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宋·苏轼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类似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卧听穿林打叶声】《行香退过南湖主人未起》项安世·宋
(类似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
【竹杖芒鞋轻胜马】《次韵友人》陶梦桂·宋
【芒鞋竹杖自轻软】《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轼·宋
【芒鞋竹杖葛衣轻】《临江仙 田閒閒步偶成》段成己·金末元初
【竹杖芒鞋触处轻】《春日山行三首》王鏊·明
【芒鞋竹杖一身轻】《自北庄至宝界山即事》丁培·清
【竹杖芒鞋轻度】《十二时 遂昌道中》俞士彪·清
【芒鞋竹杖自轻软】《题苏文忠遗像》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几把芒鞋竹杖轻负】《菩萨蛮引》杨玉衔·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料峭春风吹酒醒
【春风吹酒醒】《行至双溪口午炊主人开瓮求诗作》詹敦仁·唐
【春风吹酒醒】《答妇词》戴复古·宋
【春风吹酒不肯醒】《夜饮周同年权府家》杨万里·宋
【不觉春风吹酒醒】《韩康公坐上侍儿求书扇上二首》苏轼·宋
【一阵春风吹酒醒】《减字木兰花 己卯儋耳春词》苏轼·宋
【待得春风吹酒醒】《波斯短歌行译笺》钟锦·当代
【且任春风吹料峭】《辛卯人日高凉招饮相约赋诗限七虞韵》吴金水·当代
(类似词句)回首向来潇瑟处
【回首向来萧瑟处】《独觉》苏轼·宋
【回首向来行乐处】《送韩存中学士二首》许景衡·宋
【回首向来经过处】《西湖竹枝》魏新河·当代
(类似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独觉》苏轼·宋
【纵无风雨也无晴】《鹧鸪天 有寄 次韵亦娴君》梁三苏·近现代
【也无风雨也无晴】《生日杂咏》何永沂·当代
【也无风雨也无晴】《浣溪沙》何永沂·当代
【也无风雨也无晴】《网坛岁杪漫怀》熊东遨·当代
【也无春无夏无晴雨】《贺新郎 秦淮观斗舟有感,追和思远楼》王奕·宋末元初
【嫩晴无日也无风】《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杨万里·宋
【也无风雨】《莺啼序》蒋敦复·清
【不须风雨也无聊】《金陵柳枝词》钱陆灿·清
【天道阴晴也无定】《春寒》陈献章·明
上一篇:大名两树黄浦帜;遗憾定怀博浪椎 | 近现代·陈景南 挽陈其美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