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李端 听筝

《唐诗归折衷》:
唐云:翻弄在“欲”、“误”二字。吴敬夫云:用事非诗家所贵,似此脱化乃佳。《唐诗别裁》:
吴绥盾谓因病致妍,故佳。《诗境浅说续编》:
此诗能曲写女儿心事:银筝玉手,相映生辉,尚恐未当周郎之意,乃误拂冰弦,以期一顾。……希宠取怜,大率类此,不独因病致妍以贡媚也。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唐诗鉴赏辞典》:
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即今称“古筝”。“鸣筝”谓弹奏筝曲。题一作“听筝”,则谓听奏筝有感,就听者立题。从诗意看,以作“鸣筝”为有味。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写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又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其见解相当精辟。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倪其心)(类似词句)鸣筝金粟柱
【金粟柱移筝上雁】《无题》袁华·明
【斜抱银筝金粟柱】《蝶恋花 春怨》徐树铮·清末近现代初
【筝销金粟柱】《拂霓裳 昆明湖月夜》溥儒·近现代
【黄金作柱横鸣筝】《白苧辞》顾璘·明
(类似词句)欲得周郎顾
【但得周郎一顾、】《南歌子》苏轼·宋
【曲每得周郎顾】《玉笙谣玉山席上赠周生时铁厓同赋》于立·元
【惹得周郎顾转多】《采桑子 查伊璜两度出家姬作剧》曹溶·明末清初
【引得周郎一顾】《风流子》陆求可·明末清初
【愿得周郎一顾】《神厂》廖厚初·清
【值得周郎顾】《蓦山溪 歌席》曹尔堪·清
【幸得周郎顾曲来】《赠伶人孙兆蓉四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嫣然喜得周郎顾】《月下笛 燕》胡薇元·清末近现代初
【万方赢得周郎顾】《谢周君清印寄诗集一帙》伯昏子·当代
【且欲周郎一顾回】《和伯中尚书闻琵琶诗一绝》宋庠·宋
【周郎欲顾曾无误】《听曲篇》张元凯·明
(类似词句)时时误拂弦
【拂弦时误顾周郎】《忆昔行》苏兴裔·明
上一篇:不觉红英尽,还看碧藓侵;方塘生水气,斜日转庭阴;俯仰惬天趣,清虚 | 清·孙麟 初夏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