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宋·苏轼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 ”,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 ,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 ,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 ,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走笔至此 ,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 ”,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唱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 ,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 ”,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 ,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
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 ,“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类似词句)家童鼻息已雷鸣
【黄昏鼻息已雷鸣】《理喻》范浚·宋
(类似词句)敲门都不应
【怪底叩门都不应】《暮春二首》文徵明·明
【敲门唤不应】《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李洪·宋
【车马敲门定不应】《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苏轼·宋
【敲门嗔不应】《谢客起早自嘲》刘辰翁·宋末元初
(类似词句)倚杖听江声
【杖藜准拟听江声】《留别小庆》李彭·宋
【山堂撰杖听江声】《题焦山图》严古津·近现代
【倚风欹枕听江声】《与王佺》顾璘·明
【为听江声曾独倚】《故友赠予藤杖一枝,携行逾十载,几次遗失,为之怅惘不置,赋此悼之》刘凤梧·近现代
【倚杖听瓢声】《淡水水源地是世界第三泉,诗以纪之》连横·近现代
【谁能倚杖听江流】《寄御史节判陶岑》易祓·宋
(类似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
【长恨此身非我有】《岭南杂感五首》张月宇·当代
【应信此身非我有】《宿石龙寺二绝句》朱松·宋
【此身非我有】《秋宵辞》白玉蟾·宋
【此身非我有】《九禽言》薛季宣·宋
【每言此身非我有】《题吴参议达观斋》袁燮·宋
【此身非我有】《感遇十首》戴亨·清
【天壤此身非我有】《次韵和病树典衣》黄浚·清末近现代初
【此身非我有】《临江仙 除夕》顾随·近现代
【早识此身非我有】《与进之夜谈赋此》吴世昌·近现代
【此身非我有】《生死之门》张月宇·当代
【不解此身非我有】《临江仙 游涂山》蔡淑萍·当代
【长恨此身非自然】《除夕述怀》何永沂·当代
(类似词句)何时忘却营营
【何时忘却营营】《醉太平》冯永军·当代
(类似词句)小舟从此逝
【好买扁舟从此逝】《继孟云卿韵》耶律楚材·金末元初
(类似词句)江海寄馀生
【朅来江海寄馀生】《踏莎行》王以宁·宋
【江海寄馀生】《古杭秋日三首》尹廷高·元
【不妨淮海寄馀生】《次韵刘南伯二首》王之望·宋
【管宁沧海寄馀生】《世上》王安石·宋
【四海寄馀生】《舟行过吴江有感》程俱·宋
【天教瘴海寄余生】《洪忠宣公祠》吴兆麟·清
【老去馀生江海】《八声甘州》叶梦得·宋
【馀生卧江海】《孝宗皇帝挽诗二首》周必大·宋
【那信江海余生】《酹江月 驿中言别友人》文天祥·宋
【馀生卧江海】《神宗皇帝挽词三首》苏轼·宋
【拟把馀生钓江海】《幽怀用梦庵张丈韵》段成己·金末元初
【拟把馀生寄江海】《雨后漫成》段成己·金末元初
【且于江海老馀生】《松月斋为张克敬赋》凌云翰·元末明初
【江海毕馀生】《怀京邑诸旧》王廷陈·明
【江海馀生】《沁园春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陈维崧·清
【江海何能寄此生】《长相思 赠逸夫》刘家传·近现代
【江海寄馀思】《瞻文温州画像》徐祯卿·明
上一篇:匹马飞千里,孤帆截九河;天南郢州道,月下楚人歌;陵庙楸梧冷,江城 | 明·谢榛 送杜敬夫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