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 唐·宋之问 送杜审言

《批选唐诗》:
含情无言,言所不及。《唐诗镜》:
三、四简炼精深,有意不尽言之妙。《唐诗归》:
钟云:与“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深厚多少?所送之人不同,自然生情,且不亲送,又多生出一番情。《网师园唐诗笺》:
末二句淡永。《诗境浅说续编》:
病中不能送客,无以表意,而托诸江树,正见其情之无极。《唐诗鉴赏辞典》:
杜审言和宋之问均是初唐诗人,又都致力于律诗的创作。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在政治上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较之宋之问的某些应制诗,算是别具一格的了。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
别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开,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结尾仍用典。《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徐定祥)(类似词句)卧病人事绝
【卧病兼旬人事稀】《病起言怀三首》梁寅·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嗟君万里行
【嗟君万里行】《送刘德美之京》史鉴·明
【嗟君万里行】《送友人入蜀》江源·明
【严君万里行】《何彦徽从军辽东其父往问因寄》邓雅·元末明初
【愁病思君万里行】《符子冬暮发京南迈予日思之恨不能从也作此讯寄》严嵩·明
【怜君万里行】《别意》吕坤·明
【看君万里行】《送夏大行奉诏使南纪》王廷陈·明
【怜君万里行】《送丁玉夫舍人谪晋安州判》程敏政·明
【挺剑辞君万里行】《汉京篇》李梦阳·明
【怜君万里行】《美之席上限韵送别二首》边贡·明
【因君万里行】《伯宗席对月再别吉夫得声字》李先芳·明
【送君万里行】《送韩孟郁杨亦琳李长度北上三首》苏景熙·明
【不及看君万里行】《赠甘山人》毛奇龄·明末清初
【不得从君万里行】《送王仲山副使重往秦中》朱蔚·清
【怜君万里行】《送友出塞》邵岷·清
【万里堪嗟行客】《石州词/石州慢》胡松年·宋
【嗟君在万里】《寓言二首》贾至·唐
【嗟君万里去】《送人入蜀》丘浚·明
【嗟君万里复南迁】《送王秉衡谪赣榆》何景明·明
【嗟君万里谒枫宸】《送董三同献春秋补传不遇还越中》杨巍·明
(类似词句)河桥不相送
【相送河桥羡此行】《友人适越路过桐庐寄题江驿》李郢·唐
【相送河桥已夕曛】《龟山禅寺赠僧柏庭》黄希武·宋
【相送河桥酒一觞】《送陶主事崇岳出使西蜀》樊昌·明
【相送河桥绿满觞】《送黄履常赴楚任》沈思孝·明
【河桥相送处】《顾参军于板桥驿赠别寄忆》皇甫汸·明
【相送出河桥】《送王东华明府考绩五首》沈鍊·明
【河桥相送地】《送汪象先伯仲还新安二首》胡应麟·明
【相送河桥念朔风】《送止言澹归先入匡山》释函是·明
【尊酒河桥相送送】《新兴赠李大尹》屈大均·明末清初
【相送及河桥】《送人》陈恭尹·明末清初
【相送河桥百思生】《送沈客子还禾中》毛奇龄·明末清初
【日出河桥相送行】《送史尚辙进士过夏口兼寄丘学士》毛奇龄·明末清初
【相送河桥一回首】《送鲍漱六》石承藻·清
【相送河桥重黯然】《送杨大渭符之官离石》许廷鑅·清
【亦不吟河桥送别凄凉句】《食雪》赵孟坚·宋
【送子河桥不尽觞】《秋日送郭氏甥之白檀塞》邢侗·明
(类似词句)江树远含情
【江树远含情】《送杨应宁三首》李东阳·明
【红树远含情】《谢村》陈基·元
【津树远含情】《送韩伯声令宣化》张萱·明
【云树远含情】《赠张世祯别》徐贯·明
【暮云春树远含情】《寄曾伯刚赵景哲》王恭·明
【六桥寒树远含情】《自新安江至钱塘舟行绝句》李流芳·明
【陇云江树总含情】《送何员外之南都》李时行·明
【江树正含情】《送冯达甫北上》沈鍊·明
【含情只说珠江树】《鹧鸪天 代柬寄冷月》刘蘅·近现代末当代初
【江树远含秋】《送吴德祖还新安》李之世·明
【海云江树远含滋】《雨后登南楼》王恭·明
(类似词句)维舟吊屈平
【看斗龙舟吊屈平】《端阳日与季平饮东山酒楼》丘逢甲·清
(类似词句)可惜龙泉剑
【可怜三尺龙泉剑】《颂古十二首》释法泰·宋
【君不见王郎赠君龙泉之剑可三尺】《琴剑歌送龙子高提学之闽》张筹·明
【可惜龙光剑】《怀太微》康海·明
【可惜龙剑明秋霜】《送赵明嗣袭职之金陵》顾清·明
(类似词句)流落在丰城
【谁识丰城流落剑】《赠蓝溪吴经入南鉴》徐贯·明
【流落丰城春复春】《邓玄度观察席上分赋得宝剑篇》李云龙·明
上一篇:金衣骑小驷,迢递茂陵山;接鹘花边过,鸣鞭柳外还;断猿惊羽箭,过雁 | 明·王恭 题王孙挟弹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