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高骈 山亭夏日

《注解选唐诗》:
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网师园唐诗笺》:
盛唐格调。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题原作“夏”,据《全唐诗》改。
2、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唐永德)(类似词句)绿树阴浓夏日长
【绿树阴浓夏日长】《颂古三十一首》释原妙·宋
【绿树乾坤夏日长】《题画》庄昶·明
【绿树阴浓白昼长】《百香诗 夏》郭居敬·元
(类似词句)楼台倒影入池塘
【楼台倒影入池塘】《颂古三十一首》释原妙·宋
【倒影入池塘】《登吴宁台柬梓材台在东阳县廨后园》许传霈·清
【楼台日倒池塘影】《留别东园》边贡·明
【倒影楼台尽入吴】《舟泊槜李沈纯父邀同陈茂才登烟雨楼》胡应麟·明
【倒影入楼台】《清江浦》查慎行·清
【楼台倒影入摩诃】《摩诃池》毛澄·清
【映入楼台倒影中】《减兰 游湖与外子同作》顾保瑢·近现代
(类似词句)水精帘动微风起
【水晶帘动微风起】《颂古三十一首》释原妙·宋
【水晶帘动微风起】《一丛花》曾廉·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满架蔷薇一院香
【满架蔷薇一院香】《颂古三十一首》释原妙·宋
【满架蔷薇一院香】《乙酉岁瀛东别业杂兴集古九首》程敏政·明
【最爱蔷薇一院香】《月夜二首》费墨娟·清末近现代初
【又是蔷薇香一院】《蝶恋花》赵尊岳·近现代末当代初
上一篇:岩叟承恩宠,烧丹在禁闱;釜中诸药化,炉上水银飞;璧合秋霜色,光含 | 唐·窦真君 九转诗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