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 宋·王琪 望江南 其九 柳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满西楼”,写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 ,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句写天上月,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下句写江中月,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前句“鉴”写月圆,后句“钩”写月缺;“冰吐鉴”、“玉沉钩”,句式新颖别致。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 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有顿挫峭拨之妙,而且词意上也颇具匠心。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缺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下片。
下片首句“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写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月中丹桂四时不谢,虽然它不会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别称。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斫之,树创随合(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结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 ,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收到了“一石击双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类似词句)清夜满西楼
【月见西楼清夜醉】《浣溪沙 新安驿席上留别》范成大·宋
【清夜吹笙月满楼】《有感》刘基·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圆缺几时休
【圆缺几时休】《水调歌头 癸卯中秋作》刘克庄·宋
(类似词句)风露入新秋
【七月新秋风露早】《渔家傲》欧阳修·宋
【湛新秋风露】《三奠子》王恽·元
【莎厅风露洒新秋】《七夕范松浦郡守邀饮榕桥下书楸村给谏即席赋绝句余与同人既走笔和之复成一律仍用原韵》张湄·清
【风露下新秋】《望江南》赵尊岳·近现代末当代初
【秋入池塘风露微】《放鹧鸪》崔涂·唐
【风露气入秋堂凉】《短灯檠歌》韩愈·唐
【秋入西窗风露晚】《渔家傲 和晏虞卿咏侍儿弹箜篌》危稹·宋
【秋堂风露入帘】《贵公子一首》刘克庄·宋
【秋入九天风露冷】《次韵刘美中早朝》朱翌·宋
【秋高风露声入怀】《句》林逋·宋
【秋高风露声入林】《次晁无咎韵阎子常携琴入村》苏轼·宋
【秋入高楼风露凉】《戴氏楼名折桂来觅诗赋二十八字》舒邦佐·宋
【秋高风露声入林】《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八村》黄庭坚·宋
【风露一庭先入秋】《牵牛花》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但惊风露入新诗】《寄吕英父》刘过·宋
【便和风露入新图】《和粹伯七夕韵》曾协·宋
【风露入新亭】《好事近 白云亭》赵彦端·宋
(类似词句)素娥应信别离愁
【素娥偏惯别离愁】《虞美人》汪东·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天上共悠悠
【玄天共悠久】《乾明节观群臣上寿觞诗》王禹偁·宋
【水天共悠悠】《夏夜金溪泛舟》林鸿·明
【斯文天壤共悠悠】《登庐山谒濂溪周先生墓》王缜·明
【天地共悠久】《和陶诗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八》李贤(原德)·明
【天地共悠久】《赠少参乔君之陕右昔年乔柱史,抗疏逮金台一时李陈刘,缧然与偕来正直且忠厚,邂逅愁颜开今播陕垣春,凄风为之回寿闻人母王太夫人七十华诞诗》湛若水·明
【天宇共悠悠】《赠海岳罗山人归金坛》胡庭兰·明
【天涯芳草共悠悠】《西江月 暮春雨夜》朱中楣·清
【青天碧海共悠悠】《龙州七夕》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青天碧水共悠悠】《江城梅花引 月夜游太平湖》李继熙·近现代
【天上白日悠悠悬】《叹昨日三首》卢仝·唐
【却应天上更悠悠】《戊申年七夕五绝》刘筠·宋
【人间天上两悠悠】《木兰花慢》张孝祥·宋
【人间天上梦悠悠】《怀仙吟》白玉蟾·宋
【银河天上去悠悠】《送王道观录事》黄裳·宋
【天上之路终悠悠】《杂唱二首》屠本畯·明
【林泉天上悠悠别】《题西村陈氏所藏高待诏水墨四幅》王恭·明
【悠悠天上云】《赠友人》屈大均·明末清初
【人间天上两悠悠】《送春日画海棠因题四绝亦古人感时物之意也四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上一篇: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 元·曹明善 三棒鼓声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