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八六网
风水 阴宅 八字 相学 生肖 取名 解梦 民间 本命年 老黄历 吉祥物 古诗词 古书籍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 | 宋·姜夔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宋·姜夔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 | 宋·姜夔 暗香
【注】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何逊:南朝梁人,能诗,以爱梅闻名。何逊曾作《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云,「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后迁官,因爱扬州之梅,要求转任扬州。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春风词笔:何逊《咏春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馀声。」
寄与:这里暗用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所折的花是梅花。
千树压西湖:宋时西湖孤山遍植梅花。

这两首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白石咏梅词共有十七首,古其全词的六分之一 ,此二篇最为精绝。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所谓“和靖一联”,即宋初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姜夔非常欣赏其句,就摘取句首二字,以之为“自度曲”咏梅词的调名。白石是南宋大音乐家,妙解音律,从此二篇咏梅词亦可看出其独创之功。
白石词往往有小序,或述作词缘起,或纪心绪行踪,要言不烦,与词的内容溶为一体,不可分割。从题序看,这两首词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辛亥(1191)冬季,当时词人应邀到范成大退休隐居的苏州附近的石湖别墅作客。范成大也喜爱梅花,买园种梅,并著有《梅谱》。白石投主人之雅好 ,驰骋才华,创作了这两篇咏梅绝唱。
这二篇词的主旨令人难以索解。历代读者在欣赏它的美妙的词句的同时 ,不免要追寻它的言外寄托,于是,劝阻范成大归隐、哀叹徽钦二帝北狩、感慨今昔盛衰、怀念合肥旧游等等说法就都出现了。这些说法的是非颇难截然判断,因为作者是不明言他的寄托的,读者的理解各有不同也是完全允许的,不论见仁见智,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自成一说。或者说,这两首词具有多功能指向,寄托国事,感慨今昔,追念旧游,思恋情人等多种主旨都有,形成一种含混,朦胧之美。
《暗香》、《疏影》在体制上也很有特点。作者自述“作此两曲” ,从音乐上讲是两只曲子;“授简索句”,从词篇上说却是一个题目 ,两首词,也可以说是一首。这种特殊体制为姜夔所首创,我们不妨称之为“连环体”,两环相连 ,似合似分,以其合者观之为一,以其分者观之为二。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 ,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全词共分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以“旧时月色”开头,以往事递入,落笔便不平凡。已经勾勒出了时空范围,渲染出了感情基调。回忆旧时,拉开了时间距离;月色在天,撑起了空间境地;眼前的景象勾连着过去的经历,令人摇曳生情 。首句落笔得此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唤起”二句 ,又引入怀人层层荡开 ,环环相生:由月色写到“算几翻照我 ”,画出回忆往日情事时的屈指凝神之态;再写“梅边吹笛”,在月下笛声中点出“梅”字,咏物而不避题面,亦见大手笔,直将“藏题”的技法视为细末 ,不屑遵循;再由笛声“唤起玉人”,以美人映衬梅花,直欲喧宾夺主,却急以“不管清寒与攀摘”收住,化险为夷,仍不离咏梅的本题。至此,一幅立体的,活动的,有人有物,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生活图景、艺术境界,乃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月色下、笛声中,一位玉人在犯寒摘梅,境界何其清空幽雅 。贺铸的一首《浣溪沙》中有“玉人和月摘梅花”之句,意境已自高雅幽美,但与姜白石词相比,仍显单薄。姜词“不管清寒与攀摘”一句蕴藏着两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一是“与”人攀摘,既有与人同摘之义,也有摘梅以赠别人之义,这就暗中用上了“驿寄梅花”的典故,透露了陆凯的诗句“聊赠一枝春”的一层意思 ;另一层含义是,玉人之所以“不管清寒”,因为她怀着满腔的热情 ,且与外界的“清寒”恰相反衬。
玉人的一片深情密意全都倾注在梅花上,梅花的感情负载就格外厚重了 。开头几句写的是回忆中的情景,到“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峰陡转,境界突变,由回忆回到现实,由欢乐往事转到而今的迟暮之悲。词人以何逊自此,是说自己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梅花,再难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词人所说 :“才固老尽,秀句君休觅”(《暮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其实词人当时年仅三十五六岁,所以这当是自谦之词。而且何逊写的那首《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诗,“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等,实在算不得什么好诗,跟他喜爱梅花 ,一直挂念着扬州廨舍那株梅树的心情并不相称,可是后来,他从洛阳特意赶回扬州,再访那一树梅花时,却彷徨终日,不能下笔,连原先那平庸的诗也写不出来了。何逊虽有爱梅之心,而其才力不逮,没有做出好诗来(“春风词笔 ”是指他的《咏春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咏物颇称工细)姜夔以之自比而表示谦逊不是相当合适吗?
“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又把笔锋转回来 ,意谓尽管才不附情,见到石湖梅花的清丽幽雅,亦不免引动诗兴,以答谢主人的盛情美意。这几句映照小序,点明题旨。“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也是苏东坡《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意,是对石湖梅花的具体描绘。以竹枝映衬疏花,写其形貌姿色;以瑶席映衬冷香,写其高洁的品性,着墨不多而形神俱现。
下片承上片中写身世之感。从“红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余鸡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则言重重阻隔,纵然折得梅花也无从寄达,相思之情,难以为怀,只有耿耿于怀,长相忆忘而已。“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词采甚美 。“翠”与“红”是作者特意选用的艳色,用以与上文的“月”、“玉”、“清”、“瑶”等素洁的字面相“破”,通过对比 ,取得相得益彰的色彩效果。把翠尊而对红萼,由杯中之酒想到离人之泪,故曰“易泣”;将眼前的梅花看作远方的所思,悄然相对,虽曰“无言”,而思绪之翻腾、默默之诉说又何止万语千言。正是无言胜有言,无声胜有声。
“长忆曾携手处”三句是第五层。由“相忆”很自然地接续到“长记 ”,于是又打开了另一扇回忆的窗子,写到当年与情人携手同游梅林的情景。千树梅花,无尽繁英,映照在寒碧的西湖水面之上。这一片繁梅 ,亦如邓尉山的“香雪海”,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十分壮观,比起上文的“竹外疏花”来,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午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词情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
最后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写到梅花的凋落飘零的肃刈景象。“又片片吹尽也”,语似平淡而感叹惋惜之情却溢于言表。“几时见得”,应是一语双关之词,梅花落了何时再开?相忆之人分别已久何时再逢?正因为巧妙绾合两重意思,所以显得韵味十分深长。
《暗香》重点是对往昔的追忆,而《疏影》则集中描绘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青春、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 《疏影》一篇,笔法极为奇特,连续铺排五个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遗貌取神”的笔法来又高出了一层。
上片写梅花形神兼美 。“苔枝缀玉”三句自成一段,它描绘了一株古老的梅树,树上缀满晶莹如玉的梅花,与翠禽相伴同宿。苔枝,长有苔藓的梅枝。缀玉,梅花象美玉一般缀满枝头。这三句用了一个典故。
讲的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见于曾慥《类说》所引《异人录》略谓:隋开皇年间,赵师雄调伍广东罗浮,行经罗浮山,日暮时分,在梅林中遇一美人 ,与之对酌,又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 ,月落参横,惆怅而已 。”
原来美人就是梅花女神,绿衣童子大亮以后就化为梅树枝头的“翠禽”了 。作者用这个典故,入笔很俏,只用“ 翠禽 ”略略点出。读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缀玉”亦可描摹罗浮女神的风致情态 ,“枝上同宿”也是叙赵师雄的神仙奇遇。姜夔爱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云 :“谩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这个典故,使得梅花与罗浮神女融为一体,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层迷离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转向孤独 ,于是引出第二个典故——诗人杜甫笔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诗,其首尾云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姜夔用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北宋词人曹组《蓦山溪》咏梅词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苏诗和杜诗的典故。诗词用典,都要经过作者的重新组合与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这个艺术形象之前,先写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带上了一种漂泊风尘的知遇情调,又写了“篱角黄昏”一句,这是与梅花非常相称的环境背景,透露了一点冷落与迟暮的感叹,显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昭君”至上片结句是词中重点,写梅花的灵魂。意谓:梅花原来是昭君的英魂所化,她不仅有绝代佳人之美容,而且更有始终荣辱于祖国的美好心灵。这几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构思,主要是参照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一去紫台 ”句,被姜夔加以想象,强调昭君 “但暗忆江南江北 ”,用思国怀乡把她的怨恨具体化了 ;“环佩空归”一句也得到了发挥,说昭君的月夜归魂“化作此花幽独”,化为了幽独的梅花 。为昭君的魂灵找到了归宿,这对同情她的遭遇的人们是一种慰藉;同时,把她的哀怨身世赋予梅花,又给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风致。
换头三句推开一笔 ,说明梅花不仅有美的容貌,美的灵魂 ,而且还有美的行为——美化和妆扮妇女。
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 。蛾,形容眉毛的细长;绿,眉毛的青绿颜色 。《 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 ,竞效之 ,今‘梅花妆’是也。”“犹记深宫旧事”一句绾合两个典故,王昭君入宫久不见幸,积悲怨,乃请行,远嫁匈奴,也是“深宫旧事” ,“犹记”二字一转,就引出“梅花妆”的故事来了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写出了公主的娇憨之态,也写出了梅花随风飘落时的轻盈的样子 。这个典故带来了一股活泼松快的情调,使全词的气氛得到了一点调剂。
最后一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 ,《汉武故事》载 ,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 ,当作金屋贮之也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这里借指梅花。这三句由梅花的飘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进而联想到护花的措施。这与上片“昭君”等句遥相绾合 ,是全词的题旨所在。“莫似春风,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唤 ,“早与安排金屋”,更是热切的希望。可是到头来,“还教一片随波去” ,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无护花之力,梅花终于又一次凋零了。
五个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神话、文学形象;她们的身分地位各有不同 ,有神灵、有鬼魂,有富贵、有寒素,有得宠、有失意;在叙述描写上也有繁有简、有重点有映带,而其间的衔接与转换更是紧密而贴切。
“却又怨 、玉龙哀曲”,可以看作是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故玉龙即玉笛。李白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哀曲”当是《梅花落》那支古代曲子。这是从音乐这一侧面来申明爱护梅花的重要性 。再有 ,这儿的“玉龙”是与前篇的“梅边吹笛”相呼应的,临近收拍,作者着力使《疏影》的结尾与《暗香》的开头相呼应,显然是为了形成一种前勾后连之势,以便让他所独创的这种“连环体”在结构上完整起来。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又从绘画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题 。《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横幅”应该是与《 暗香》的开头一句“旧时月色”相呼应的,那么 ,“小窗横幅”就既可解释为图画又可解释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纸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种“天然图画”,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现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灵魂,梅花的遭遇,寄托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叹,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应及时爱护的思想。
姜夔作《暗香》 、《疏影》词,的确是“自立新意”,新在何处?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传统写法,不再是单线的、平面的描摹刻画,而是摄取事物的神理创造出了多线条、多层次、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和性灵化 、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作者调动众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实有虚、有比喻有象征,进行纵横交错的描写;支撑起时间、空间的广阔范围,使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地能够灵活地 、跳跃地进行穿插;以咏物为线索,以抒情为核心,把写景、叙事、说理交织在一起,并且用颜色 、声音、动态作渲染描摹,并且多用领字起到化虚为实的作用,这样,姜夔就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传神写照。(类似词句)旧时月色

【瀛洲旧时月色】《木兰花慢 次韵陈见心文学孤山问梅》张翥·元
【扬州旧时月色】《春从天上来》张翥·元
【旧时月色照边愁】《新秋客怀》许恕·元
【旧时月色有谁歌】《题王元章墨梅》郑元祐·元
【空忆旧时明月色】《戊午元夕遇雨次莫景行韵》凌云翰·元末明初
【旧时月色不论钱】《雪溪船,为李勋赋》张昱·元末明初
【旧时月色旧时愁】《四月十五夜对月感旧》郭钰·元末明初
【旧时月色无人识】《雪后》王冕·元末明初
【旧时月色依然】《探春慢 辛丑都门元夕二首》周之琦·清
【旧时月色相逢】《四字令》周之琦·清
【旧时月色】《洞仙歌》吴藻·清
【旧时月色落寒潮】《秋心五首》康有为·清
【见旧时月色】《惜秋华?秋怨》彭孙遹·清
【约旧时月色】《忆旧游 仓山月话图》杨芳灿·清
【旧时月色穿帘幕】《菩萨蛮》沈鹊应·清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虞美人 秋夕信步》纳兰性德·清
【旧时月色还如此】《题女萝亭香影移梅词意图卷》阮元·清
【不是旧时月色】《疏影 舒衫受落花图》郭麟·清
【是旧时月色】《疏影 上元夜,退庵招饮梅花下,越日寿生自分湖来,复会于此用白石韵记之》郭麟·清
【旧时月色】《夜合花·南泉故居,今为李君所寓,因填此阕》陈家庆·清
【对旧时月色】《寿楼春·师湘篴意代拟淞滨寄答之作》吴昌绶·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百字令 过冷香馆,赠心兰,集石帚句》冒广生·清末近现代初
【彷佛旧时月色】《疏影·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题宋刻梅花喜神谱是书盖百宋一廛故物,其后展转归吴县潘氏湖帆为文勤公从女婿,辛酉正月潘夫人三十生日,其家以是书贻之,湖帆谋付影印,乞余题词》冯幵·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凄凉夜】《踏莎行》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款旧时月色】《暗香 题子申书红梅,和梦窗韵》程颂万·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临朱槛】《武昌郡楼待月三年前曾与晋阳君同游》曾广钧·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应照见】《琐窗寒 三叠豁轩韵》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木兰花慢·尧化门车中赋》张尔田·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疏影 题友人词》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断知闻】《浣溪纱·春宵杂忆》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旧时月色在罗浮】《题朱建卿学博梦梅图》梁鸿志·近现代
【苦忆旧时明月色】《浪淘沙 雪夜观梅》溥儒·近现代
【旧时月色】《忆秦娥 后湖》黄公渚·近现代
【旧时月色今憔悴】《鹊踏枝 蒙夫以四印斋制石墨匜见贶,倚此报之》饶宗颐·近现代末当代初
【旧时月色恁冥蒙】《虞美人 翠羽白楼》朱庸斋·近现代末当代初
【留住旧时月色】《无谱》卢青山·当代
【旧时月色】《潇湘夜雨 波士顿雨夜访白谦慎》金鉴才·当代
【旧时月色惘重看】《辛卯中秋感怀和肩道人》陈初越·当代

(类似词句)算几番照我

【照我离愁第几番】《思佳客》李恰·清
【几番照我惊头白】《踏莎行》袁克文·清末近现代初
【多情几番照我】《三部乐 次周清真韵,为袁沤波作》吴湖帆·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梅边吹笛

【闲听我梅边吹笛】《祝英台近》周之琦·清
【曾唤起小阁梅边吹笛】《轮台子 寄谭舟石郡丞》沈皞日·清
【念吹笛梅边】《摸鱼子 寄义山画册》沈皞日·清
【吹笛梅边】《莺啼序 和夔生赠梅郎兰芳之作》周岸登·清末近现代初
【吹笛梅边】《高阳台 吊大鹤词人郑叔问,用集中待月溪堂均》胡先骕·近现代
【吹笛梅边伤质实】《望江南》卢前·近现代
【吹笛梅边雪亦花】《自题《点灯续集》》何永沂·当代

(类似词句)唤起玉人

【唤起玉人钗影坠】《江城梅花引 题“仕女调鹦鹉图”》翁瑞恩·清
【唤起玉人残醉在】《成都杂诗》毛澄·清
【玉人唤起】《解连环》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不管清寒与攀摘

【不管清寒攀摘】《国香慢 画梅》庄棫·清

(类似词句)香冷入瑶席

【香冷入瑶席】《祝英台近 绿萼梅》魏元旷·当代
【黄花香入瑶席】《念奴娇 寿陈运使》无名氏·宋
【远香飞入瑶席】《绿意》端木埰·清
【香冷瑶席】《惜琼花 忆梅用子野韵》沈曾植·清末近现代初
【香冷瑶席】《兰陵王·和固庵江户听乐用清真韵》王韶生·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叹寄与路遥

【叹路遥寄与】《疏影·华持庵同年读愿丰庄记,赋诗索答谱此应之》魏元戴·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夜雪初积

【际夜雪初积】《湖上即事》黄溍·元

(类似词句)翠尊易泣

【翠尊易泣】《黄鹂绕碧树》饶宗颐·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红萼无言耿相忆

【无言耿相忆】《超山二首》梁鸿志·近现代
【无言红萼定迢忆】《次日雨中同人集厉君寓斋叠前韵》姚燮·清
【红萼耿无言】《红梅 用姜白石词意》周作人·近现代

(类似词句)长记曾携手处

【长记曾携手处】《声声慢》李继熙·近现代
【湖上记曾携手处】《十二月望后雨中过罗岗洞探梅有寄》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长记年时携手处】《玉楼春七首》丁宁·近现代

(类似词句)千树压西湖寒碧

【千树西湖压寒碧】《六榕寺看梅》李冰若·近现代
【压寒碧西湖】《洞仙歌三首》奕绘·清
【千树压寒碧】《六么令 花朝,次愔仲韵》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压西湖千树】《木兰花慢 次韵陈见心文学孤山问梅》张翥·元

(类似词句)几时见得

【几时重见得】《月当窗/霜天晓角 寓霜天晓角》张辑·宋
【几时见得】《忆秦娥 上寿芝外子墓》周翼椿·清
【几时见得】《玉树后庭花》宁调元·清末近现代初


上一篇:忆别姑苏寺,分吟尚暮秋;所经无限雪,频起故山愁;白草随人短,寒砧 | 明·释今无 辽阳怀顿修
古诗词相关文章
三十文爻七十武,二百六十分明数;首尾须教用武烹,中间文火温温煮 |  宋·张伯端 鍊铅火候

三十文爻七十武,二百六十分明数;首尾须教用武烹,中间文火温温煮 | 宋·张伯端 鍊铅火候

三十文爻七十武,二百六十分明数;首尾须教用武烹,中间文火温温煮;炉中鍊出五彩光,赫赫...

郑国渠连客路长,晚风吹送野花香;夕阳村里村舂急,又向村前望夕阳 |  清·王垣 夕阳村

郑国渠连客路长,晚风吹送野花香;夕阳村里村舂急,又向村前望夕阳 | 清·王垣 夕阳村

郑国渠连客路长,晚风吹送野花香;夕阳村里村舂急,又向村前望夕阳;...

清江畔,依旧柳丝长;万古沧波流不尽,更谁吟啸泛云樯;说梦向斜阳 |  当代·冯永军 梦江南

清江畔,依旧柳丝长;万古沧波流不尽,更谁吟啸泛云樯;说梦向斜阳 | 当代·冯永军 梦江南

清江畔,依旧柳丝长;万古沧波流不尽,更谁吟啸泛云樯;说梦向斜阳;...

驱童晨摘承露花,荐以玉盘濡井华;谁云离本即憔悴,持玩入手意有加 |  宋·张耒 醉郡圃二首

驱童晨摘承露花,荐以玉盘濡井华;谁云离本即憔悴,持玩入手意有加 | 宋·张耒 醉郡圃二首

驱童晨摘承露花,荐以玉盘濡井华;谁云离本即憔悴,持玩入手意有加;为之致酒就几案,影落...

迟月上深夜,新蟾不终夕;何如月圆时,通宵照无极 |  宋·张至龙 寓兴十首 其四

迟月上深夜,新蟾不终夕;何如月圆时,通宵照无极 | 宋·张至龙 寓兴十首 其四

迟月上深夜,新蟾不终夕;何如月圆时,通宵照无极;...

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篙师畏割舟,敲拉 | 宋·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

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篙师畏割舟,敲拉 | 宋·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

春水冰欲开,傍岸已微释;鱼寒未动鳞,兽渡时有迹;篙师畏割舟,敲拉碎圭璧;...

三山仙岛隔归期,长夜京华梦见之;明发开帆成误喜,青天三点见峨眉 |  元末明初·张以宁 泊月

三山仙岛隔归期,长夜京华梦见之;明发开帆成误喜,青天三点见峨眉 | 元末明初·张以宁 泊月

三山仙岛隔归期,长夜京华梦见之;明发开帆成误喜,青天三点见峨眉;...

荆西愁客不堪愁,聊为词人结社留;绿水苍山凭自遣,阳春白雪总难酬 |  明·游朴 别社友

荆西愁客不堪愁,聊为词人结社留;绿水苍山凭自遣,阳春白雪总难酬 | 明·游朴 别社友

荆西愁客不堪愁,聊为词人结社留;绿水苍山凭自遣,阳春白雪总难酬;新篇夜作干牛气,杯酒...

落落孤标气吐虹,青云指日黑头公;两行粉字平生尽,一曲龙吟万事空 |  宋·李昭玘 无咎哀辞二

落落孤标气吐虹,青云指日黑头公;两行粉字平生尽,一曲龙吟万事空 | 宋·李昭玘 无咎哀辞二

落落孤标气吐虹,青云指日黑头公;两行粉字平生尽,一曲龙吟万事空;夹路衣冠如昨日,故园...

无名无利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数载未曾经圣阙,千年唯只在仙州 |  唐·吕岩 七言 其六十

无名无利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数载未曾经圣阙,千年唯只在仙州 | 唐·吕岩 七言 其六十

无名无利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数载未曾经圣阙,千年唯只在仙州;寻常水火三回进,真个...

古诗词知识图解
挨得残冬又早春,谁知春到死为邻;可怜除夜团圞坐,犹说明朝拜岁新 |  清·刘泰 悼亡女四首

挨得残冬又早春,谁知春到死为邻;可怜除夜团圞坐,犹说明朝拜岁新 | 清·刘泰 悼亡女四首

挨得残冬又早春,谁知春到死为邻;可怜除夜团圞坐,犹说明朝拜岁新;...

兔走鸟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 |  唐·庄南杰 杂曲歌辞

兔走鸟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 | 唐·庄南杰 杂曲歌辞

兔走鸟飞不相见,人事依稀速如电;王母夭桃一度开,玉楼红粉千回变;车驰马走咸阳道,石家...

年少王郎一幅巾,杖藜呼我步城闉;红泥亭子阑干外,绝目遥看万树春 |  宋·释道潜 维(四库本

年少王郎一幅巾,杖藜呼我步城闉;红泥亭子阑干外,绝目遥看万树春 | 宋·释道潜 维(四库本

年少王郎一幅巾,杖藜呼我步城闉;红泥亭子阑干外,绝目遥看万树春;...

寂寞黄州左迁客,清宵回忆南冠夜;当时岂独蛰龙愁,瘐词几毙银铛下 |  清·李振钧 汪奂之寄示

寂寞黄州左迁客,清宵回忆南冠夜;当时岂独蛰龙愁,瘐词几毙银铛下 | 清·李振钧 汪奂之寄示

寂寞黄州左迁客,清宵回忆南冠夜;当时岂独蛰龙愁,瘐词几毙银铛下;仁皇遴得宰相才,孤臣...

客车何处卸尘泥,新辟衡门柘水西;松菊未谋三径适,鹪鹩且遂一枝栖 |  明·游朴 柘水新居

客车何处卸尘泥,新辟衡门柘水西;松菊未谋三径适,鹪鹩且遂一枝栖 | 明·游朴 柘水新居

客车何处卸尘泥,新辟衡门柘水西;松菊未谋三径适,鹪鹩且遂一枝栖;无人问字嘲谁解,有酒...

淮西作郡著清名,九载功成趣去程;人向棠阴歌五裤,马行廓外拥双旌 |  明·陈琏 送无为州王知

淮西作郡著清名,九载功成趣去程;人向棠阴歌五裤,马行廓外拥双旌 | 明·陈琏 送无为州王知

淮西作郡著清名,九载功成趣去程;人向棠阴歌五裤,马行廓外拥双旌;趋朝喜际风云会,送别...

子夜百喧息,坐深忘薄躯;露零惊鹤梦,风细捋花须;浮白离骚尽,探玄 | 明·华夏宁 夜读

子夜百喧息,坐深忘薄躯;露零惊鹤梦,风细捋花须;浮白离骚尽,探玄 | 明·华夏宁 夜读

子夜百喧息,坐深忘薄躯;露零惊鹤梦,风细捋花须;浮白离骚尽,探玄象罔殊;静中来妙理,千...

两地甘棠惠爱深,一竿归钓珥江浔;门前五柳红尘断,庭下三槐白日阴 |  明·游朴 朱觐华外祖高

两地甘棠惠爱深,一竿归钓珥江浔;门前五柳红尘断,庭下三槐白日阴 | 明·游朴 朱觐华外祖高

两地甘棠惠爱深,一竿归钓珥江浔;门前五柳红尘断,庭下三槐白日阴;谁撞烟楼纡紫绶,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