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 宋·王质 八声甘州 其三 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其人精通经史,曾著《朴论》五十篇,言历代君臣治乱之事。此词是他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的感受,不妨看作以文学作品形式写成的一篇《朴论》。
《八声甘州》起处通常为八言、五言两句,至五言句末以叶韵注脚。本篇有所突破 ,破为“三、五、五”三句,且于三言句添叶一韵。“隆中”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城西二十里 ,诸葛亮曾隐居于此 。见《三国志》本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词人家在兴国(今湖北阳新一带),可能曾有过过隆中而造访诸葛亮故里的经历 。“桑柘”二句对仗,写哲人已杳,但见桑柘偎倚在斜阳里,禾黍颤粟于秋风中。夕阳西下的一日之暮,秋风悲鸣的一岁之暮。由于本篇所写的乃是一位赍志以殁的英雄,故开局便以这日暮、岁暮之时的萧瑟景象起篇,渲染悲剧气氛。
过英雄故里,人虽不可得而见,其事迹则彪炳于史册。故以下即切入正题,追寻斯人一生之出处大节。
“世若”三句,先叙诸葛亮得以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言当世若无徐庶辈相为汲引,诸葛亮难免会被埋没。“本计”四句,则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 ,自“隆中对策”一直写到“六出祁山”。
传载刘备亲访诸葛亮,请其出山时,曾询以天下大计,亮对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其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民附,贤能为用,可以之为援而不可图。惟有夺取荆、益二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少族,外结好于孙权,内修齐于政治。如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直指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洛阳),将军(谓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庶几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 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这便是诸葛亮初步战略计划 。“赤壁大战”后,刘备得到了荆州;继而又挥师入川,从刘璋手里夺取了益州之地,实现了诸葛亮战略设想的前半部分,形势一度对蜀汉十分有利。可惜由于荆州方面军的统帅关羽在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的失误,荆州被孙权袭取,致使北伐的通道只剩下川、陕一路;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军粮转运不及 ,故刘备死后,诸葛亮屡出祁山伐魏,都劳而无功 。“转尽青天粟 ,无路能通。,这种局面实为诸葛亮无助之力。此二句是对上二句的转折,行文中省略了“孰知”二字,亦属我们在赏析贺铸《伴云来》一词时所介绍过的“ 关照省略”,应对照上文“本计”二字自行补出。
换头三句,写诸葛亮之死。此处打破了传统的过片成法,文义紧接上片,使前后阕粘合为一。因“转粟难通”,乃有“ 杂耕渭上”之举。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 ,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与魏将司马懿对垒。魏军坚壁不出,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之滨,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鉴于他在军事实践中摸索出了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法。北伐开始有了成功的希望。
遗憾的是,“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庾信《哀江南赋》),同年秋,诸葛亮不幸病死于军中,一切希望都化作了泡影。
以下二句,继而叙述诸葛亮之死后造成的直接历史后果 。“一曹三马”,“曹”当作“槽”。《晋书·宣帝纪》载曹操梦三马同食一槽。自魏齐王曹芳,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掌魏国军政大权,诛杀异已 ,孤立曹氏。至昭子司马炎时,竟篡魏自立,改国号为“ 晋”。曹操之梦,果然应验。此事虽荒诞不经,但后世屡用为故实。二句谓诸葛亮一死,再也无人能够扫平曹魏,复兴汉室,而使司马氏集团如蛟龙之逢云雨,顺顺当当地发展壮大,灭蜀、篡魏、平吴,建立了统一的晋王朝。
然而尽管斯人“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诗),英雄却未可以成败作论。建兴五年 ,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将出师北伐,临行曾上疏刘禅,反复劝勉他继承先主遗志,亲贤臣,远小人,并陈述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及北取中原、复兴汉室的决心。这就是气冲牛斗、光照乾坤的《出师表》写得忠爱剀切,历来为爱国的志士仁人所推崇。斯人也,有斯文在,可以不朽矣 !“看璀璨”二句,命意在此。最后,即于千百万敬仰诸葛亮的志士仁人中拈出一位杰出的代表——杜甫 ,结束全篇。“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避难入蜀 ,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 ,前后居住长达三年之久 ,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饱蘸浓墨,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千古名相,又得千古诗圣为作此千古绝唱,九泉之下,亦当含笑了。
本篇在宋词中虽然算不得上乘之作,且将诸葛亮与刘备的相遇归结为纯粹的历史偶然性(全靠徐庶等推荐),并过分夸大其“ 一身系天下安危”的历史作用(设想如天假斯人以永年,司马氏集团便不得崛起),犹未能摆脱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所无法摆脱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但词笔一丝不苟 ,叙事井井有序,剪裁史料能做到披沙拣金,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理性的思考与感情的挥发互为理志,抽象的议论与形象的描绘交相辉映,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尤其值得称道者,以自己秋日过隆中造访卧龙故里起光,以杜甫春日在成都凭吊侯祠堂作结,时代一宋一唐,季节或秋或春,地点在襄在蜀,人物为已为杜,不无差异,但缅怀诸葛亮其人其事则一也,缅怀其人其事时之心情则一也,首尾呼应,一脉相通。古人传说,江南茅山有洞穴潜行地下,可直达岭南罗浮山,借用来比喻王质此词,不是很贴切么?
南宋人吟诗赋词,屡咏及诸葛亮。如陆游《书愤》诗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程珌《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三拊当时顽石 ,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皆是。盖因当时小朝廷苟且偏安,不思北伐以收复为金人所占领的中原失地,遂使爱国的诗人词人常常怀念这位历史上的北伐英雄。对诸葛亮的歌颂本身就是对南宋统治集团中那些“忘了中原”的人的一种鞭挞。(类似词句)禾黍战悲风
【禾黍悲风忆故京】《甲申闻雁》黎遂球·明
(类似词句)世若无徐庶
【近来世上无徐庶】《句》陈陶·唐
【世无徐庶不如卧】《宣州罢任再赠》文天祥·宋
(类似词句)转尽青天粟
【转粟上青天】《西山三首》杜甫·唐
【转青天刍粟】《醉蓬莱 戊子为亲庭寿,时方出蜀》李曾伯·宋
【青天转粟艰】《总领户部杨公挽诗》曹彦约·宋
【却来转粟上青天】《和夔漕王韵》魏了翁·宋
【军中转粟青天上】《寄彭禹峰方伯酬燕京留别韵》龚鼎孳·明末清初
【青天转粟趋行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二首》丘逢甲·清
【青天转粟穷搜括】《鮀江喜晤许韫伯大令》丘逢甲·清
【转粟青天绩最高】《恭题理斋年伯爱吟草》戴璐·清
【何缘转粟上青天】《效诸将三首》施何牧·清
【转粟上青天】《送孙少司空督浚下河》查慎行·清
【何劳转粟上青天】《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纪昀·清
【转粟青天】《金浮图 腊八粥》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飞刍夜转青天粟】《赠郭靖侯广文即题集后》王再咸·近现代
(类似词句)无路能通
【兰桡无路曲能通】《邋遢湖》孙茂芝·明
(类似词句)忽一星飞堕
【一星飞堕从天门】《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晁补之·宋
【飞堕一星来】《寿周枢使》杨炎正·宋
【一星飞堕从南极】《满江红 寿稼轩》杨炎正·宋
【忽忽一堕随飞星】《望紫霄峰作》周锡溥·清
(类似词句)万事成空
【万事尽成空】《挽歌》祖珽·南北朝
【万事无成空过日】《江城秋霁》戎昱·唐
【茫茫万事坐成空】《风雨晚泊》白居易·唐
【万事并成空】《挽李泰发参政三首》曾几·宋
【万事成空皆已悉】《偈颂二十首》释如珙·宋
【万事写成空】《谢吕云叔饷墨》艾性夫·宋末元初
【思量万事成空】《莺啼序 春晚》赵文·宋末元初
【人间万事总成空】《甲寅除夕感逝 自延绍山庄抚棺归车中口占》康有为·清
【茫茫万事坐成空】《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瞿士雅·清
【一棺万事总成空】《踏莎行 哭刘子庚夫子夫子于前岁夏殁于北平》徐震堮·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云雨动蛟龙
【蛟龙欲雨动鳞甲】《莫士元画》童冀·明
【南溟雷雨动蛟龙】《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释今无·明
【雷云不动蛟龙蛰】《步月谣》曹勋·宋
【阴云不定蛟龙归】《雪中通判家饮回》梅尧臣·宋
【云开葛井蛟龙动】《立春日》范梈·元
【空潭云动蛟龙影】《空心潭》张着·明
【蛟龙动影云霄閒】《题吴君为子画海岱搴帷图十帧 泰山祈雪》孙星衍·清
【蛟龙得云雨】《奉赠严八阁老》杜甫·唐
【清秋云雨蛟龙窟】《左辖吴公祷雨天目山有感》钱思复·宋
【满山云雨蛟龙走】《东鹜山石洞》刘浚·宋
【蛟龙得云雨】《步日》孔平仲·宋
【尽将云雨付蛟龙】《和朱君况卜居》孔平仲·宋
【蛟龙快意生云雨】《再和》孙应时·宋
【只恐蛟龙得云雨】《会故人二首》徐恢·宋
【蛟龙云雨时可用】《送龙图范丈德孺帅庆》晁补之·宋
【且快蛟龙得云雨】《和王觉民松轩诗》王之道·宋
【一朝云雨起蛟龙】《蜀先主》王十朋·宋
【蛟龙得云雨】《宿夏郡口》王十朋·宋
【便向蛟龙觅云雨】《蝎虎》苏轼·宋
【唤起蛟龙趁云雨】《彭青老往禾山读书所寓之室曰蛰庵为赋蛰庵诗一篇送之兼简白云元老》王庭圭·宋
【蛟龙云雨有初心】《送林日升景高之毗陵傅氏馆》王迈·宋
【只怕蛟龙云雨】《婆罗门引 别叔高叔高长于楚词》辛弃疾·宋
【咫尺蛟龙云雨】《贺新郎 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辛弃疾·宋
【蛟龙云雨上】《书屋壁二首》陆游·宋
【蛟龙上云雨】《宴坐二首》陆游·宋
【请看蛟龙得云雨】《和范舍人病后二诗末章兼呈张正字》陆游·宋
【虽愧蛟龙起云雨】《秋晚书感》陆游·宋
【立看云雨蛟龙起】《次韵子仓二首》陈著·宋
【本来云雨蛟龙志】《挽张正甫二首》陈著·宋
【云雨蛟龙真有势】《次韵汪以南教授美康使君新政因及贱迹四首》方回·宋末元初
【蛟龙云雨意犹迟】《咏史 庞士元》陈普·宋末元初
【云雨蛟龙无世无】《咏史 刘裕》陈普·宋末元初
【人道蛟龙得云雨】《闻閒閒再起为翰林》密璹·金
【蛟龙得云雨】《集杜句赠王运同彦材》刘因·元
【行逐蛟龙作云雨】《湖山八景 竹引流泉》李孝光·元
【蛟龙云雨发无时】《书无题后凡三首偶感燕太子丹事》王逢·元末明初
【蛟龙失云雨】《漂母吟》刘崧·元末明初
【蛟龙作云雨】《和陶诗二首》桂彦良·元末明初
【蛟龙出游云雨多】《行路难送可大》于慎行·明
【洞庭云雨起蛟龙】《送亮庵主之楚兼柬沈直指使君》冯昌历·明
【蛟龙云雨起江滨】《谢林吾滨先生过访》张天赋·明
【蛟龙挟云雨】《古意寄曾学士二首》李时勉·明
【云雨蛟龙窟】《登白兆山有感》汤绍恩·明
【往往云雨兴蛟龙】《松江歌送吴宿威太守》顾清·明
【蛟龙云雨会】《贡院雨夕柬佥寮内江李君十四韵》李梦阳·明
【蛟龙终收云雨功】《送席副使监贵州屯学二事歌》李梦阳·明
【云雨且使蛟龙须】《送陈冠歌》李梦阳·明
【蛟龙云雨初飞洒】《附北齐五主》郭之奇·明
【蛟龙云雨犹难测】《赴荐留别诸乡友》陈繗·明
【蛟龙失云雨】《汉皋寄怀沪上阿姨胡子贞作》吴曾徯·清
【骤见蛟龙失云雨】《金陵漫兴四首》沈磐·清
【蛟龙何况得云雨】《十三月》洪亮吉·清
【蛟龙一旦得云雨】《绉云石为大力将军遗迹嗣由海昌马氏园移至石门福缘寺丁少芗司马绘图徵诗为赋长歌》薛时雨·清
【春宵云雨蛟龙妾】《辛酉岁暮书怀(二十八首选四)》朱青长·清末近现代初
【髯龙鳞甲动云雨】《即事十首》方岳·宋
上一篇:野塘飞扑柳花新,想见城边已暮春;十载尚馀如许话,不堪风雨送行人 | 明末清初·王邦畿 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