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一作田)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①。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 唐·刘禹锡 插田歌(并引)

【注】并引: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按】① 一作:记,一作:喻《唐诗归》:
钟云:夸得俚,俚得妙(“长安”句下)。谭云:极直,极象(末六句下)。钟云:风士诗必身至其地,始知其妙,然使未至者读之,茫然不晓何语,亦是口头笔下不能运用之过。《唐风定》:
音节已入变风。讽刺澹然,可谓怨而不怒(“昨夜”四句下)。《载酒园诗话又编》:
《插田歌》叙田夫、计吏问答……匪徒言动如生,言外感伤时事,使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唐诗别裁》:
前状插田唱歌,如闻其声;后状计吏问答,如绘其形。《石园诗话》:
梦得《插田歌》云:“水平苗漠漠,烟火巾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四句有画意。《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诗不对题(起叫句下)。《唐诗鉴赏辞典》:
这首乐府体诗歌写于刘禹锡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期间。诗以俚歌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序文说希望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明确表示他作诗的目的是讽谕朝政、匡正时阙。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象《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首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齐唱郢中歌”以下六句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情绪。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但闻”、“不辨”、“此必”扣住诗人从郡楼下望的角度描写,虽然楼上人听不真歌词和嘲嗤的内容,却传神地表现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而“时时一大笑”则爆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幽默感的旺盛活力。时怨时嘲的情绪变换,暗示了农民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与下文农夫对计吏的嘲讽取得了照应。
尤其高明的是,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路。炊烟袅袅、鸡犬奔啄的四句景色点缀承上启下,展现了农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和平而微带骚动的气氛,同时引出计吏的登场,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天衣无缝地接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计吏乌帽长衫的打扮出现在这青田白水的背景上,在农妇田夫白裙绿衣的衬托下,不但显示出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象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计吏的自我介绍引出田夫与他的对话,着一“自”字,巧妙地表现了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
田夫对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君家侬定谙”,说明田夫知道计吏本来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讽刺计吏一旦当上官差,去过一趟长安,便与乡邻不是一路人了。话虽是对“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借机大肆吹牛。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买卖了。“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夸,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但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卖官鬻爵之滥。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田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全用口语,寥寥数言,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以俚歌民谣揭露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意义,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明快简洁幽默的独特风格,因而以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为中唐新乐府运动增添了光彩。
(葛晓音)(类似词句)燕子东西飞
【伯劳燕子东西飞】《戏作汎槎篇呈知府给事》刘敞·宋
【伯劳燕子东西飞】《早秋二绝》宋祁·宋
【东西燕子伯劳飞】《七夕》杨亿·宋
【西飞燕子东伯劳】《铜雀台》陈孚·元
【西飞燕子东伯劳】《补巢书屋歌》钱梦铃·清
【东西燕雀飞】《咏怀》苏泂·宋
【伯劳飞燕东西隔】《蝶恋花》俞讷·清
【伯劳飞燕东西去】《惜分飞 程村感事作惜分飞词五十阕为殿一章》王士禛·清
【东西日暮飞劳燕】《菩萨蛮》冯幵·清末近现代初
【劳燕东西各自飞】《百尺楼 怀陈可毅》傅熊湘·清末近现代初
【伯劳飞燕东西别】《玉楼春七首》丁宁·近现代
【燕子西飞去】《瑞龙吟》方千里·宋
【西飞燕子一相闻】《送李宗古录事谢病南归》贺铸·宋
【燕子西飞书可待】《答许景亮》贺铸·宋
【燕子西飞去】《点绛唇》贺铸·宋
【燕子西飞背伯劳】《贡院次曹子真尚书韵二首》马祖常·元
【西飞燕子单】《阮郎归 咏天台事》徐士俊·明
【燕子西飞东伯劳】《寄存道》陈理·明
【燕子西飞鹊东去】《和张夫人拜新月诗》毛奇龄·明末清初
【最苦西飞双燕子】《故宫燕》邢昉·明末清初
【辞家燕子故西飞】《临江仙 庚午中秋夜作》汪玢·近现代
【乞与东风燕子飞】《北湖暮春十首》周紫芝·宋
【楼上东风飞燕子】《鱼游春水》赵闻礼·宋
【东风草堂飞燕子】《清江引》张可久·元
【东家西家燕子飞】《今日行二月十四日赋》刘崧·元末明初
【东家燕子飞不归】《越蛾曲》刘绩·明
【茅屋东风燕子飞】《清明书感》童轩·明
【东飞燕子成何事】《补落花诗九首》王夫之·明末清初
【帘卷东风燕子飞】《浣溪沙》孙云凤·清
【悄嘱东风飞燕子】《金缕曲 仲春四日,以词代柬寄林风姊于松江》李佩金·清
【东郭人家燕子飞】《为章生成之题新城遗照三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燕子东飞江潮哑】《贺新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杨杏佛·近现代
(类似词句)白水光参差
【映水光参差】《游兰溪灵洞》范浚·宋
【云白与雪光参差】《守冻双河口竟日对锡山喜赋》洪亮吉·清
(类似词句)农父绿蓑衣
【无端渔父绿蓑衣】《桃源行题赵仲穆画》萨都剌·元
(类似词句)齐唱郢中歌
【畸人但唱郢中歌】《秋日登万岁寺平远台次糜韵》洪炎·宋
【歌楼人唱郢中曲】《再次前韵二首》王庭圭·宋
【往来一唱郢中歌】《春雪篇》梁岳·明
(类似词句)时时一大笑
【冷笑时时一掉头】《感所见》白居易·唐
【闷里时时一笑新】《示元用》陆游·宋
【下笔时时成一笑】《四月雨》林旭·清
(类似词句)水平苗漠漠
【稻水平漠漠】《和微之四月一日作》白居易·唐
【春云漠漠水平湖】《题黄献可所藏鱼乐图》蓝仁·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烟火生墟落
【墟落远生烟】《日晚》刘攽·宋
【墟落生烟昼欲昏】《游道林寺诗三首》张嵲·宋
【墟落生晚烟】《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
【疏烟生墟落】《游清源洞》释圆悟·宋
【墟落暮烟生】《泛舟至蜻蜓浦小泊渔村》陆游·宋
【墟落烟生含暮色】《村居》陆游·宋
【烟生墟落垂垂晚】《湖上》陆游·宋
【墟落晚生烟】《次韵东冈十咏》王鏊·明
【回望墟落远生烟】《大雪登观音岩》胡惠溥·当代
【烟火隔墟落】《同方用晦游西谷》牟嘉叙·明
【零落人家烟火生】《望九江城》蔡经·明
【烟火生柴墟】《观穫四首》吴沛·明
(类似词句)路旁谁家郎
【路边郎女阿谁家】《赏花》赵葵·宋
【路傍谁家子】《感怀》孟郊·唐
【路傍知是谁家子】《寒食》释元肇·宋
【路傍谁家女】《路傍女》于石·宋末元初
【路旁争问谁家姝?】《黄林野送丘生北上》呼文如·明末清初
【路旁掩泣谁家子】《海音诗》刘家谋·清
(类似词句)乌帽衫袖长
【乌帽长衫能几人】《癸未元日》杨公远·宋末元初
(类似词句)年幼离帝乡
【前年离帝乡】《赠缝人》释元肇·宋
(类似词句)一来长安道
【归来长安道】《李云南征蛮诗》高适·唐
【向来长安道】《送范西叔教授西归》张栻·宋
【朅来长安道】《和山谷上东坡古风二首见一朝士今取一篇》戴复古·宋
【古来长安道】《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 竹亭》魏了翁·宋
【朅来长安道】《赠刘希尹》薛蕙·明
【再来长安道】《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曾国藩·清
【莫道长安一步地】《临都驿送崔十八》白居易·唐
【一从东别长安道】《青莲池上 幽栖》丘处机·金末元初
【一杯饯别长安道】《送和二尹还任宜兴》徐溥·明
【长安道院一牵裳】《答赠盛君时饮朝天宫道院》徐渭·明
【谁道长安一马无】《次韵张廷实东所寄兴见寄》陈献章·明
【汝生不能一日牙牌黑须拱手长安道】《哭临漳令王子声》袁宏道·明
【一从听鼓长安道】《寄同年华子才内翰》张洵佳·清
【一车轧轧长安道】《秦楼月 自泰州至张夏镇作》王贞仪·清
【一裘敝尽长安道】《王麟友同宿客舍志感》董道权·清
【一朝长安道】《将出都始识魏默深长歌别之》陈沆·清
【一生泪尽长安道】《和昌谷金铜仙人辞汉歌》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一身匏系长安道】《虞美人》朱自清·近现代
【一来长安事刀笔】《送李室长庆州宁觐》黄庶·宋
(类似词句)君看二三年
【但看来年二三月】《又遗钟传偈》不详·唐
【三年不得与君看】《寄卢进斋》顾逢·宋
【君看二十年】《种松》许谦·元
上一篇:苍芸缃轴几周遭;身世占清高;风雨不飘摇;最相称、先生一瓢;鲲鹏海 | 明·陶安 太常引 书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