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胜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 宋·张孝祥 水调歌头 其九 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在古典诗词中,我们常可发现这样的现象 :写“喜”的作品远远少于写“愁”的作品,而在公认之佳作中,“喜”作则更少于“愁”作 。在诗中,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算得上是一首“快诗”;而在词中,则张孝祥的此篇也可以算上一首。——之所以说是“ 大致”,这是因为,它尽管从总体气氛上看可属“ 快词”,但其中也多少夹杂了一点悲绪。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这就是我们通读此词后的整体印象。
先从题目“ 闻采石战胜”说起。《宋史·高宗本纪》:“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十一月,虞允文督建康诸军以舟师拒金主(完颜)亮于东采石,战胜却之。金主完颜亮也因此役失利而遭部下缢杀,于是金兵不得撤退,这在宋室南渡以来,可谓是振奋人心的一次大捷。消息传来,爱国将吏无不为之欢欣。于是我们的词人也受到了莫大鼓舞,所以此篇开笔即是“雪洗虏尘静”这样的快语壮辞 。“雪洗”句当然可以释为“大雪洗净战尘”,观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可知,但若把此“雪”理解为“雪洗”之“雪”来理解,即把“虏”所扬起的战尘扫除一定,一切归之平静,则更富有气势和声威。这句既点明了“采石战胜”的题面,作者也因“闻”此捷报而顿起“飞往前线”之念。
可惜“ 风约楚云留”,风儿和云儿却把我阻留在了此地!其中一个“楚”字,即侧面交代了自己身滞“楚地”后方的无奈。当时作者正往来于宣城、芜湖间《据宛敏灏《张孝祥年谱》》,不得亲自参战。这不能不使他引为憾事。所以下两句即借闻听军号之声而抒其悲壮激烈的情怀 :“何人为写悲壮 ,吹角古城楼?”
“写”通泻,意为:不知谁在城头吹角,倾泻下来这一片悲壮的从军乐?一个“写”字既写出了鼓角声的雄壮,同时也写出了自自己胸次的沉郁。作者在同时所作的《辛已冬闻德音》诗中写道 :“鞑靼奚家款附多,王师直入白沟河。??小儒不得参戎事,剩赋新诗续雅歌”,也同样表达了这种“ 不得参戎事”而又欲一试身手的矛盾感情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三句中 ,“湖海”句自抒襟怀,言自己向来即有陈登那种廓清天下的豪气壮怀 ,“关塞”句暗用《世说新语》中周岂页“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典故,写出自己遥对大宋关塞所生的“恢复(中原)”之情 ,因而接着又写其剪烛看刀的豪迈举动。杜甫诗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后出塞》),李贺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作者就借助于“看吴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抒发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但是愿望总归只是愿望,身子却被楚云”留住,因此他就只好让自己的想象飞骋采石:“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然犀”,用温峤在采石矶“然犀”的典故,一来点明地点,二来又含有把敌兵比作妖魔鬼怪之意。这两句一方面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又夸张地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据史书记载,虞允文之拒敌于采石矶,“布阵始毕,风大作”。
虞命宋兵以海鳅船冲敌舟,并高呼“ 王师胜矣”。金人惨败 ,“舟中之人往往缀尸于板而死”(《续资治通鉴 》卷一三五)。张孝祥用“骇浪”上与“天浮”的句子来想象、再现这场战役,确有惊心动魄之感,真的是气象阔大 、声势雄壮 。而由于在此之前又冠以“剩喜”一词,就充分表达了他对这场大战获胜的无限喜悦,所以通观上片,它主要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兴奋心情;不过同时,却又包含有“关塞如今风景”和“何人为写悲壮”这样的悲慨情绪。
头几句歌颂主将虞允文的勋业,并暗写自己意欲、遥学古人大建功业的雄心壮志 :“忆当年 ,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由于采石之战是一场水战,所以词人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故而以指挥这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来比拟、赞美虞允文 。“ 富春秋”者,春秋鼎盛 ,年富力强也(周瑜大破曹军,年三十四岁 ;谢玄击败前秦大军,年四十一岁,故云),张孝祥以此语来赞扬虞允文(时年已五十二岁),意在颂扬他的“ 来日方长”和“再建奇功”;言外之意,也不无自负年少有为(其时才三十岁)、更欲大展雄图情怀在内。“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前二句分承周、谢而来,第三句则作一总括。周郎“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的形象是人所熟知的 ,谢玄“少年时好佩罗香囊”(《 晋书·谢玄传 》),这儿又被张孝祥“融化”为“香囊未解”之句;它们都为第三句“勋业故优游”作了衬垫,意为:虞允文深得周、谢风流儒雅之余风(“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即写此意),故能从容不迫 、优闲自得地建立了不朽勋业。
这样的形容,其实并不符合事实,周瑜并不在“小乔初嫁”的年龄指挥赤壁之战,而虞允文以文吏督战也并不“ 优游”,但其目的首先正在于极力歌颂英雄人物,其次又在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
而在这后一方面,我们又清楚地看到了张孝祥和苏轼之间的类似之处。我们注意到,东坡在描绘火烧赤壁满江红的鏖战时,却又“忙中偷闲”地腾出手来写上“小乔初嫁”这一笔,此中正包含着他对于政治事业和个人生活这两方面的理想,也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宋代士大夫文人集“建功立业”与“风流情钟”于一身的人生观。张孝祥不论为人还是词风,都深受东坡的影响,且写作此词时又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岁,所以笔之所到,自然地流出了此种“刚健含婀娜”(苏轼诗)、豪气中有柔情的情趣和笔调,但行文至此,词情又生新的转折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如今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作者刚才还在热情地赞扬英雄人物。现在一下子又忧从中来,不可抑止。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然而,作者毕竟是位热血青年,故而接言“ 我欲乘风去 ,击楫誓中流” !他要“乘长风、破万里浪”地高翔而去,直飞采石前线,做一个新时代的祖逖,中流去楫,扫清中原!词情发展至此,又从刚才的低沉中重新振起,并进而推向了高潮。古代英雄宗、祖逖)的英魂“复活”在苏轼式的豪放词风(“ 我欲乘风去”明显即从东坡“我欲乘风归去”中化出)中,这就使本词的结尾显得慷慨激昂、豪情激发,而词人那种踔厉风发、青年英雄的“自我形象”至此也就“完成。
现在,我们已把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脉络作了简要的分析。总体上讲此词从“闻采石战胜”的兴奋喜悦写起,呕歌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但又暗写了对于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异族入侵的悲慨,可谓是喜中寓愁,壮中带悲。全词笔墨酣畅,音节振拔,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令人深受鼓舞。(类似词句)吹角古城楼
【危楼古城角】《暮秋登彭祖楼》张方平·宋
【城楼吹角罢】《保定客舍》屈大均·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湖海平生豪气
【湖海平生豪气在】《清平乐 寿叔父》张孝祥·宋
【湖海平生豪气】《念奴娇 和赵录国与韵》辛弃疾·宋
【平生湖海气】《次韵程务实见寄》方岳·宋
【平生湖海气】《彦博为偷儿妄意作诗见贻次韵奉呈》李流谦·宋
【祇凭平生气湖海】《舫斋》王孝严·宋
【平生湖海气】《琼花》蔡戡·宋
【平生湖海气】《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蔡戡·宋
【平生湖海气】《齐云楼》释元肇·宋
【平生湖海气】《书怀》黄庚·宋末元初
【平生湖海气】《雨夜怀仁近二首》方回·宋末元初
【平生湖海气飘然】《荅人见寄》郭奎·元末明初
【平生意气倾湖海】《赠宋芝田侍御》成多禄·清
【平生意气吞湖海】《艋川书叹》林占梅·清
【平生湖海元龙气】《寄伯兄》陶金谐·清
【谅平生湖海元龙气】《金缕曲》金兆蕃·清末近现代初
【平生湖海元龙气】《庚戌秋回国赴鄂州》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平生湖海诗豪】《清平乐 登北山阁》许有壬·元
(类似词句)剪烛看吴钩
【烧烛看吴钩】《山中书怀》岳珂·宋
【烧烛看吴钩】《独倚》胡仲弓·宋
【画屏银烛看吴钩】《某与胡伯友书问疏阔稍久因楚石藏主待谒翘仰高谊赋寄此诗》虞集·元
(类似词句)骇浪与天浮
【卧看骇浪与天浮】《浣溪沙》张孝祥·宋
【滔滔波浪与天浮】《鹊桥仙 渔父词和放翁韵》韩奕·元
【骇浪蹴天浮】《高邮湖》薛瑄·明
(类似词句)小乔初嫁
【小乔初嫁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宋
【小乔初嫁】《朝中措 贺益齐仿嗣娶妇》赵必????·宋
【小乔初嫁有如此】《题二乔观书图》杨维桢·元末明初
【刚道小乔初嫁】《金缕曲 题陈其年小照填词图有姬人吹玉箫倚曲》严绳孙·清
【小乔初嫁】《三姝媚 咏白十姊妹花和秋锦山房韵,同殳积堂作》叶绍本·清
【绝似小乔初嫁】《两同心》奕绘·清
【绝似小乔初嫁与】《念奴娇 游京口竹林寺》陈维崧·清
【小乔正初嫁】《东坡引 苏书西楼帖大江东去词,宋拓本》吴湖帆·清末近现代初
【小乔初嫁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咏雩·近现代末当代初
【小乔初嫁小周郎】《曾在高中读草野,早当塞外做天骄刷锅洗碗真何事,先逸而今后不劳赠周英夫妇虎林》聂绀弩·近现代末当代初
【何日小乔初嫁了】《赤壁二首赋赠周郎》刘峻·当代
【小乔初嫁了】《小乔墓》蔡淑萍·当代
(类似词句)渺渺唤人愁
【烟浪渺渺令人愁】《与徐同知》熊鉌·宋末元初
【苍梧渺渺使人愁】《题潇湘烟雨图》林鸿·明
【解佩何人愁渺渺】《银河吹笙效义山》彭孙贻·明末清初
【绘出骚人愁渺渺】《秋草》张玉纶·清
(类似词句)我欲乘风去
【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宋
【我欲乘风归去】《水龙吟 云词》赵长卿·宋
【我欲乘风去】《次陈中书木犀韵》释居简·宋
【我欲乘风蟾窟去】《和茅亦山秋夜感怀》黄庚·宋末元初
【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 望华山》李齐贤·元
【攀龙我欲乘风去】《登小孤次陆良弼韵》王守仁·明
【兴酣我欲乘风去】《下第登雨花台》谢承举·明
【冯虚我欲乘风去】《海珠》郭槃·明
【我欲乘风不能去】《春申涧观泉歌》唐德亮·清
【乘风我欲随君去】《送客归浙》洪繻·清
【我欲乘风去】《水调歌头 十一月望夜对月,同蕴珏表姨话别》陆蓉佩·清
【乘风我欲破空去】《趵突泉》顾我锜·清
【我欲乘风何处去】《浪淘沙·襟江阁题壁》潘飞声·清末近现代初
【我欲乘风去】《大江东去》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我欲乘风去】《英轺杂咏 月出》唐文治·近现代
【酒酣我欲乘风去】《新嘉坡罗昌总领事席上》汪荣宝·近现代
【我欲乘风去】《乙卯中秋咏怀》罗锦堂·近现代
【我欲乘风破浪去】《曲江潮》汪石青·近现代
【我欲乘风去】《水调歌头 幺叔来信告以事飞昆明,上空奇趣万千,笔所难尽,读竟成此》陈仁德·当代
【那欲乘风去去飞】《岳云亭》刘攽·宋
【买舟便欲乘风去】《招义铭育王见佛照》刘过·宋
【兴来端欲乘风去】《府帅王公中秋宴客蓬莱阁分茶赏月于清白亭某以幕僚与焉坐上成二绝》王十朋·宋
【泠然便欲乘风去】《题子正观察溪风亭二首》綦崇礼·宋
【扁舟纵欲乘风去】《呈陆严州二首》赵蕃·宋
【持帆未欲乘风去】《晚归自西崦复得再和二首》释德洪·宋
【振衣便欲乘风去】《题余复婴寄惠南山别墅图》蓝仁·元末明初
【吾欲乘风去】《春兴》伍瑞隆·明
【一时直欲乘风去】《冬至谒陵和吴原博韵五首》倪岳·明
【便欲乘槎御风去】《泛泖》林景旸·明
【飘飘似欲乘风去】《鹧鸪天 壬申春夜梦中作五首》叶小鸾·明
【兴来便欲乘风去】《登三门山看河楼》蒋旸·明
【便欲乘风去】《丹凤吟?南窗睡觉,月色满床》彭孙遹·清
【竟欲乘风去卜居】《读史六十四首》洪亮吉·清
【径欲乘风去】《八月十五夜板桥玩月二首》章简·清
【从我乘风归去】《齐天乐 寿贾秋壑》奚?·宋
【令我乘风欲仙去】《复用前韵再呈博士黄冕仲》晁补之·宋
【许我乘风归去不】《和谹父楼字》王洋·宋
【乘风我亦归去来】《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黄景仁·清
【故人辞我乘风去】《采桑子》顾随·近现代
【我欲御风去】《初春漫兴》伍瑞隆·明
【翛然我欲凌风去】《疏影 自二坝渡江至芜湖舟中赏雪》薛时雨·清
【我欲凌风去】《百字令 丙午七月二日菱湖观残荷,臞盦前辈用白石老仙均成此阕予亦继声,兼忆东华旧游,玉堂天上,不知其词之怨抑也》冯煦·清末近现代初
【我欲乘槎访仙去】《题临漳台》廖刚·宋
【我欲乘之望源去】《桃源行》胡宏·宋
【我欲乘云归去】《水调歌头》王旭·元
【我欲乘之上天去】《王孟端古木图》史谨·明
【我欲乘舟从此去】《初发白河》归有光·明
【我欲乘槎上天去】《太白观泉扇面为周上舍赋》王汝玉·明
【我欲乘云还岳去】《送衡阳何怀云迁应天府江宁令尹》湛若水·明
【我欲乘槎去】《见海水诗》胡缵宗·明
【帝阍我欲乘槎去】《七夕登楼有感》王渐逵·明
【我欲乘桴去】《寄屠仪部长卿先生四首》欧必元·明
【我欲乘潮去】《次广陵过朱章华夜集时章华被言改官中翰》郭之奇·明
【我欲乘汝去】《山中有得豹雏者文采陆离具威猛德为赋豹子行》彭孙贻·明末清初
【中流我欲乘槎去】《摩云顶观海》张书绅·清
【我欲乘潮去】《夜过瓜洲》袁枚·清
【我欲乘槎去】《壬戌中秋四首》蒋春霖·清
【我欲乘槎去】《点绛唇 题铁峰妹画麻姑》谈印梅·清
【我欲乘槎前去】《扬州慢·七夕寄丽青华林蜀中》贾景德·近现代
【我欲乘风惊老大】《嘉定庚辰正月二日杨尚书率同年团拜于西湖因为游湖之集适湖水四合乘兴凿冰泛舟如所约也杜侍郎赋诗和之》崔与之·宋
【我欲乘风学御寇】《白发》沈辽·宋
【我欲乘风游汗漫】《喜雪》楼钥·宋
【我欲乘风游玉宇】《问月台苏竹庄同赋》白玉蟾·宋
【我欲乘风入阊阖】《用前韵》蔡戡·宋
【我欲乘风到峰顶】《望仙都山二首》谢翱·宋
【翩然我欲乘风】《朝中措 莆中共乐台》赵师侠·宋
【我欲乘风霄汉上】《和史守八月十四日月二首》郭印·宋
【我欲乘风一飞往】《寄题蕲州涵辉阁呈太守章子平集贤》郭祥正·宋
【我欲乘风跨鹏背】《粟隐》释居简·宋
【我欲便乘风】《焙茶》释文珦·宋
【我欲乘风干造化】《官舍苦雨》黄人杰·宋
【我欲乘风谒帝君】《万峰庵》黄登·宋
【我欲乘风蜕凡骨】《赤松宫》于石·宋末元初
【我欲乘风控玉虬】《清风岭》朱仲明·元
【我欲乘风听松籁】《题展子虔游春图》赵岩·元
【我欲乘风谒阊阖】《苦哉行》刘基·元末明初
【我欲乘风发长啸】《王子约双钩竹歌》李昱·元末明初
【我欲乘风到绝巅】《嵩山高》吴三乐·明
【我欲乘风凌绝顶】《望黄山》李胜原·明
【我欲乘风生羽翰】《七星关》梁佐·明
【我欲乘风奠醽醁】《读西台恸哭记》何乔新·明
【我欲乘风御鸿鹄】《秋晚同周公耀关子兴黄元实林鲁玉诸同年饮北廓》伍瑞隆·明
【我欲乘风借羽翰】《常思岭早行》佘翔·明
【我欲乘风震天鼓】《诏狱结后书情敬呈王龙池二府兼致谢意》卢楠·明
【我欲乘风攀桂子】《问嫦娥》夏原吉·明
【我欲乘风问生术】《金华洞天》张孟兼·明
【我欲乘风三山行】《雪后喜晴三用韵奉寄黄陈二亲一笑》朱同·明
【我欲乘风升绝顶】《点苍山》童轩·明
【乘风我欲还金庭】《又次邵二泉韵》王守仁·明
【我欲乘风御列缺】《点苍山歌》王士性·明
【我欲乘风上八极】《醉中放歌五章》胡应麟·明
【我欲乘风访王母】《桃梨榴荔四果图为邓生士齐题四首》黎贞·明
【我欲乘风访道】《水调歌头 秋夜怀陆荩思司铎束瓯,用苏东坡原韵》钱肃润·明末清初
【我欲乘风诉真阙】《甲申中秋澄观堂宴集以昌黎一年明月今宵多为韵分得月字》严虞惇·清
【我欲乘风超汗漫】《晓起望诸峰积雪口占一绝》丰绅殷德·清
【我欲乘风振袂起】《石梁观瀑歌》姚前枢·清
【我欲乘风远扶抟】《鼓山绝顶望海歌》梁章钜·清
【壮游我欲乘风便】《滕王阁怀古》缪一经·清
【我欲乘风任翱翔】《梦天》许权·清
【我欲乘风问萧史】《南昌》黄景仁·清
【我欲乘风】《霓裳中序第一 咏雩招饮寰乐园用白石谱制词写怀,余亦继声》杨玉衔·清末近现代初
【乘风我欲便东归】《清源山》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我欲乘风相问】《眉妩 大连对月,用碧山新月韵》邓嘉缜·清末近现代初
【乘风我欲归何处】《菩萨蛮 题画》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我欲蹈海乘风归】《滑稽传题词四绝》李叔同·近现代
【我欲乘风归】《杂感》陈独秀·近现代
【今夕乘风我欲赋游仙】《虞美人 国庆焰火》寇梦碧·近现代
【我欲乘风飞月殿】《寄人十一首》余正新·近现代末当代初
【我欲乘风回武汉】《去日风烟云梦阔,几人涕泗洞庭秋水中央者谁家子,彼美人兮张顾周秋夜北海怀冰奚禾曙》聂绀弩·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击楫誓中流
【便当击楫中流誓】《上金陵章侍郎》刘过·宋
【击楫誓中流】《蓦山溪 渡江咏潮》曹冠·宋
【将军击楫誓中流】《秦侯不调累年识者叹息兹以规恢秘略亲简上知有诏复其官亨衢自此发轫闻之喜甚为作古篇》杨冠卿·宋
【他年击楫誓中流】《次韵袁起岩提刑游金焦二山二首》范成大·宋
【早誓中流誇击楫】《王醇父统帅舫斋》袁说友·宋
【何人击楫誓中流】《长江万里图》桂????·元
【应期击楫誓中流】《学舟为崔检校赋》张昱·元末明初
【不须击楫誓中流】《过江》周用·明
【与谁击楫誓中流】《哭施仁思孝廉》许梦青·清
【临行击楫誓中流】《大刀行》陈仁德·当代
【誓清行击中流楫】《满江红 辛卯生日二首》赵善括·宋
【誓击中流楫】《醉蓬莱 前题》赵善括·宋
【誓楫中流我不能】《纪感》释行海·宋
【中流击楫人何在】《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吴芾·宋
【击楫江中流】《和杨铁庵送子监镇之任韵五首》姚勉·宋
【中流击楫酬初志】《安庆摸/摸鱼儿 和孙霁窗》张矩·宋
【问中流击楫谁人是】《贺新郎 西湖》文及翁·宋
【击楫中流书壮志】《嘉定甲戌孟秋二十有七日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真德秀上殿直前奏边事不顾忌讳一疏万言援引古今铺陈方略忠谊感激辞章浩瀚诚有补于国家天台戴复古获见此疏伏读再三窃有所感敬效白乐天体以纪其事录于野史》戴复古·宋
【当日击楫渡中流】《水调歌头 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方岳·宋
【击楫中流】《江城子》李好古·宋
【勉力中流击楫】《朝中措 送管顺甫赴漕》李曾伯·宋
【更行看击楫溯中流】《满江红 九日登凌欹台》沈瀛·宋
【击楫中流酬此心】《送杨寺丞浑父帅安康》沈继祖·宋
【击楫中流】《六州歌头》王野·宋
【中流击楫来悲风】《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章甫·宋
【可但中流能击楫】《和仁仲舟中三绝》胡寅·宋
【中流击楫汹作气】《瞿唐行》范成大·宋
【飘然击楫问中流】《再赋》袁说友·宋
【中流击楫非无志】《初八日早出洪泽闸泛淮》虞俦·宋
【中流击楫竟何成】《金陵怀古》袁太初·宋
【知君素有击楫中流心】《古剑歌》赵汝燧·宋
【中流击楫雄图远】《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郑若谷·宋
【击楫中流】《沁园春 次韵林南金赋愁》陈人杰·宋
【中流击楫思祖逖】《石潭急峡》饶鲁·宋
【认作中流击楫声】《舟中》高鹏飞·宋
【击楫中流万古情】《桐江怀古》何景福·元
【中流击楫渡江去】《次萨天锡韵》李孝光·元
【击楫中流】《沁园春 次张孟功韵》许有壬·元
【汎中流以击楫兮】《黄河行》贡师泰·元
【击楫中流歌慷慨】《次韵孟天炜郎中看湖四首》陈基·元
【酒酣击楫回中流】《杭州大雪》魏初·元
【击楫中流缓缓归】《九月七日复游寒泉登南峰有怀龙门云台二首》顾瑛·元
【未识中流击楫人】《题陈太初画扇》刘基·元末明初
【击楫中流】《念奴娇 寄徐指挥》刘炳·元末明初
【我思击楫泛中流】《黄河歌》丁晋·明
【击楫中流】《六丑 舟自桃源抵天妃闸》张戬·明
【中流击楫心偏壮】《和佘素思明府午日韵》严而舒·明
【击楫中流夜渡江】《邢太保破倭功成以大司马筦留钥过家省觐太夫人》冯琦·明
【更烦击楫矢中流】《留邸春斋即事》卢宁·明
【击楫矢中流】《己酉入觐夜过鄱阳湖三十二韵》卢宁·明
【击楫中流叹昔游】《秋日登狼山》吴时来·明
【击楫中流鼓吹频】《舟中偶书》孙承恩·明
【中流击楫欸乃相追随】《钱塘江头望潮》张天赋·明
【何似中流击楫时!】《纪事》戚继光·明
【中流击楫歌沧浪】《泛舟严陵 其二》朱同·明
【击楫临中流】《题杜休宁溪行图》朱同·明
【击楫中流首重回】《峡山寺》朱士赞·明
【中流击楫更扣舷】《秋夜汎舟有约不至》李之世·明
【何事中流频击楫】《送韩孟郁》李云龙·明
【中流聊击楫】《晓渡》李言恭·明
【中流方击楫】《应天长 江东遗事共十首》来集之·明
【击楫横中流】《舸斋诗》林弼·明
【击楫中流情更壮】《文泉为梁少傅作》梁有誉·明
【击楫中流先着鞭】《送区启图入都》欧主遇·明
【几回击楫歌中流】《赋得字水成文送陈子鲁》解缙·明
【击楫中流亦快哉】《直沽望海》程敏政·明
【南来击楫向中流】《闻鸡行》李东阳·明
【中流击楫空怀志】《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过扬子江》王鏊·明
【中流击楫亦有意】《画水》杨一清·明
【一棹中流双击楫】《十四日晚渡》陆深·明
【中流击楫大江深】《题扬州卞鹗皋七十寿诗》朱浙·明
【还思击楫在中流】《赋得江上舟送人》杨慎·明
【中流看击楫】《为母舅谢东园公题良平芝山八景 榕湾晚渡》王希文·明
【徒怀击楫在中流】《次绪山韵五首》杨爵·明
【击楫中流过】《渡滹沱》李攀龙·明
【击楫中流亦壮哉】《许吾野观竞渡诗二首索和为次之》陶益·明
【击楫中流竟何以】《秋日泛舟钱塘观潮放歌》胡应麟·明
【无限中流频击楫】《文江八景 金滩春涨》邹元标·明
【击楫中流去】《过太湖》程煜·明
【击楫中流思百折】《阅江》范景文·明
【大儿击楫歌中流】《野老移家图为谢子兰题》袁华·明
【击楫中流亦壮哉】《厓门泛舟》许炯·明
【运去中流徒击楫】《辛卯春日即事》谢重华·明
【中流击楫心徒苦】《答客问予归》邓云霄·明
【击楫溯中流】《寄怀方肃之》郭之奇·明
【中流击楫浪生花】《赖明府召饮于韩台偕区广文观竞渡》郭棐·明
【击楫中流逝】《登吴城望湖亭》陈履·明
【击楫中流迟汉槎】《舟晚望锦石》陈鸿·明
【有客中流新击楫】《鸿映闽逵》霍与瑕·明
【击楫中流】《苏武慢 江亭远眺》韩守益·明
【何人击楫渡中流】《失题》韩宗礼·明
【击楫渡中流】《读史述 祖逖》魏学洢·明
【中流击楫任谁先】《登黄鹤楼时闻流寇犯楚界速往常德》黄公辅·明
【击楫中流谁祖逖】《甲申江门看竞渡》黄公辅·明
【谁作中流击楫看】《贺小泽梁学培进庠》黄公辅·明
【击楫中流豪气发】《从戎渡龙江潭》黎贞·明
【几处中流催击楫】《庚寅生日》黎景义·明
【击楫中流亦壮夫】《元日杂题长句八首》钱谦益·明末清初
【鱼龙击楫想中流】《和悯乱诗》彭孙贻·明末清初
【中流怀击楫】《渡浙江》彭孙贻·明末清初
【祖生击楫横中流】《答别张默庵》陈恭尹·明末清初
【击楫中流泪盈把】《送闽中林衡者游中原长歌》陆世仪·明末清初
【击楫正中流】《京口即事》顾炎武·明末清初
【击楫当中流】《题画杂咏》徐枋·明末清初
【依然击楫在中流】《何之杰以舟居记颜有赠》毛奇龄·明末清初
【拟将击楫渡中流】《午日次径扶韵》刘本沛·清
【好副中流击楫心】《挽曾国荃联》成果道·清
【稳坐中流击楫歌】《渡开都河》易寿松·清
【中流击楫】《挽彭玉麟联》陈毓淞·清
【我侍中流击楫】《挽彭玉麟联》高光效·清
【中流频击楫】《高邮舟中》丁尧臣·清
【中流击楫不回头】《鄱阳沈槐卿大令殉难,作诗吊之》刘绎·清
【欸乃中流击楫忙】《涡阳晚渡》吴道伟·清
【中流击楫孰争先】《望江北》周馨桂·清
【击楫中流望八荒】《渡江》周馨桂·清
【偷渡中流狂击楫】《沈吉田中丞挽诗》唐赞衮·清
【中流击楫】《满江红 西湖吊古》张振·清
【愁绝中流击楫人】《题潇湘寄舫》张百熙·清
【几人击楫向中流?】《渡黄河》张鹏翮·清
【中流击楫为君赋】《真州九日偕署中诸友游吴园舟中燕集二首之一》戴亨·清
【正待中流同击楫】《依韵题王葵园先生与陈诒重郎唱和试卷》曾习经·清
【每思击楫中流】《挽彭玉麟联》李瀚章·清
【愧煞中流击楫声】《京口口占》李结·清
【击楫中流志更坚】《偕彭雪琴洞庭泛月 》杨岳斌·清
【故人击楫又中流】《龙潭阻风怀彭雪琴方伯》李鸿章·清
【击楫中流记昔年】《安平晚渡》林翼池·清
【中流击楫平生志】《秋感五首》林占梅·清
【中流击楫心犹壮】《栎社同人以银瓶赠呈鹤亭社长并媵以诗》林耀亭·清
【楚女击楫中流哀】《渡淮》洪亮吉·清
【中流谁击楫】《登君山》潘俊·清
【击楫中流思黯黯】《舟中望金山寺》王宏祚·清
【扬舲击楫向中流】《渡钱塘江》玄烨·清
【击楫中流无限恨】《扬州次梅村师韵》王抃·清
【遥怜击楫在中流】《送吴湄》蔡忠立·清
【中流击楫歌】《渡河》袁保恒·清
【击楫中流楚山碧】《乘小舟渡江登黄鹤楼》金虞·清
【中流击楫愁心多】《高邮雨后舟中歌》阮元·清
【狂呼击楫中流】《临江仙》陈匪石·清
【中流且击楫】《至日舟次有感》陈廷和·清
【击楫中流浩荡行】《渡河》雷钟德·清
【击楫中流歌且啸】《满江红 江上感怀》黄永·清
【击楫中流】《满江红 过访史顺德庸庵途次有作》黄永·清
【试看击楫中流客】《江上晓发》黄景仁·清
【当日中流击楫】《喜迁莺 和方小云》黄钧宰·清
【中流击楫几英雄】《满江红 友松以此调见寿,别以平韵报之》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狂吟击楫中流】《望海潮》朱祖谋·清末近现代初
【问中流击楫】《满江红 过镇江感怀》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浩荡中流击楫豪】《上京舟中作》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莫便中流击楫】《水调歌头 题画,杨柳依依人访船》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中流击楫;】《汉口轮船公司门联》待考·近现代
【岂无中流击楫其人】《挽佚名》成惕轩·近现代
【击楫中流】《挽唐纵联》成惕轩·近现代
【中流击楫意难平】《江山楼席上走笔赋别》林南强·近现代
【击楫中流此际心】《赴牯岭途中》梁寒操·近现代
【几辈中流曾击楫】《送冯竺僧之差荆州》范天烈·近现代
【谁共中流击楫】《扬州慢 申江夜发,依白石韵》刘鹏年·近现代
【击楫叹中流】《咏史一百三十首 祖逖》连横·近现代
【亦有中流击楫过】《六月既望,偕沈少鹤、余君屏、陈瘦云、李兆阳、郭寿青泛舟安平渡口,黎明始归》连横·近现代
【击楫中流泪】《北望》连横·近现代
【中流击楫无穷感】《江亭感怀》唐鼎元·近现代
【中流击楫心】《辛亥六月读白门悲秋集怀周君实丹三首》王鼎·近现代
【中流击楫问谁先】《浣溪沙 秋登迎江寺镇风古塔 1932年秋于安庆》宛敏灏·近现代
【击楫中流】《八声甘州·辛酉春季,孤屿文丞相祠祀事礼成,集慎社同人澄鲜阁禊饮》郑猷·近现代
【击楫向中流】《水调歌头 送孔生一尘东游日本》龙榆生·近现代
【中流击楫】《沁园春 迎一九六三年》苏渊雷·当代
【终堪击楫渡中流】《虞美人 次巽兄寄曼叔桂林韵》袁思古·当代
【谩忆中流击楫】《八声甘州 丁亥夏至侍绿痕师登鼓浪屿,值延平郡王薨三百四十五年忌日》钱之江·当代
上一篇:芙蕖灼灼绚红霞,吟倚危阑兴倍加;忆昔濂溪陈迹杳,画图赢得世人誇 | 明·罗亨信 濂溪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