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
更斜日、凭危楼。
--- 宋·石延年 燕归梁 春愁

此词题为春愁,写得蕴藉深情,值得玩味。起首两句 ,写看见春草萌生 ,引起对前事的追忆。“年年 ”、“ 悠悠 ”两叠词用得好,有形象、有感情。
“年年”,层次颇多:过去一对恋人厮守在一起,别后年年盼归 ,又年年不见归 ,今后还将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如此往复,情何以堪。“悠悠”,形容“前事”遥远,怀“想”深长,表现出女主人公执着纯真的情感。春天的芳草年年萌发,而对往事怀想之情年年不断,与日俱增,不知何时是尽头。“伤春伤别几时休 ”一句 ,把女主人公的感情直接倾诉出来 。“算从古、为风流 。”是说这种离别愁绪的产生,都是为了男女的风流韵事。至此,“春愁”之意始明。
过片三句 :“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特写女子双眉。“春山”是眉之色,这里写春山把自己青翠的颜色深匀叠压在女子眉头,造语别饶韵致。“不知供得几多愁”一句 ,承上文 ,既关合山,又关合眉。王安石《午枕》诗:“隔水山供宛转愁 ”;辛稼轩《 水龙吟》词:“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可以参照。这里是说山触发了自己的无限愁思 ,而又堆集在眉头上 。“更斜日、凭危楼”,与夕阳西下、江楼倚望的情景,有“多少愁”自在不言之中 。一日之愁就已“不知供得几多愁”,那“芳草年年惹恨”只恐是无时无休了。
结句为景语,采用了乐府《西洲曲》“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的意境 。把一腔春愁浓缩为一幅斜阳危楼人独倚的剪影,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类似词句)想前事悠悠
【十年前事信悠悠】《江亭晚望题书斋》陈季卿·唐
【悠悠二十年前事】《宿海子西涯旧邻》李东阳·明
【悠悠七十年前事】《检得左海先生致先尚书公手札五通所言皆桑梓要务叠前韵呈谢丈》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悠悠三十年前事】《采桑子·题罗瘿公为浣华玉笛戏书小册》叶恭绰·清末近现代初
【两年前事梦悠悠】《浣溪纱》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伤春伤别几时休
【伤别伤春酒几觞?】《寄寂老,请为舒蕙娘咏》刘峻·当代
(类似词句)春山总把
【总把春山扫眉黛】《代赠二首》李商隐·唐
【总把春山扫眉黛】《畹华三十生朝》汪荣宝·近现代
(类似词句)不知供得几多愁
【不知供得几多愁】《代赠二首》李商隐·唐
【不知消得几多愁】《闻笛》刘翰·宋
【吹台供得几多愁】《禅月台》韩淲·宋
【春山供得几多愁】《鹧鸪天 薄命妾辞三首》元好问·金末元初
【不识镜中添得几多愁】《虞美人 望月》陶淑·清
【不知酝酿几多愁】《端午书怀》黄淮·明
【不知天有几多愁】《天仙子 苦雨》陈世祥·明末清初
上一篇:昔年食首又成羹,鲳勒相随亦就烹;应是鲸鲵先授首,纷纷水族尽亡生 | 明·唐顺之 食石首鱼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