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飔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
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 宋·吴文英 齐天乐 其七

这是一首别后思念之情词。上片写白倚亭时的相思,下片写夜间独处时的怀念。抚今追昔,无限流连。“烟波”二句 ,化用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写十年后重游与情人分手的渡口,不胜伤感。“断魂潮尾”,不仅说明了别后怀念之殷,相思之苦,也为下片写十年前相见的情形埋下伏笔,使上下片遥相映带,两两相形。
“古柳”三句,伤今感昔。在亭上聚首,攀柳话别 ,是当日情形。“骤”、“重”二字,写出了当年别离的匆匆和今日故地重游、独倚危亭时的感慨。
“凉飔”以下五句,则写倚亭时所见。先是远眺:凉风天末、急送轻舟掠过水中沙洲,黄昏时远山翠影依稀。“乍”指突然变化,“渺”指烟波浩渺,“烟碛”指朦胧的沙洲,“飞”指轻舟疾速远逝。“横”字见暮山突出之妙,令人想起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一句中“横”字的使用。远处山光水色,一片迷濛。再看近处,江面如镜,映花照人。江水映出秋天的花影是憔悴的 ,人影也同样憔悴 。“但有”二句,怜花惜人,借花托人,更见相思憔悴之苦。
下片转入回忆。“ 华堂”是化用《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语:“ 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堂上,即本词中的华堂。烛灭,即烛暗。乃追忆初见时的情景:送走别的客人 ,单独留下自己。回头顾盼,传达出含蓄的柔情蜜意 。“芳艳流水”则是对回盼的眼波更为传神的描绘:“流水”,描写出回盼时眼波的流动,“芳艳”则是回盼时留下的美的感受。“芳”是从视觉引起嗅觉的能感 ,“艳”状眼波的光采;随眼波的传情仿佛感到美人四溢的芳香。
“素骨”三句 ,写玉腕纤指分瓜时的情景。”素骨凝冰”,从《庄子·逍遥游》“肌肤若冰雪”语意化出 ,亦即苏轼《洞仙歌》所说“冰肌玉骨”,以状手腕之洁白如玉;“柔葱蘸雪”,即方干《采莲》诗所说的“指剥春葱 ”,用以描写纤指的洁白 ,用字凝炼。以下为秋宵的怀念。不洗清尊,是想留下残酒消愁 。“梦不湿行云”二句化用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话,而语言清雅,多情而不轻佻,表现梦中与情人幽会,未及欢会即风流云散,醒来残泪满沾衣衫的情景。结句写秋宵雨声和窗下蛩声,伴人度过孤独无眠之夜。结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冷的心境融合而一,增强了怀人这一主题的感染力量。
这首词脉络细密 ,用意尤为绵密。“但有江花”二句 、“清尊未洗”三句的炼句 ,“渺烟碛飞帆”三句、“素骨凝冰”二句的炼字,尤显功力。“眼波回盼处 ”二句、“可惜秋宵”二句的写情,既精炼,又空灵,于缜密中见疏放,在梦窗词中为别调。(类似词句)十年断魂潮尾
【魂断十年潮尾】《好事近》詹安泰·近现代
(类似词句)凉飔乍起
【烟浦乍起凉飔】《湘月·寄楚淩岚 观楚楚《涟漪集》词作,辞丰意美,尤多相思之作,为赋》杨雪窗·当代
(类似词句)暮山横翠
【对暮山横翠】《临江仙引》柳永·宋
(类似词句)眼波回盼处
【眼波回处定三生】《梦游仙诗三十二首》洪亮吉·清
【眼波回处即天涯】《天涯》李冰若·近现代
(类似词句)清尊未洗
【叹清尊未洗】《莺啼序》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梦不湿行云
【梦湿行云】《三姝媚》庞俊·近现代
【行云未湿高唐梦】《零卉集百首》陈永正·当代
【行云梦不到江波】《风入松 为莆田寿》虞集·元
【行云梦不回】《阮郎归 本意二首》王夫之·明末清初
【何处行云梦不真】《南乡子 云林嘱题薰笼美人图》顾太清·清
【梦不稳难湿巫云】《渡江云 春江雨宿》詹玉·宋
(类似词句)乱蛩疏雨里
【疏雨潇潇响乱蛩】《雨夜》赵作舟·清
【乱蛩疏雨】《玉蝴蝶 玉岑病中寄箑索书,匆匆未报,遽隔人天,念东坡高山流水之语,不禁辛酸,赋此悼之》唐圭璋·近现代
上一篇:李生嗟大雅,魏主惜通才;王风邈已矣,斯人安在哉;刘郎挺国秀,束发 | 明·皇甫汸 酬刘侍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