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 宋·王禹偁 点绛唇 感兴

①孤烟:炊烟。
②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③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④会:理解。
【评解】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抒发了他壮年时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词借景抒情言志,写得委婉含蓄。风格清丽,感情质朴。
【集评】
《词苑》:此词“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唐宋词赏析》:此词把握住水乡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风景图,隐约流露出作者客居异乡,抑郁愁闷的心情。
《唐宋词选注》:王禹偁的作品以诗文为主,在仅存的这首小词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抒写出游子的客愁,写得委婉细致。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艳词。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起首一句“ 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 ,分明是恨意难消 ;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在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在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在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在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类似词句)雨恨云愁
【翻成雨恨云愁】《曲玉管》柳永·宋
【云愁雨恨难忘】《临江仙引》柳永·宋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安公子》柳永·宋
【人间雨恨更云愁】《八月十二日夜偕客赏木犀八首》陈造·宋
【雨恨云愁】《减兰·暮春江上》魏毓兰·近现代
【雨恨云愁抵死嗟】《赠瑶》刘雄·当代
【雨恨云愁】《点绛唇 中泠泉》秦鸿·当代
(类似词句)江南依旧称佳丽
【江南佳丽尚堪称】《元夜楼望》顾璘·明
(类似词句)水村渔市
【水村渔市从今始】《秋思三首》陆游·宋
【水村渔市联翩过】《风入松》李祁·近现代
(类似词句)一缕孤烟细
【烟细细飞起一缕轻云】《念奴娇》曹勋·宋
【悠然一缕炉烟细】《秋夜》胤禛·清
(类似词句)天际征鸿
【天际历历征鸿近】《品令》方千里·宋
【征鸿下天际】《春江行》曹勋·宋
【西风天际征鸿去】《青玉案 寄刘仲泽》张弘范·元
【天际征鸿杳】《再题西湖十景为汤宜野作》孙承恩·明
【征鸿几点天际微】《九日登旗峰用杜牧之韵》祁政·明
【天际唳征鸿】《送胡豹生还西陵》薛始亨·明
【征鸿天际哀鸣】《满庭芳 秋夜偶成》俞庆曾·清
【天际征鸿远】《蓦山溪·和蛰师》谷海鹰·当代
(类似词句)谁会凭阑意
【无言谁会凭阑意】《蝶恋花》柳永·宋
【无人会得凭阑意】《蝶恋花》欧阳修·宋
【谁会凭高意?】《卜算子慢》柳永·宋
【画意凭谁会】《点绛唇 避暑》文廷式·清
【此意凭谁会】《菩萨蛮 六月一日》黄绮·当代
【此意凭谁会】《鹊踏枝 读《唤云楼词》有游恭王府忽忆丁亥亦曾来此遂次其韵》傅义·当代
【尽日凭阑谁会我】《金山》李建勋·唐
【凭阑惆怅人谁会】《感怀》李煜·唐
【谁会凭阑潜忍泪】《并州》韩偓·唐
上一篇:东坡两字偈浮休,既解云休更底浮;输却水岩曾不语,岩常住即水常流 | 清·弘历 水窦岩二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