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崔国辅 杂曲歌辞 小长干曲

【按】① 一作:湖《唐诗归》:
谭云:“唱不彻”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深得多,而俗人又只称彼何也?《唐诗笺要》:
“唱不彻”妙!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又是一般情致。《唐诗笺注》:
所谓两处总牵情也。《唐诗鉴赏辞典》: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靠近长江边。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崔国辅的《小长干曲》内容也如此。
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言晓畅,于平淡自然中见含蓄委婉,很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情歌。但作者没有从相见、欢聚、别离等处落笔,而是紧扣江南水乡的特点,抓住特定时间、地点、条件,自然而风趣地表现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采菱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月暗送湖风”,诗一开头,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湖滨。月暗,不是没有月光,而是月色暗淡;湖风用“送”,带有舒展、爱抚的感情色彩,切合小伙子此时的感受。因为他很兴奋、很欢快,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好象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这一句五字,勾出了一幅月色朦胧、湖风轻拂的艺术画面,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气氛。
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一位年轻人,踏着月色,沐着凉风,急忙忙、兴冲冲地走着。但是夜色暗淡,道路难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断了。“相寻路不通”,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荷塘满布,沟渠纵横,到处有水网相隔。显然,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只因情思驱使,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一个“寻”字,传出了其中消息,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正在焦急踌躇之际,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侧耳谛听,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彻,本为不尽之意,这里用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经久不息,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响亮。姑娘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憧憬,读者能从这歌声中想象出那采菱姑娘天真活泼、娇憨可爱的神情。
听着听着,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那不远的荷塘中。“知”字十分传神,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的变化,而且点明小伙子对姑娘了解得非常透,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读者正可从其知之深推测其爱之切。
短短的一首抒情诗,能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并有起伏、有波澜,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若非巧思妙笔,匠心独运,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刘永年)(类似词句)相寻路不通
【溪路不连通】《沈千运旧居》张籍·唐
【石头无路不相通】《罗汉行道峰》陈岩·宋
【欲乞相邻路不通】《八年前同学辈游连云山,归途至半山,大饥,问一老妪乞浆,而得粽两年前共肖再游,遂访其人,耳已聋,亦忘前事今日醉起,忽忆之作此十一月十四》卢青山·当代
【相寻无路通】《阮郎归》仇远·宋末元初
【魂梦相寻路不分】《不得惠舟信》廖大圭·元
【屐齿相寻路不迷】《然犀亭》金志章·清
(类似词句)菱歌唱不彻
【兰棹唱彻采菱歌】《送邓司税起复》谢缙·明
【菱歌唱彻黄昏后】《西湖十咏》胡应麟·明
【唱彻菱歌兴未休】《葛湖草堂四首为盛氏六生题》胡应麟·明
【菱歌唱彻】《摸鱼儿 题荷池晚泛图》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菱歌惜不唱】《采莲曲》卢思道?隋
【菱歌清唱不胜春】《苏台览古》李白·唐
【争唱菱歌不肯休】《相和歌辞 采莲曲二首》戎昱·唐
【菱歌不解唱】《采菱曲》钱宰·元末明初
【争唱菱歌不肯休】《集古赠歌者》黎崇勚·明
【菱歌袅袅唱不断】《送盛佾赴吴江医学》刘溥·明
(类似词句)知在此塘中
【知在此中禅】《望仰山忆玄泰上人》李咸用·唐
【神仙知在此山中】《浪淘沙令 觉度寺》韩元吉·宋
【真乐谁知在此中】《下皋俱乐亭扁》黄仲昭·明
【此会中人知在否?】《后中秋望月歌》王守仁·明
上一篇:纤眉如月鬓如蝉,金屋栖迟十二年;别院昭容新系臂,而今已赐洗儿钱 | 明·何乔新 讯鞫稍暇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