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 宋·柳永 昼夜乐 其一

【集评】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洞房”在柳词中屡见,是指妓女的住所。柳永常出入于“娼馆酒楼间”,他描述她们生活的作品,有些是传出了她们的苦闷和心声的。这首词就是这样。
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抒写一个少妇,新婚离别后对丈夫的追怀想念不置之情。这是一首回忆往昔欢聚和抒写相思的词。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独居索寞、伤春怀人的思妇形象。词中以长调的形式 ,纵横驰骋,铺叙展衍,层层递进,把女主人公细腻深婉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曲折往复,使读者清晰地感觉到了她的个性与生命的真实存在。
词化抒情女主人公叙述其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她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作者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不过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 ,她一心认定“ 便只合,长相聚”。但事与愿违 ,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暮春时节所见到的是“ 乱花狂絮 ”,春事阑珊。春归的景象已经令人感伤,而恰恰这时又触动了对往日幽欢幸福与离别痛苦的回忆,愈加令人感伤了。“ 况值”两字用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情的原因。“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之“ 伊 ”为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故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此词的“伊”亦指男性。女主人公将春归与情人的离去联系起来,美好的春光在她的感受中好象是随他而去了。“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在联系的,她所作的主观怀疑性的判断,将二者联系起来纯是情感的附着作用所致,说明思念之强烈。“一场寂寞凭谁诉”,在词情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也不宜向人诉说,只有深深地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情绪。作者“算前言,总轻负”,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或是损伤了他的感情 ,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显然责任是在女方;于是感到自责和内疚,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可以看出她当初未考虑到离别后在情感上竟如此难于割舍 。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 ,而且还品貌端正 ,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
而这个人“更别有、系人心处”,写说她才能体验到的好处,也是她“难拚”的最重要的原因。结句“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攒眉即愁眉紧锁,是“思量”时忧愁的表情。意思是,每日都在思量,而且总是忧思千次的,可想见其思念之深且切了。这两句的表述方式很别致,正言反说,语转曲而情益深。不思量已是攒眉千度了,则每日思量时又将如何,如此造语不但深刻,而且俏皮,十分传神。(类似词句)洞房记得初相遇
【记得初相遇】《长干行二首效齐梁体》杨巍·明
【横滨记得初相遇】《昼夜乐 别恋,剥耆卿昼夜乐原韵》黄万里·当代
(类似词句)一场寂寞凭谁诉
【一场寂寞凭谁诉】《昼夜乐 别恋,剥耆卿昼夜乐原韵》黄万里·当代
(类似词句)悔不当时留住
【悔不当初留住】《破阵子·春思,柬冯问田》魏毓兰·近现代
【悔不当初留住】《昼夜乐 别恋,剥耆卿昼夜乐原韵》黄万里·当代
(类似词句)更别有系人心处
【便有系人心处】《清平乐》晏几道·宋
【便有系人心处】《永遇乐 七夕和刘随如》赵以夫·宋
【更别有风流系人思】《洞仙歌》杨芳灿·清
(类似词句)一日不思量
【旧游无日不思量】《题建宁县洛阳村寺》张士逊·宋
【旧游无日不思量】《题洛阳村寺》张度·宋
【无日不思量】《四园竹 秋怨》高濂·明
【一切不思量】《自咏》石沆·明
【一日思量】《永遇乐》奚?·宋
【思量一日万徘徊】《定风波二首》龚自珍·清
【为他一日百思量】《浣溪沙 题拥髻美人》谢觐虞·近现代
【一日百思量】《菩萨蛮》詹安泰·近现代
【何曾一日不思君】《临江仙》刘过·宋
【何曾一日不思归】《东园幽步见东山四首》杨万里·宋
【未尝一日不思君】《寄筠州张录事》翁卷·宋
上一篇:寻章摘句老雕虫(李贺),自叹还随鹢退风(武元衡);岂有文章惊海内 | 清·瞿士雅 五十自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