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汪藻 即事二首 其一

即事二首是两首写夏天景物的诗。第一首写夏日已深,不从温度升高方面形容,却从母燕已经孵出雏燕,而且还能告诉皱燕,夏日已深,虽有绿槐,但井未能布满中庭使其感到阴凉种种涉想着笔,则物候自见。接下去,又是一转,不写夏日,却写夏雨,不写雨后之凉,却写无人察觉的芭蕉之长。这一在动中见静的写法,也在读者意料之外。再者,三四两句,若写成散文,便是:一雨之后,芭蕉展尽数尺之心,而无人见到。同样,下一首的三四句则应写成:钩帘卧看,百顷风烟之上,有青云载雨飘过。我国古代诗歌,特别是今体律绝,具有严格的韵律,当语法与韵律发生矛盾无法统一的时候,诗人一般是还就韵律而不顾语法的。
第二首写转晴之后,雨意尚未全消。在一片茫茫水域之上,细则见双鹭这样地飞,大则见清彼那样地涨。而这些景物虽有巨细之殊,却都是从上向下所见,而由下朝上一看,则在广阔无际水天相接的空间中,正驶过雨云,可见雨是随时可以再下的。以卧游之人与载雨之云对照,物态动而人心静,这也就是俗语所说“心静自然凉”。再者,今体诗通常以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单位。一句五言诗便由两个半音节组成,一句七言诗便由三个半音节组成。那半个音节通常放在句尾或五言的第三个字,七言的第五个字。但偶尔也有例外,如此诗的一二句,便要读作“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清波”,而不能读成“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还——涨清——波”。这和上首三四句一样,都有些特殊。读者应加注意。(类似词句)燕子将雏语夏深
【燕子将雏已夏深】《家仆来丛桂告米粟不继》王炎·宋
【燕子将雏春又深】《燕子辞》杨维桢·元末明初
【燕子将雏莺语老】《杂咏》华镇·宋
(类似词句)绿槐庭院不多阴
【绿槐庭院昼阴清】《湖庄小集次雪湖韵二首》谢迁·明
【绿槐庭院阴如许】《齐天乐 蝉》吴茝·清
(类似词句)展尽芭蕉数尺心
【晓展芭蕉数尺心】《次韵马枢密》许月卿·宋
【芭蕉心尽展新枝】《芭蕉》张载·宋
上一篇:数仞宫墙一路深,屯云交翠落青阴;红尘十丈知何处,秪引薰风养道心 | 明·薛瑄 十二景为衍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