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①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 唐·李白 杂曲歌辞 长相思三首 其三

【按】① 一作:佳期迢迢《批点唐诗正声》:
音节哀苦,忠爱之意蔼然。至“美人如华”之句。尤是惊绝。《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缀景幽绝(“络纬秋啼”二句下),如泣如诉,怨而不诽(末句下)。《唐诗训解》:
千里不忘君,可为孤臣泣血。此太白被放之后,心不忘君而作。不敢明指天子,故以京都言之。《唐诗评选》:
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馀。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呜呼,观止矣!《唐宋诗醇》:
络纬秋啼,吋将晚矣。曹植云:“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其寓兴则同,然植意以礼义自守,此则不胜沦落之感。《卫风》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楚辞曰:“恐美人之迟暮。”贤者穷于不遇而不敢忘君,斯忠厚之旨也。词清意婉,妙于言情。《李太白诗醇》:
严云:他人不能着“色”字(“微霜凄凄”句下)。“美人”句,单句。严云:“不到”似当作“砍到”,义始醒(“梦魂不到”句下)。谢云:此篇成妇之词,然悲而不伤,怨而不诽,可以追《三百篇》之旨矣。《唐诗鉴赏辞典》: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周啸天)(类似词句)络纬秋啼金井阑
【井阑络纬惊秋啼】《碧云深/忆秦娥 寓忆秦娥》张辑·宋
【金井秋啼络纬声】《宫词》花蕊夫人徐氏·唐
【络纬秋啼兮金井栏】《太白招魂》崔敦礼·宋
【金井秋啼络纬声】《宫词》王圭·宋
【络纬秋啼金井根】《织锦篇》陈基·元
【金井啼秋络纬齐】《秋思》贝琼·元末明初
【秋风络纬啼金井】《得影字》程本立·明
【络纬秋啼金井】《如梦令》黄侃·近现代
(类似词句)美人如花隔云端
【美人隔云端】《戚戚复戚戚》薛季宣·宋
【美人隔云端】《盆中芰》韩日缵·明
【美人隔云端】《杂咏》戴亨·清
【美人消息隔云端】《无题》黄清士·当代
【美人如花隔秋水】《和陈伯良韵代荡子妇作》张天英·元
【美人如花隔深闺】《长相思》王世贞·明
(类似词句)上有青冥之长天
【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学仙二首》韦应物·唐
【上有青冥之皇天】《投赠任邱袁明府坼》戴亨·清
【上有参天不老之长松】《题江山万里图》陈秀民·元
【上有青冥高天下渌水】《题吴门袁恂如梨花春雨图三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上有九叠青冥之巘崿】《梦游庐山得句醒后成之》伊朝栋·清
(类似词句)下有渌水之波澜
【下有万里之波澜】《投寓长桥兰若听竺兰上人弹琴》毛奇龄·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梦魂不到关山难
【梦魂不到关山难】《三吴漫游集唐》方凤·宋
【梦魂悠悠关山难】《寄远》韩偓·唐
上一篇:好把悲欢付一卮,明朝北客有行期;劝君莫听骊驹曲,只恐催人两鬓衰 | 宋·强至 又自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