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 宋·向子諲 鹧鸪天 其六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向子諲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词人。他将自己创作的诗词编为《酒边词 》,此书分成“江南新词”和“江北旧词”前后两卷。这样的编排,词人用意很深。南宋胡寅认为他“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弃置醇味”(《题酒边词》),这种说法大致正确。向子諲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 ,而且在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被贬还乡,居保在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这类感旧伤时之作,隐寓着深沉的忧国伤己之恨。这首《鹧鸪天》只注明“有怀京师上元 ”,未注明作于何年。作者集中另一首词有《清平乐·岩桂盛开戏呈韩叔夏司谏》云 :“而今老我芗林,世间百不关心。独喜爱香韩寿,能来同醉花阴 。”绍兴九年己未(1139)归隐以后词人与韩叔夏常唱和往来,所以这首词亦当为此后数年间所作。
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义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
前七句,词人从怀旧入手 ,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柜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楼之上,万民百姓则嬉戏游玖于街衢之间。斗转星移,龙驾回宫此时万众狂欢更趋高潮。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回忆,上元的汴京“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此外该书还记载的:“别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恰,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马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 。”这从一侧面反映了民间情景,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豪贵之家此夕宴乐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尝经从”,故从阙略罢了。“五侯”,这是个典故是说汉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时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称权贵之家为侯家。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万众何等欢乐,但在最后两句,词意陡转,在我们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諲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再从侄 ),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 ,如今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如今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作伴。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的确如王夫之所说这首词将今昔两个画面加以对比,这种盛与衰、乐与哀相互对比的手法,确实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是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还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 ”字点破了。
“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发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类似词句)紫禁烟花一万重
【紫禁烟花一万重】《辛卯元日梦中作》欧大任·明
【紫禁烟光一万重】《鹧鸪天 上元词》无名氏·宋
【紫禁烟花一万层】《元夕怀都下之游五首》何景明·明
【烟花一万重】《伤春五首》杜甫·唐
【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陈与义·宋
【烟花一万重】《与太史鲁南游西山二首》顾璘·明
【隔岁烟花一万重】《守岁寄李梦唐兄》胡云飞·当代
【重重紫禁烟花】《文渊阁登望嘉靖乙酉》黄佐·明
(类似词句)五侯池馆醉春风
【五侯池馆醉光辉】《塞下曲》张应申·明
(类似词句)而今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自咏》唐彦谦·唐
【愁牵白发三千丈】《道中逢故人》唐彦谦·唐
【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
【不堪白发三千丈】《雨后坚山行之约》卫宗武·宋
【从他白发三千丈】《次韵元相题到花亭》周紫芝·宋
【白发三千丈】《水调歌头 十月六日于仆为始生之日,戏作此词为林下一笑世固未有自作生日词者,盖自竹坡老人始也》周紫芝·宋
【少留白发三千丈】《次韵尧明如皋道中五首》吕本中·宋
【白发三千丈】《湖山遣兴》吴芾·宋
【白发三千丈】《梳头二首》岳珂·宋
【客愁白发三千丈】《寄王南叟寓江乡》何梦桂·宋
【愿言白发三千丈】《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方蒙仲·宋
【回头白发三千丈】《题兰皋》李之仪·宋
【却将白发三千丈】《秋雨初霁》杨万里·宋
【独将白发三千丈】《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杨万里·宋
【多情白发三千丈】《宿州次韵刘泾》苏轼·宋
【萧骚白发三千丈】《和钟道士若谷投赠韵》程公许·宋
【多愁白发三千丈】《蚊》虞俦·宋
【缘愁白发三千丈】《览镜有白发》虞俦·宋
【白发空垂三千丈】《贺新郎》辛弃疾·宋
【白发三千丈】《铜官悬望五松山》黄庭坚·宋
【垂垂白发三千丈】《觉际融长老请赞》释师范·宋
【忧民白发三千丈】《送安同知赴阙》魏了翁·宋
【枉裁白发三千丈】《和陈无逸中秋风雨》牟巘·宋末元初
【何当白发三千丈】《净慈禅寺》白珽·宋末元初
【翰林白发三千丈】《延安滋戒师余初主安塞堡簿时相识也今戊子岁春被命作醮平凉偶得相会以四十三年之旧故集句以赠之》赵秉文·金
【白发三千丈】《临终诗四首》董文甫·金
【西风白发三千丈】《寄杨飞卿》元好问·金末元初
【愁来白发三千丈】《画竹七首》吴镇·元
【从教白发三千丈】《再和》吴景奎·元
【愁边白发三千丈】《寄答翟彬文中时避慈溪》张翥·元
【白发峥嵘三千丈】《金缕词 送上官子东之昆山州幕官》张翥·元
【愁多白发三千丈】《书况》朱晞颜·元
【从教白发三千丈】《归来轩》李祁·元
【晴晞白发三千丈】《圜》陈樵·元
【白发三千丈】《诞日(前元己丑仲春予知命之年贤甥童中州赋诗寿予揆今二十五年矣甥亦五旬予曾赋五言唐律一首今书于此云)》叶颙·元末明初
【未添白发三千丈】《送丁道士还澧陵》张昱·元末明初
【飘萧白发三千丈】《重游虎丘寺》谢应芳·元末明初
【翰林白发三千丈】《次韵和刘宗保秋怀二首》刘基·元末明初
【人间白发三千丈】《游西洞庭》德祥·元末明初
【愁来白发三千丈】《简临颍令马文隆》王翰·元末明初
【白发三千馀丈霜】《杨州对客》占城使臣·明
【应怜白发三千丈】《甲寅秋兴十首》张萱·明
【君应白发三千丈】《寿区季方年兄八十有一》张萱·明
【他时白发三千丈】《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时太初·明
【忧添白发三千丈】《和夏选部齐宿韵四首》刘昌·明
【不愁白发三千丈】《谢刘太守寄灵砂丹》张弼·明
【从教白发三千丈】《甲寅三月登吴山怅然有作》张宁·明
【西风白发三千丈】《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朱朴·明
【谁愁白发三千丈】《弘治十二年秋八月到靖康外叔祖陈廷圭赠诗一律席上走笔次韵三首》王缜·明
【休惊白发三千丈】《赠欧阳宪副》薛瑄·明
【从教白发三千丈】《贞节堂为王宪使母赋》薛瑄·明
【白发三千丈】《读李太白诗集》郑文康·明
【霜台白发三千丈】《袁侍御夜过白沙》陈献章·明
【未嫌白发三千丈】《庆杨光禄尊君太守公八十寿》罗钦顺·明
【谁云白发三千丈】《七夕与客夜坐》陆深·明
【白发三千丈】《寿吴云驭太史》岑徵·明
【愁窥白发三千丈】《睡》邓云霄·明
【愁来白发三千丈】《游海目山醉后怀区海目先生》陈子升·明末清初
【红尘白发三千丈】《竹林山楼海望》彭孙贻·明末清初
【愁将白发三千丈】《读杖人师武夷遗草因怀武夷虎啸洞诸胜》屈大均·明末清初
【早镜中白发三千丈】《戚氏》俞樾·清
【共扶白发三千丈】《孔信夫舍人自扬州挐舟见访将自此适苏州章淮树观察邀与共观家伎因作此送信夫》姚鼐·清
【有时白发三千丈】《李木庵先生壁上观李松岚画松歌》宫鸿历·清
【萧萧白发三千丈】《莲丈以新作见赠步韵奉酬》李葆恂·清
【新愁白发三千丈】《出钱唐门寻旧日酒楼蔓草荒烟绝无人迹怆然有感》沈景脩·清
【风前白发三千丈】《归舟道中寄新繁大尹王蔗芗四首》陈柄德·清
【白发三千丈】《贺新郎二首》项鸿祚·清
【愁来白发三千丈】《满江红 中秋寄梁汾弟》顾贞立·清
【同牵白发三千丈】《日本杂事诗》黄遵宪·清
【愁催白发三千丈】《鹧鸪天》汪东·清末近现代初
【牢愁白发三千丈】《弥望》吴玉如·近现代
【谁怜白发三千丈】《白莲花》姚佳·当代
【镜中白发三千丈】《壬申元夜感赋二章》熊盛元·当代
【拟将白发三千丈】《谈余有得》陈振家·当代
上一篇:老农腰镰趁晴穫,短禾满把叹声作;今年雨旸颇失调,飞蝗虽过未为虐 | 明末清初·朱鹤龄 刈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