【急似砯崖转石雷】《观潮三首》苏颂·宋

(类似词句)其险也如此

【太行之高且险也如此】《太行歌送丁分教之襄陵》薛瑄·明
【其乐也如此】《采薇山之巅赠张无梦先生》郭祥正·宋
【其广也如此】《昆明池歌》顾应祥·明
【其高也如此】《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成鹫·明
【其任重也如此;】《无锡惠山范仲淹祠》江峰青·近现代
【君知其险有如此】《嘉靖丙申闰十二月同苏斋游南召子陵洞苏斋畏险不敢上余乘兴独往入洞眺视踰时而还》陆铨·明

(类似词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米荒》萧梦霞·近现代

(类似词句)一夫当关

【一夫或当关】《过潼关》强至·宋
【一夫当关】《宋颂九首 汤汤》石介·宋
【一夫或当关】《剑门图》傅若金·元
【当关惟一夫】《再和康武一百五十韵》吴当·元
【当关欠一夫】《次韵李侍读东平王哀诗》虞集·元
【一夫当关万夫却】《居庸关》陈孚·元
【当关用一夫】《滟滪》何景明·明
【当关秪用一夫力】《大石关行》何景明·明
【一夫若当关】《泇河》丘兆麟·明
【当关一夫守】《铁门扇》林俊·明
【尽道当关用一夫】《过雁门》李贽·明
【一夫谁个可当关】《闻警》王稚登·明
【一夫可当关】《仙霞岭》谢宗鍹·明
【一夫当关守】《过函关》郑岳·明
【当关用一夫】《峪口》黎民表·明
【一夫当关万夫畏】《宁羌将军行赠高枝升》卓尔堪·清
【地利一夫可当关】《入崖口》弘历·清
【一夫当关尊】《鱼梁江》宋湘·清
【当关一夫如虎虓】《由文德关过相见坡至华岩洞小憩》李友棠·清
【屹屹当关无一夫】《潼关》李寄·清
【一夫当关按剑立】《四月三日度仙霞关》顾嗣立·清
【一夫足当关】《钓鱼城》洪锡爵·清
【一夫可当关】《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一夫当关】《亚门关联》吴恭亨·近现代
【漫道当关一夫足】《剑门关》马继华·近现代
【当关铸铁一夫雄】《工厂戏咏六首 阀门》卢青山·当代

(类似词句)万夫莫开

【万夫关莫开】《归经桃花隘》贝青乔·清

(类似词句)所守或匪亲

【所守或匪亲】《观澜亭》黄景仁·清

(类似词句)化为狼与豺

【昔为豺与狼】《八月十三夜新楼看月》尹伸·明
【悉化狼与豺】《咏樗》陈兴武·当代
【化为豺狼】《充善堂为吴氏题》陈杰·宋末元初
【犬羊尽化为豺狼】《赠刘通府》张吉·明

(类似词句)朝避猛虎

【呜呼朝避长蛇夕猛虎】《和禽言二首 归去乐》胡天游·元

(类似词句)夕避长蛇

【呜呼朝避长蛇夕猛虎】《和禽言二首 归去乐》胡天游·元

(类似词句)磨牙吮血

【磨牙吮血】《太白招魂》崔敦礼·宋
【磨牙吮血食人肉】《猛虎行》周巽·元
【磨牙吮血啖人肉】《侠客行》佘光裕·明
【磨牙吮血恣所娱】《赠周明府复任》李之世·明
【磨牙吮血竞鹰鹯】《赠郑惟超北上廷试》梁维栋·明
【磨牙吮血扬须眉】《赠豫章丁公》韩上桂·明
【磨牙吮血】《隘丁行》梁成楠·清
【吮血磨牙厌人肉】《哀吴阊》沈昌宇·清
【吮血磨牙澹生活】《宝成寺观元人所凿麻曷葛刺佛石像次药耘韵》钱大昕·清
【磨牙复吮血】《十二月二十五日鉴泉示生日诗》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看磨牙吮血】《六州歌头 蜀道难》周岸登·清末近现代初
【磨牙吮血有妖魔】《童年理趣偶拾八首》刘家传·近现代
【便复磨牙吮血为人殃】《圈虎谣》苏大山·近现代
【磨牙吮血路邪开】《记梦》伯昏子·当代
【吮血复磨牙】《新乐府一首》汪梦川·当代
【磨牙吮血】《满江红 题国声集,寄唐玉虬成都》邵祖平·当代

(类似词句)杀人如麻

【杀人如麻兮流血成湖】《乌乌歌》乐雷发·宋
【杀人如麻些】《太白招魂》崔敦礼·宋
【杀人古如麻】《入剑门和少陵韵》孙应时·宋
【杀人如麻盈边城】《昭君曲》赵汝燧·宋
【杀人如麻壅流水】《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纪德十一首》邓肃·宋
【杀人如麻未充腹】《送许丈赴行在》邓肃·宋
【杀人如麻】《大沩哲禅师真赞》黄庭坚·宋
【杀人如麻道路绝】《并州歌送张彦洪使毕还河东》张翥·元
【杀人如麻血成海】《煮豆酌白酒歌戊戌前作》李昱·元末明初
【杀人如麻满溪谷】《闻官军平倭》庞嵩·明
【杀人如麻满川谷】《花将军歌》李东阳·明
【杀人如麻川流血】《题昭仁寺碑》郑真·明
【杀人如麻顷刻耳】《题沈懒存磨剑图》何椿龄·清
【杀人如麻不敢哭】《乡兵行》吴升·清
【杀人如麻】《三巴图鲁歌》弘历·清
【杀人如麻谁最强】《欧幅刀歌并序》张晋·清
【杀人如麻地流赤】《赴郡苦热,得雨偶作》林占梅·清
【杀人如麻人莫当】《击筑行》钱大昕·清

(类似词句)锦城虽云乐

【须知锦城虽云乐】《七言送苏结赴蜀州推官》沈遘·宋
【锦城风景虽云乐】《春日遣兴》薛瑄·明
【边城尊酒虽云乐】《七言雄州遇唐子方奉使先还奉赠》沈遘·宋
【名城虽云乐】《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王安石·宋
【锦衣虽云乐】《寄录事王君玉》陆文圭·宋
【锦城既云乐】《犀浦遐观诗》赵孟頫·元
【锦城云乐】《四川江南会馆联》程鸿诏·清
【自古锦城虽可乐】《次韵留守相公促令归洛》文彦博·宋
【锦城虽乐不可到】《蜀道篇送别府尹吴龙图》郭祥正·宋
【锦城虽乐不如家】《送李文清之官八番宣慰司幕府(三首)》宋褧·元
【锦城虽乐何如还】《题西川归棹图奉寄见素中丞林公》文徵明·明
【锦城虽可乐】《锦城寓馆八首》薛瑄·明
【锦城虽乐终还家】《盐城送侄怀慎游杭州》赵完璧·明
【锦城虽乐不如还】《涉江曲 记一代词人沈祖棻女史》孔凡章·近现代
【锦城虽乐不如家】《天涯》陈仁德·当代

(类似词句)不如早还家

【劝君不如早还家】《送彭元忠县丞北归》杨万里·宋
【不如早早还家】《临江仙》石孝友·宋
【不如早还家】《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仇远·宋末元初
【不如早还家】《录别》李攀龙·明
【不如早还家】《南归诗十九首 德州道中》李流芳·明
【锦城不如早还家】《题三余斋卷送钱掾还乡》程本立·明
【不如早还家】《摸鱼吟》黎贞·明
【不如收拾早还家】《七月十九下午电后作》卢青山·当代
【何如早还家】《长风沙行》黄景仁·清
【不妨欢乐早还家】《橘枝词三首记永嘉风土》叶适·宋
【不须寒梦早还家】《舟行》张镃·宋
【犹言不若早还家】《次韵留守相公促令归洛》文彦博·宋
【不得早还家】《淮浦吟》区大相·明
【锦城不及早还家】《答张通山见寄二首》董纪·明
【不如还家行御风】《送虞澹季然之官京师》吕本中·宋
【不如还家对亲戚】《望行人》张舜民·宋
【不如还家种慈竹】《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馀挺萧洒可爱与先之赏玩移时因念乡间无是种约异日移其根予戏诵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儿泪点班之句遂发一笑既而作数语解异世妇人之嘲且志不必移根也》王十朋·宋
【万里封侯不如还家】《薄薄酒二章》黄庭坚·宋
【不如还家】《醉后作短歌十一章》姚燮·清
【不如早还乡】《夏夜叹》杜甫·唐
【不如闻早还却愿】《玉楼春》柳永·宋
【不如早还沧海头】《七言送苏结赴蜀州推官》沈遘·宋
【不如完璧早还归】《明上人感棋不已作诗赠之》郭印·宋
【不如早还】《沁园春 送陈起莘归长乐》陈人杰·宋
【不如早还乡】《陈元礼奉诏徵彭处士于崇安却归永嘉省亲还京师抚事感时因集杜少陵诗四十韵奉赠》王祎·元末明初
【不如谢官早还乡】《早还乡行》周是修·明
【不如早还故】《哭吴岸先》释函可·明

(类似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戏圣俞》欧阳修·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篇送别府尹吴龙图》郭祥正·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怡轩吟赠番阳张孝子》郭祥正·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昔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蜀道难送杨昀谷太守之官四川》黄锡朋·近现代
【知蜀道之难兮难于上青天】《七月二夜醉作蜀道难》卢青山·当代
【吁嗟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游峨眉山歌》许缵曾·清
【蜀道非难岂真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蜀道非难岂真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用李白韵》弘历·清
【蜀道之难难于天】《送伯桢侍御之川中宪副》冯琦·明

(类似词句)侧身西望长咨嗟

【侧身西望长嗟】《木兰花慢 送亲家丈问梦纲》元好问·金末元初
【侧身西望长嗟叹】《雁荡能仁寺遗诗》石国英·元
【侧身西望长嗟吁】《井陉》胡延·清
【侧身西望长嗟咨】《舟中读阮太傅重刻西岳华山碑拓本》谭宗浚·清
【侧身天地长咨嗟】《咏怀诗》袁世凯·清
【侧身天地长咨嗟】《后苦寒行》符兆纶·清
【侧身西望空嗟吁】《闻鱼门吏部充四库馆纂修喜寄以诗》袁枚·清
【侧身西望生长悲】《望龟峰》李纲·宋
【侧身西望长叹息】《送刘掾归休》郭钰·元末明初
【侧身西望岷山长】《余羁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怀伏枕增剧遂效杜子美同谷体为秣陵七歌时丙戌九月既望也》丰坊·明
【侧身西望长搔首】《许子厚约游石湖余以事沮诗以谢之》史鉴·明
【侧身西望长安远】《怀刘客生都宪》薛始亨·明
【侧身西望空长叹】《望雪山》高其倬·清


上一篇:长日初随綵线还,阴阴帘幕曲栏干;白袍三百近洙泗,青桂两株如广寒 | 宋·喻良能 试诸生直庐
古诗词相关文章
断木喙虽长,不啄柏与松;松柏本坚直,中心无蠹虫;广庭木云美,不 | 宋·梅尧臣 彼鴷吟

断木喙虽长,不啄柏与松;松柏本坚直,中心无蠹虫;广庭木云美,不 | 宋·梅尧臣 彼鴷吟

断木喙虽长,不啄柏与松;松柏本坚直,中心无蠹虫;广庭木云美,不与松柏比;臃肿质性虚,圬...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溪云常欲雨,山洞 | 唐·刘得仁 题王处士山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溪云常欲雨,山洞 | 唐·刘得仁 题王处士山

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自得仙家术,栽...

刘得仁

献赋初心在,参谋百计违;艰难留草履,涕泪说戎衣;谏草无人见,朝班 | 清·宋湘 读杜工部集四

献赋初心在,参谋百计违;艰难留草履,涕泪说戎衣;谏草无人见,朝班 | 清·宋湘 读杜工部集四

献赋初心在,参谋百计违;艰难留草履,涕泪说戎衣;谏草无人见,朝班有梦归;十年秦蜀路,又...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 | 先秦·诗经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 | 先秦·诗经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葛巾茅屋自为娱,门掩槐阴长夏初;聒聒难休鸠唤妇,飞飞不定燕将雏 |  宋·李昭玘 北园书事三

葛巾茅屋自为娱,门掩槐阴长夏初;聒聒难休鸠唤妇,飞飞不定燕将雏 | 宋·李昭玘 北园书事三

葛巾茅屋自为娱,门掩槐阴长夏初;聒聒难休鸠唤妇,飞飞不定燕将雏;绕池曳策携双鹤,架水...

平生希慕范莱芜,耻把耕耘一问奴;碑较智愚能几里,树争贫富没多株 |  宋·陆佃 答毅夫遗橘株

平生希慕范莱芜,耻把耕耘一问奴;碑较智愚能几里,树争贫富没多株 | 宋·陆佃 答毅夫遗橘株

平生希慕范莱芜,耻把耕耘一问奴;碑较智愚能几里,树争贫富没多株;报之琼玖如投李,遗以...

雀食野人田,燕栖公子堂;野情饥亦乐,依人难久长 |  宋·张至龙 演雅十章 其三

雀食野人田,燕栖公子堂;野情饥亦乐,依人难久长 | 宋·张至龙 演雅十章 其三

雀食野人田,燕栖公子堂;野情饥亦乐,依人难久长;...

许国丹心壮,传家素节清;葬无金碗送,庭有玉棺迎;红幕宾朋散,青囊 | 宋·陆佃 刘大卿挽歌词

许国丹心壮,传家素节清;葬无金碗送,庭有玉棺迎;红幕宾朋散,青囊 | 宋·陆佃 刘大卿挽歌词

许国丹心壮,传家素节清;葬无金碗送,庭有玉棺迎;红幕宾朋散,青囊宅兆成;惟馀原上月,犹...

昔年涨海奔长鲸,五羊城上飞搀抢;大明天子赫斯怒,铜虎夜发期门兵 |  元末明初·张以宁 别广

昔年涨海奔长鲸,五羊城上飞搀抢;大明天子赫斯怒,铜虎夜发期门兵 | 元末明初·张以宁 别广

昔年涨海奔长鲸,五羊城上飞搀抢;大明天子赫斯怒,铜虎夜发期门兵;戈船下濑走海若,彀骑...

上佐温纶下紫宸,渠阳欢睹倅车新;雄飞初试双凫远,别驾平分五马春 |  明·游朴 送高春台判靖

上佐温纶下紫宸,渠阳欢睹倅车新;雄飞初试双凫远,别驾平分五马春 | 明·游朴 送高春台判靖

上佐温纶下紫宸,渠阳欢睹倅车新;雄飞初试双凫远,别驾平分五马春;楚峒风烟开瘴疠,沅江...

古诗词知识图解
青山叠叠水重重,古道才容匹马通;飞鸟自由啼晚照,落花无著趁春风 |  宋·许仲蔚 和许广渊南

青山叠叠水重重,古道才容匹马通;飞鸟自由啼晚照,落花无著趁春风 | 宋·许仲蔚 和许广渊南

青山叠叠水重重,古道才容匹马通;飞鸟自由啼晚照,落花无著趁春风;岩前积霭参差绿,天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 | 先秦·诗经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 | 先秦·诗经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章)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红颜绿发花映肉,别去年颜存语音;秉烛相看真梦寐,细听存没欲薰心 |  宋·李彭 答黄直夫二首

红颜绿发花映肉,别去年颜存语音;秉烛相看真梦寐,细听存没欲薰心 | 宋·李彭 答黄直夫二首

红颜绿发花映肉,别去年颜存语音;秉烛相看真梦寐,细听存没欲薰心;...

徐徐出土非人种,枝叶难投日月壶;为是因缘生此地,从他长养譬如无 |  唐·刘羲叟 同徐学士咏

徐徐出土非人种,枝叶难投日月壶;为是因缘生此地,从他长养譬如无 | 唐·刘羲叟 同徐学士咏

徐徐出土非人种,枝叶难投日月壶;为是因缘生此地,从他长养譬如无;...

西风吹绉一池秋,故殿疏帘半上钩;满眼夕阳归未得,菊花桐叶伴人愁 |  宋·陆佃 景德寺考试秋

西风吹绉一池秋,故殿疏帘半上钩;满眼夕阳归未得,菊花桐叶伴人愁 | 宋·陆佃 景德寺考试秋

西风吹绉一池秋,故殿疏帘半上钩;满眼夕阳归未得,菊花桐叶伴人愁;...

仙姑八十春秋高,两鬓墨黑无斑毛;鹿胎冠子青纱袍,神风清峻真仙曹

仙姑八十春秋高,两鬓墨黑无斑毛;鹿胎冠子青纱袍,神风清峻真仙曹

仙姑八十春秋高,两鬓墨黑无斑毛;鹿胎冠子青纱袍,神风清峻真仙曹;人生瞥忽如销膏,是非...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  宋·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 宋·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

芜江去岁泛星槎,此日依依婺水涯;短剑有缘常伴客,浮踪何处不为家 |  明·游朴 午日黄闻野参

芜江去岁泛星槎,此日依依婺水涯;短剑有缘常伴客,浮踪何处不为家 | 明·游朴 午日黄闻野参

芜江去岁泛星槎,此日依依婺水涯;短剑有缘常伴客,浮踪何处不为家;石羊山近人难觅,艾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