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末宋初·张泌 寄人 其一

《唐诗绝句类选》:
末二句无情翻出有情。《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张泌《寄人》二诗,俱情痴之语。《网师园唐诗笺》:
蕴藉(末二句下)。《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以多情春光为寓意,末二句结构佳妙。《词苑丛谈》:
张泌仕南唐为内史舍人,初与邻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词云:“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高绾绿云,低簇小蜻蜓。好是问他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寄绝句云:“别梦依依到谢家……”《养一斋诗话》:
佖(泌)有《寄人》一绝,云:“别梦依依到谢家……”比之司空表圣“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风流略似。《唐诗鉴赏辞典》: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从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看来,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象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却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刘逸生)(类似词句)别梦依依到谢家
【别梦依依到谢家】《寄人二首》张泌·唐末宋初
【问别梦依依谢家】《柳梢青》吴梅·近现代
【别梦何时到谢家】《送春次园果韵》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别梦依依到短亭】《落花七首》赵清瑞·清
(类似词句)小廊回合曲阑斜
【小廊回合曲阑斜】《寄人二首》张泌·唐末宋初
【小廊回合曲阑斜】《西子妆慢 丛碧翁过津门故居》寇梦碧·近现代
【曲阑回合柳丝斜】《暮春稷园独步》黄浚·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多情只有春庭月
【多情只有春庭月】《寄人二首》张泌·唐末宋初
【多情只有春庭月】《春兴》黎景义·明
【多情只有秦淮月】《摸鱼儿》许有壬·元
【多情只有西楼月】《寄中山刘先生》缪琏·明
【多情祇有长门月】《后宫词》姚光虞·明
【多情只有黄昏月】《武原杂题八首 月色轩》朱朴·明
【多情只有别时月】《閒居有怀王廷评全吾》王天性·明
【多情只有虎丘月】《壬戌北赴成均尤含送至虎丘题画志别》沈守正·明
【多情只有空床月】《梦起偶成》彭孙贻·明末清初
【只有多情天上月】《浪淘沙 旅次对月》吴尚憙·清
【只有多情帘月共相亲】《南柯子》左锡璇·清
【多情祇有圆月】《念奴娇 逭暑焦山自然庵,为庵主六公题如此江山图,用东坡赤壁韵》王鹏运·清
【只有多情月姊】《清平乐 春闺》陈衍虞·清
【多情只有娟娟月】《湘江夜泛偶作》颜斯总·清
【祇有多情月】《蝶恋花》黄侃·近现代
【祗有多情天上月】《浣溪沙》王韶生·近现代末当代初
【多情只有天心月】《首尔汉江临眺》熊盛元·当代
(类似词句)犹为离人照落花
【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二首》张泌·唐末宋初
【犹为离人照刁斗】《关山月》冯畹·清
【犹为离人照路明】《夜归》孙俊在·近现代
上一篇:溪流逢旱息潺淙,野彴横趋乱石中;莫恨铁冠人已去,我来权合号山翁 | 宋·张镃 过野翁亭因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