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苕溪渔隐丛话》:
《复斋漫录》“古曲有《落梅花》,非谓吹笛则梅落。诗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盖诗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则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为失。《四溟诗话》:
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知此三者可以言诗矣。凡上官临下官,动有昂然气象,开口自别。若李太白“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语也。《唐诗广选》:
蒋仲舒曰:无限羁情,笛里吹来,诗中写出。《唐诗摘钞》:
前思家,后闻笛,前后两截,不相照顾,而因闻笛益动乡思,意自联络于言外。意与《洛城下》同,此首点题在后,法较老。《唐宋诗醇》:
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至于《落梅》笛曲,点用入化,论者乃纷纷争梅之落与不落,岂非痴人前不得说梦耶?《唐宋诗举要》:
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联想及真梅之落,本无不可。然意谓吹笛则梅落,亦傅会也。复斋说虽稍泥,然考核物理自应有此,不当竟斥为妄。《诗式》:
首句直叙;二句转,旅思凄然,于此可见。三句入吹笛;四句说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将“吹节笛”三字先见,则四句“落梅花”三字无根矣。且“江城落梅花”,足见笛声从楼上传出,“听”字之神,现于纸上。[品]悲慨。《李太白诗醇》:
严沧浪曰:凄远,堪堕泪。潘稼堂曰:登黄鹤楼,初欲望家,而家不见;不期闻笛,而笛忽闻;总是思归之情,以厚而掩。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郎中:官名。黄鹤楼:近在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2)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梅花:指“梅花落”。为笛曲曲牌名。(类似词句)西望长安不见家
【西望长安不见家】《梅花集句》李龏·宋
【东望长安不见家】《昭君五首》孙蕡·明
【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夏日吟》刘子翚·宋
【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勿去草》王安石·宋
【只见长安不见家】《马上口占》欧大任·明
【回首长安不见家】《昭君叹》刘荫·清
【西望湖山不见家】《民国二十五年秋游菊江杂咏》刘凤梧·近现代
(类似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
【黄鹤楼中吹玉笛】《句》王得臣·宋
【黄鹤楼中吹玉笛】《偈四首》释思慧·宋
【黄鹤楼中玉笛】《题梅月图为长沙人作》胡奎·元末明初
【黄鹤楼中玉笛】《题墨梅送友人》管讷·明
【黄鹤楼中吹笛罢】《榴皮题壁》孙子光·宋
【黄鹤楼中莫吹笛】《为宁县令萧光甫题墨梅》吴宽·明
【黄鹤楼中吹笛罢】《与李承萁容贯楚云台联诗》陈献章·明
【黄鹤楼中任笛吹】《题文嘉梅花小幅叠旧作韵》弘历·清
【昨夜楼中吹玉笛】《贺新凉 柬蒋心馀编修仍迭前韵》顾光旭·清
【闲吹玉笛招黄鹤】《钗头凤 别武昌》秦观·宋
【高吹玉笛招黄鹤】《谭生行》林占梅·清
【黄鹤楼头玉笛吹】《红梅》张凤翔·明
【黄鹤楼高玉笛哀】《黄鹤楼野望》顾璘·明
【黄鹤楼头翻玉笛;】《湖北臬署万寿联》待考·清
【时取黄鹤楼中老铁笛】《病中寄张廷实用杜子美韵》陈献章·明
【黄鹤楼中听笛年】《忽忆江西湖南时风景用前韵》邵宝·明
【绝胜黄鹤楼中笛】《赠王山人良材二绝》王世贞·明
【黄鹤楼中铁笛回】《梧州吕仙祠》张穆·明末清初
【生憎黄鹤楼中笛】《题梅绝句四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五月落梅花】《偈四首》释思慧·宋
【江城五月梅花落】《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思属令赋之》李远·宋
【落江城五月梅花】《黄鹤楼联》宋荦·清
【五月江城梅花落】《尉迟杯?和清真》陈匪石·清
【江城五月梅花】《渡江云 送辛子,叠春柳词韵》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五月江城未落梅】《浣溪沙》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江城五月落梅愁】《夏柳四首》连横·近现代
【五月落梅犹有花】《黄鹤楼仙枣亭联》何绍基·清
【梅花月落江南梦】《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唐寅·明
【江城春风落梅花】《别友人》孔平仲·宋
【江城只怕落梅花】《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玉楼吹笛》叶颙·元末明初
【江城不见落梅花】《月下闻邮卒吹小角》胡俨·明
【江城吹落梅花】《清平乐》陈家庆·清
【江城五月藕花发】《陶冠子折齿行》宋濂·明
上一篇:百粤喧哗外,三江指顾中;耕桑遗俗在,草木故城空;近泽知田美, | 宋·舒亶 和马粹老四明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