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 唐·韦庄 忆昔

【按】① 一作:下《升庵诗话》:
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一首,罗隐《梅花》“吴王醉处十涂里”一首,李郢《上裴晋公》“四朝忧国鬓成丝”一首,皆晚唐之绝唱,可与盛唐峥嵘,唯具眼者知之。《唐诗广选》:
意尽(“今日乱离”句侧)。《唐诗解》:
黄巢之乱,京师荡然,端己避难于蜀,故言我昔游五陵。《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孟庄曰:五六取对亦巧,尾句不说出,妙甚。陈继儒曰:三四晚唐高调。蒋一梅曰:用事切题,出人意表,有游戏三昧之意。《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前解,写昔年,后解,写今日。此是唐人大起大落文字。细玩午夜“午”字、清歌“清”字、月满楼“满”字,此一句七字中间便全有“长似昼”、“不知秋”一片靡曼连延之意。不谓后解一变,遂成夕阳流水,如此迫蹙(首四句下)。”此“西园公子”、“南国佳人”二句,正如谚云“点鬼簿”相似。言如许若干人数,今日一总化为乌有。“惟见水东流”上,又加“夕阳”二字,眼看如此一片荒凉迫蹙也(末四句下)。《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
冯班:韦公诗篇篇有“夕阳”。《唐诗快》:
凡读此等诗,未有不眉飞色舞者。《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朱东岩曰:此篇通首着眼在“昔年”、“今日”四字。一是忆其游,二是忆其盛。三四紧承次句,细玩“午夜清歌月满楼”七字中,便含有“长似昼”、“不知秋”一片繁华景色在内。“西园公子”、“南国佳人”,乃是诗家点染笔墨处,言如许豪华歌舞,今日总付一梦。“惟见水东流”上,又加“夕阳”二字,眼见一派都是荒凉景色也。《柳亭诗话》:
韦庄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对偶甚工,然以魏文作信陵,殊招物议,《中晚唐诗叩弹集》:
诏按:此诗以时遭乱离,追思长安盛时而作。所云“西园公子名无忌”,不过谓当日五陵年少恣意行乐,直当以“无忌”名之,非误以子建为信陵也。焦竑《笔乘》谓其流利可喜,独以一语之疵,终拫连城之价,不亦以辞害志乎!《删订唐诗解》:
吴昌祺云:“长似昼”、“不知秋”,语有微意。五六取对之工,故以“西园”称信陵。《唐诗成法》:
前六皆忆昔,七八伤今。《唐诗别裁》:
此诗时遘乱离,追忆昔时而作,极风美流发。唯第五语“西园公子”,或指陈思,然与魏无忌、长孙无忌俱不相合,不免有凑句之病。《诗法易简录》:
无限感慨。《唐诗笺注》:
上六句俱言昔日宴游,太平时叙,极意欢娱。结言乱离之后回首当时,竟成梦寐,而夕阳西下,水自东流,真令人悲叹不尽也。《历代诗法》:
上六句都是昔年佳境,结用“今日”掉转,“忆”字神理尽出。《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婉约可爱。《随园诗话》:
咏史有三体: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左太冲之《咏史》是也。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一取对仗之巧,义山之“牵牛”对“驻马”,韦庄之“无忌”对“莫愁”是也。《北江诗话》:
作富贵语,不必金、玉、珠、宝也,如“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冥濛细雨中”……仅写雨及月,而富贵气象宛然。然尚有楼、台、殿、阁字也。温八叉诗云“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韦端己诗“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第二等人家即无此气象。《唐诗鉴赏辞典》:
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目击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感慨遥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讽”言其情韵风调。
此诗艺术上主要有两点特色:
一是用典使事,使诗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诗中“五陵”不单指代长安,也泛指当时贵族社会。次句的《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讽刺豪门贵族一年四季追欢逐乐、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分明讽其沉湎声色,却用“月满楼”为衬景,把讽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声色。三句“银烛树前长似昼”,取邢邵“夕宴银为烛”诗意,写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征逐,昼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挞,而赋色清丽,辞意似依违于美刺之间。四句“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笔锋暗指宫庭,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样辞旨微婉,蕴藉不吐。第三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于对仗工绝之外,尤见使事之巧,尽委婉深曲之能事。“西园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于“无忌”,却是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韦庄巧妙地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牵合在一起,由此引出“无忌”二字。但又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待,仅取其“无所忌惮”之意。这句诗的实际意思是指斥王孙公子肆无忌惮。诗人把这层真意寄寓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号中。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象对那些王孙公子放荡不羁的行为津津乐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讽的深意。下联“莫愁”同此手法,用传说中一位美丽歌女的名字,慨叹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蜩螗,深寓“融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由于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不见色相。感慨之诗意藉婉而多讽的风调而显得更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二是借助于双关、象征、暗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错综运用,传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乐府古调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语意双关。“银烛树前”则暗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露桃花里”象征红袖青螺;“不知秋”又用双关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将临的深意。“无忌”“莫愁”,均取双关。“俱是梦”的“梦”字,绾上三联,既慨叹往昔繁华,如梦如烟;又有双关“醉生梦死”之意。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从修辞角度看,“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从诗的色彩看,则见残阳惨淡,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苍茫中,万物萧瑟。有此一结句,无限怆怀,顿生纸墨。有此一结句,就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水流无已,此恨绵绵,都包含在这七个字中,这正是全诗结穴之处。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由于前六句色彩秾丽,人们很容易产生错觉:似乎韦庄是在回味、留恋乱前长安贵族豪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其实,韦庄出身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时他是没有资格进入诗中描绘的那种上流社会的。诗中隐含着对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批判,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只是由于用语华艳,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使人乍读之难察幽隐,细品之却有深意。这种曲曲传情、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以华绮侧艳之辞,寄感慨遥深之志,是晚唐诗风的特征之一。韦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特征。
(赖汉屏)(类似词句)昔年曾向五陵游
【昔年曾记金陵游】《题金陵折桂图》林光·明
【昔年曾与武陵游】《老友浦玉圃兄,以山东知县殁于京邸,旅榇归,囊无常物,忆向日诗酒缱绻,哀其人,悲其遇,作挽诗三章以言情》方仁渊·清末近现代初
【昔年曾向此中游】《过旧游处有怀袁秉中》丘浚·明
【昔年曾向大梁游】《题高士谦画竹》王汝玉·明
【昔年曾向楚南游】《七日龙潭篇》邓云霄·明
【昔年曾向帝城游】《纪梦》张鹏翮·清
(类似词句)露桃华里不知秋
【露桃花下不知秋】《西江月 观蜀史梼杌王宗衍事》杨慎·明
(类似词句)西园公子名无忌
【西园公子名无忌】《拟清华楼居集百排律十韵》王弘诲·明
【西园公子名无忌】《鹧鸪天 青溪》庄棫·清
【西园公子号无忌】《醉中放歌五章》胡应麟·明
【西园公子旧知名】《侯君右来自永嘉喜赠》徐熥·明
(类似词句)南国佳人号莫愁
【南国佳人字莫愁】《鹧鸪天 青溪》庄棫·清
【旧住佳人号莫愁】《有赠》李振钧·清
【南国佳人自解愁】《宴徐氏楼》管讷·明
(类似词句)今日乱离俱是梦
【今日乱离俱是梦】《捣练子 集句 伤乱》杨慎·明
(类似词句)夕阳唯见水东流
【夕阳又见水东流】《秋柳五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夕阳惟见水空流】《秋怀》王元俸·明
【为有水东流】《远水》于武陵·唐
【昔游唯见水东流】《回至徽州寄吴则敬》刘琏·明
【惟见水东流】《述怀五十三首》周是修·明
【往来惟见水东流】《姑苏怀古二首集句》黄仲昭·明
【夕阳西下水东流】《巫山旅别》崔涂·唐
【夕阳西没水东流】《却入泗口》李绅·唐
【夕阳西去水东流】《题苏仙山》沈彬·唐
【夕阳西下水东流】《静观堂十偈》汪晫·宋
【夕阳依旧水东流】《入涌泉道中》程师孟·宋
【夕阳西去水东流】《一剪梅 赠紫云友》葛长庚·宋
【夕阳西去水东流】《颂古四十五首》释慧远·宋
【夕阳西去水东流】《颂古九首》释梵思·宋
【夕阳西去水东流】《颂古六十二首》释清远·宋
【夕阳西去水东流】《偈颂七十二首》释祖钦·宋
【夕阳西下水东流】《双调 水仙子 失题》无名氏·元
【问夕阳无语水东流】《木兰花慢》刘秉忠·元
【夕阳西去水东流】《又偶成》吴与弼·明
【夕阳流水东山下】《挽长清李处士》李锷·明
【夕阳西下水东流】《游某氏园二首》张洵佳·清
【夕阳西堕水东流】《一剪梅》侯承恩·清
【无奈夕阳西下水东流】《虞美人 和李后主韵》刘炳照·清
【夕阳西下水东流】《江城梅花引》吴藻·清
【依旧夕阳西下水东流】《南柯子》庄盘珠·清
【夕阳西下水东流】《晚发梧栖口占》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夕阳西下水东流】《踏莎行》乔大壮·近现代
【夕阳西去水东流】《宁夏记游绝句》胡云飞·当代
【高原惟见夕阳流】《唐孝子张常洧义台》苗昌言·宋
上一篇:法要唯心法,浮生苦海中;经传归实相,水印月皆空 | 宋·赵炅 缘识 其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