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王维 杂诗三首 其二

《唐诗解》:
“应知”二字括下联意。又一首同一问人,此作有味。《唐诗笺注》:
与前首俱口头语,写来真挚缠绵,不可思议。着“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问得淡绝、妙绝。如《东山》诗“有敦瓜苦”章,从微物关情,写出归时之喜。此亦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此等用意,今人那得知?《唐诗评注读本》:
通首都是讯问口吻,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唐宋诗举要》:
赵松谷曰:陶渊明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王介甫诗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与右丞此章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诗境浅说续编》:
故乡久别,钓游之地,朋酒之欢,处处皆萦怀抱,而独忆窗外梅花。论襟期固雅逸绝尘,论诗句复清空一气。所谓妙手偶得也。《唐诗鉴赏辞典》: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刘学锴)(类似词句)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和碧珊参军将之官楚南入请验赠别》牛焘·清
【君自故乡来】《杂诗》傅义·当代
【时有僧来自故乡】《华下》司空图·唐
【自愧霜毫来故乡】《试笔》朱松·宋
【归来自觉故乡好】《读二疏传》李纲·宋
【嘉果遥来自故乡】《曹梦良寄柑闻诗闻礼辈取以祭母哭泣不已》王十朋·宋
【海物时来自故乡】《馈虾腊弯鱼乾于端叔》袁说友·宋
【人自故乡来】《玉台除夜》周瑛·明
【喜君新自故乡来】《与黄中翰登丛台》卢龙云·明
【故人喜自故乡来】《送乡友王俊杰南归四首》叶砥·明
【故人新自故乡来】《送林佥宪汝雨兵备颍州》屠应埈·明
【乡人新自故乡来】《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薛瑄·明
【来应自故乡】《滇池泛舟见新雁》杨慎·明
【何须更自故乡来】《答殿卿九日见怀》李攀龙·明
【云自故乡来】《与客问答即事》陈元谦·明
【愁自故乡来】《保定重别陈少参》屈大均·明末清初
【客自故乡来】《水调歌头·己卯上巳与同里诸君客上海者共饮酒家》金兆蕃·清末近现代初
【雁鸿知自故乡来】《答谢陈以光老师惠诗》叶云峰·近现代
【光自故乡来】《满庭芳 军训遣闷次淮海韵》程滨·当代
【君试一弹来故乡】《和赵国兴知录赠琴》辛弃疾·宋
【君来应有故乡情】《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高启·明
【君从故乡来】《送罗汝闻南还》李裕·明
【君从故乡来】《送黄石体行任湖广副理问》黄仲昭·明
【诸君自尽故乡业】《漓江行送苏虚谷同年还桂林兼怀龚茂田》孙衣言·清
(类似词句)应知故乡事
【应知故乡事】《北京安徽会馆联》江人镜·清
【到此应知故乡事;】《贺联》方地山·近现代
【应知故乡事】《赠浙江旧同仁周叔谦明府》江峰青·近现代
【旱疫应知乡事苦】《还福州海行两首》林旭·清
(类似词句)来日绮窗前
【尽日绮窗前】《生查子》袁思亮·近现代
【来日窗前】《醉落魄 许昌晓发寄新妇霞客广陵时甲辰三月》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倘教来日窗前】《琵琶仙》徐震堮·近现代末当代初
【来日绮窗桂】《寄侄》区大相·明
【来日绮窗开】《菩萨蛮》赵我佩·清
【来日绮窗】《惜红衣》杨玉衔·清末近现代初
【不敢问来日绮窗】《挽妻》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寒梅着花未
【寒梅未著花】《江楼晚眺》傅文渊·明
【寒梅着花未;】《挽妻》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水边梅树著花未】《雪景》孙绪·明
【梅寒未著花】《冬日过祖关》卢沄·明
【两度寻梅未着花】《夜宿梅花城》卢龙云·明
【满眼江梅未著花】《送陈子明归省》李孙宸·明
【玉梅曾著花未】《壶中天 晓起》张玉珍·清
【试问山梅著花未?】《洞仙歌 题眉生二公子摩耶看雪图》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梅怯春寒未著花】《鹧鸪天 辛丑除夕》刘凤梧·近现代
【意切乡梅著花未】《纯弟有诗见怀,次韵答之》黄福基·近现代
【寒勒青林未着花】《明远楼次韵》孙承恩·明
【凝寒未著花】《客堂夜坐》李时行·明
【春入寒枝未著花】《仿米元章笔意题一绝》董其昌·明
【迎腊寒梅犹未著】《次韵三谷耕云岁暮见怀》汪荣宝·近现代
【寒梅又著花】《游宝惠寺山》范端杲·宋
【篱外雨寒梅著花】《秋日东斋》刘仲尹·金
【寒梅正著花】《梅花十绝 其七》张昱·元末明初
【竹里寒梅渐著花】《南界獞村二绝》张吉·明
【寒梅已着花】《梅轩为弟廷宾赋》陈琏·明
【寒梅冬著花】《即事》萧显·明
【一树寒梅半著花】《成化癸卯冬在京师值始生日对雪思梅有花神应笑未归人之句今七年矣梅花无恙旧约未寒漫复成诗以见人生去住之不偶云尔》程敏政·明
【一树寒梅已著花】《乙亥新正十日过陈湖二绝》王鏊·明
【借问寒梅着花否】《送人归罗浮》郑学醇·明
【小院寒梅冬著花】《署中梅花》黄公仪·明
【江边寒梅自着花】《竹枝词十首》王夫之·明末清初
【寒梅著花春酒香】《相逢行赠宋六木天》陈培脉·清
【寒梅著花幽兰馨】《放歌用前韵》黄遵宪·清
【寒梅着花频】《浪淘沙 游梅园二首》刘览庭·近现代
上一篇:三楚上游地,五岭翠眉横;杜诗韩笔难尽,身到眼增明;最好流泉百道, | 宋·吴镒 水调歌头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