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 宋·晏几道 采桑子 其十七

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泪粉而偷匀,歌罢而还颦,细腻地描绘出歌女的处境、神态和心情。起首两句写一次夜间的宴集,词人在月下与她相见——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泪,重整铅华。“泪粉偷匀”,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许是终生不忘的,何况那是一位正在流泪的姑娘!“匀”,谓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 。“偷匀”二字,中含几许辛酸。“歌罢还颦”,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郁郁不乐 ,那神态可惜隔着袅袅的炉烟,未能看得真切。
“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 ,词人所“恨 ”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 ,未得亲近,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在“泪”字与“颦”字 。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在这里表达出来了。如俞陛云所说的 :“不过回忆从前,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宋词选释》)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 。过片两句 ,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在春天更换枝叶。“垂杨”,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 。“几换青春”,犹言过了几个春天。欧阳修《朝中措》词:“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青春 。”青春,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绿,故云青春。在词中说青春几回更换 ,语意双关,亦暗示人的年华渐老。“倦客红尘”,犹言红尘中之倦客 ,词人自谓。上与“别来”“几度青春”相应,飘零岁久,故云“倦客 ”;下连“长记楼中粉泪人 ”。“红尘”对照“楼中 ”,“倦客”对照“粉泪人”。“楼中粉泪人 ”,篇首所写初见时歌女形象,至此特再大书一笔,不但在词的作法上做到首尾相应,思想感情上也是以初见时她的“泪粉偷匀”的情景最撼动人心,因而别来长记不忘。至此,作者对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动、准确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类似词句)泪粉偷匀
【粉泪偷匀】《采桑子三首》王时翔·清
(类似词句)恨隔炉烟看未真
【恨隔垂帘看未真】《采桑子》晏几道·宋
(类似词句)别来楼外垂杨缕
【楼外垂杨千万缕】《蝶恋花 送春》朱淑真·宋
【楼外垂杨千万缕】《渔家傲 送春六曲》段克己·金
【楼外垂杨千万缕】《南乡子》冯永军·当代
(类似词句)倦客红尘
【红尘倦客游】《送林秀才归南海》余靖·宋
【为说红尘倦客】《兰陵王》陈韡·宋
【倦客漫逐红尘来】《扬州》舒頔·元末明初
【千里红尘倦客】《夜书南安店壁》陈献章·明
(类似词句)长记楼中粉泪人
【犹念楼中粉泪人】《采桑子 四首 初夜》宋词·近现代
上一篇:此日不再得,莫问沧与桑;忽忽度春华,何以对彼苍;嗟余近四十,已非 | 清·魏裔介 和龟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