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 宋·秦观 虞美人 三首 其二

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词的上片写仙桃 ,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 ,只是把“ 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过片“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 ,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君,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转 ,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
在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类似词句)碧桃天上栽和露
【天上碧桃和露种】《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唐
【碧桃和露来天上】《宴董学士新堂》文彭·明
【天上碧桃和露种;】《花潭竹屿联》金兆燕·清
(类似词句)不是凡花数
【不是凡花数】《生查子 绍兴戊午姑苏郡斋怀归赋》向子諲·宋
【碧桃岂是凡花数】《蝶恋花》汪东·清末近现代初
【都不数凡花闲草】《解佩令》无名氏·宋
【不坠凡花数】《点绛唇 和向芗林木犀》杨无咎·宋
【凡花易见不足数】《看花呈子华内翰》欧阳修·宋
【凡花不是无心学】《咏白莲花》刘才邵·宋
【转觉凡花不是香】《腊月半后祠堂前并后园梅花盛开敬次家君卷中旧韵二首柬克俭》程敏政·明
(类似词句)乱山深处水潆洄
【乱山深处水边村】《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渔村落照》喻良能·宋
(类似词句)轻寒细雨情何限
【谁怜细雨情何限】《菊二首》赵秉文·金
(类似词句)为君沈醉又何妨
【又何妨沈醉玉尊前】《拂霓裳》晏殊·宋
【沈醉又何妨】《眼儿媚》许古·金
上一篇:我昔曾操记室文,君今又作幕中宾;共怜踪迹随萍梗,谁道词章动缙绅 | 明·徐渭 送叶子肃再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