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
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
心催血下,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 唐·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 其十一 囝

【注】囝,哀闽也。
《蔡宽夫诗话》:
呼儿为“囝”,父为“郎罢”,此闽人语也。顾况作《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哀闽之词曰:“囝别郎罢心摧血。”况善谐谑,故特取其方言为戏,至今观者为之发笑。《唐诗归》:
钟云:冤号满纸(“彼受其福”句下)。又云:以其俚朴,反近风雅。谭云:缭绕之音,绝是乐府。《唐音癸签》:
此为唐阉宦作也。唐宦官多出闽中小儿私割者,号“私白”。诸道每岁买献之于朝,故当时号闽为中官区薮,备载唐书《宦官传》。时中贵人初秉权作焰。况诗若怜之,亦若简贱之,寓有微意在。《载酒园诗话》:
如顾况《哀囝》诗颇鄙朴。《晚唐诗善鸣集》:
一语一答,酸入心脾。作诗能引人泪下,方是至情所感。《唐诗快》:
此岂治平之世所宜有乎?今日闽中固不闻有是也,何唐时风化殊绝乃尔。《唐诗别裁》:
闽童亦人子,何罪而遭此毒耶?即事直书,闻者足戒。《唐诗鉴赏辞典》:
唐代的闽地(今福建),地主、官僚、富商相勾结,经常掠卖儿童,摧残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变为奴隶。《囝》就是这种残酷行为的真实写照。
诗人首先叙述闽童被掠为奴的经过。前三句交代了这种野蛮风俗盛行的地区(闽方)、戕害闽地儿童的凶手(闽吏)以及戕害儿童的方式(绝其阳),极其简练。然后叙述奴隶的痛苦生活。诗人没有列举具体生活事例,而只是并列摆出一种极不公平的现象:奴隶为主人“致金满屋”,本应受到较好的待遇,然而却被视如草木,受到非人待遇。金,极言其贵;草木,极言其贱。一贵与一贱,两相比照,揭露奴隶所受待遇的不合理,写出了奴隶生活的不堪忍受。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般的叙述上,接着又透过这一生活现象,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奴隶们的满腔怨愤:“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悲惨的身世,痛苦的生活,使他们的怨愤非常之深,以致连封建社会里视若神圣的“天道”和“神道”,都被他们诅咒起来──都是上天和神灵无知,才造成如此不公平的世道!这里“彼”“我”对举,形象地揭示出对立的阶级关系──奴隶主们之所以能够大享其福,正是建筑在奴隶遭受荼毒的基础上的。这四句心理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奴隶们的思想感情。
以上是对奴隶一般生活境遇和痛苦心理的描绘。“郎罢别囝”以下,诗人抽出一个具体场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囝被掠为奴,同郎罢分别时父子痛不欲生的情景。
诗人把囝同郎罢的心理对照来写,笔墨摇曳多姿,错落有致。写郎罢,处处从他违反常情的心理着笔。在封建社会,人们都希望人丁兴旺,又由于重男轻女的习惯,尤其希望生男孩。可是这位做父亲的却后悔不该生男孩,生下后更不该养育他。这看来很“反常”。然而,正是从种“反常”中,才表现了他的断肠悲痛和对孩子的深爱。“人劝不举”一语更进一步说明,受这种野蛮风俗之害的,绝不是一家一户的个别现象,闽地人民受害之惨,受害之广,使人人都心怀恐惧。写囝,则是着力刻画他对郎罢的依恋,完全是小孩子的心理。这种对照的心理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父子相依、不忍分离的骨肉亲情。而造成生离死别、痛不欲生的,却正是那些掠卖儿童的人。所以,这种描写既是对苦难人民的深厚同情,也是对残民害物者的愤怒控诉。
诗人在这首诗的小序中说:“哀闽也”。对闽地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却通篇不发一句议论,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把血淋淋的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事实来说话,产生了雄辩的力量,因而比简单的说教内涵更丰富。诗人继承《诗经》的讽谕精神,形式上也有意仿效诗经,取首句的第一个字为题,采用四言体,并且大胆采用了闽地方言如“囝”“郎罢”入诗,使诗歌在古朴之中流露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张燕瑾)(类似词句)为臧为获
【胡为效臧获】《同休远文心上人度石梁》王立程·明
(类似词句)为髡为钳
【髡钳为台隶】《咏史四首》卢照邻·唐
【髡钳为皂隶】《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陆龟蒙·唐
【髡钳谁识昔为奴】《君莫悲行赠人初唐体》胡直·明
【季心髡钳为奴】《己亥除夕言怀二十四韵》彭孙贻·明末清初
【髡钳为奴卖朱家】《秋夜恭怀先业师赠兵部尚书岩野陈先生并寄恭尹》屈大均·明末清初
【维髡与钳为一伦】《痛断发》洪繻·清
(类似词句)天道无知
【天道无知】《时人为邓攸语》无名氏·魏晋
【天道岂无知】《宋中十首》高适·唐
【天道果无知】《哭郭仲微三首》宋祁·宋
【天道本无知】《丁未二月上旬四首》吕本中·宋
【天道岂无知】《刘公实母夫人董氏挽诗》蔡戡·宋
【天道岂无知】《奉寄文丞相》蔡郁·宋
【天道无知善人哑】《武林书事九首》方回·宋末元初
【未应天道竟无知】《悼王观用宾 》凌云翰·元末明初
【天道无知伯道穷】《九日席上呈兼善伯寿》蓝仁·元末明初
【天道岂无知】《题邓伯道弃儿图》杨荣·明
【天道无知只邓攸】《春庵杨纪善见子之喜有诗次韵奉贺三首》唐文凤·明
【天道无知谅谁语】《依太司成忠铭韵哭伯丈孝铭暨孺子莫氏》张子翼·明
【无知信天道】《哭王丈道中》徐渭·明
【谁云天道竟无知】《庆阳司寇八月十六日得子》韩雍·明
【天道岂无知】《双节篇为参戎郭云屏二母》杨慎·明
【天道岂无知】《自叹》叶琼·明
【天道无知长吉夭】《感今伤古为故人郑汝实作》陈钧·明
【天道竟无知】《哭儿》黄钥·明
【天道无知剧可怜】《怀旧篇长句一千四百字》徐枋·明末清初
【天道竟无知】《秋水叹》冯咏芝·清
【茫茫天道苦无知】《哭吟村弟》林占梅·清
【天道岂无知】《咏晋邓攸》缪烜·清
【茫茫天道竟无知】《春晨即事六首》缪重熙·清
【天道无知】《挽陈其美联》夏钟澍·近现代
【天道无知】《挽陈其美联》蒋介石·近现代
【何堪天道竟无知】《挽龚淡人表姐丈》顾燮光·近现代
【天道无知】《挽陈吉甫联》吴恭亨·近现代
【天道无知】《挽周西成母周太夫人联》刘文钦·近现代末当代初
【天道无知】《挽朱炳南联》刘文钦·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不从人言
【数被人言起坐不从容】《相见欢 石庭》黄绮·当代
上一篇:敞敞渠边屋,煇煇座右铭;竹琴晴愈静,萝烛夜还青;洹水明卿月,陈家 | 明·李梦阳 春日寄题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