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一

《唐诗正声》:
评:《远别离》托兴皇、英,正可互证。《李杜诗选》:
敖子发曰:游览诗妙在缀景而略写怀古之意。此诗缀景宏阔,有吞吐湖山之气,落句感懊之情深矣。《升庵诗话》:
此诗之妙不待赞。前句云“不见”,后句“不知”,读之不觉其复。此二“不”宇决不可易,大抵盛唐大家正宗作诗,取其流畅,不似后人之拘拘耳。《唐诗直解》:
缀景宏阔,有吞吐湖山之气。太白所长在此,他人不及。末句正形容秋色远耳。俗人不知,恐认做用湘君事。《唐诗解》:
唐云:湘君不得从舜,有类逐臣,故思吊之。幼邻(贾至)亦云“白云明月吊湘娥”,白盖反其语意尔。《唐诗归》:
钟云:此句正形容“秋色远”耳。俗人不知,恐误看作用湘君事(“日落长沙”二句下)。《唐诗归折衷》:
唐云:吊泛然者,读《远别离》当自知之(“不知何处”句下)。又云:贾诗“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李盖就其诗意而反之。吴敬夫云:登眺山川,感慨系之,自是人情所有。或谓湘君不得从舜,有类逐臣,故吊之。或谓湘君指杨妃,明皇无从而吊,纷纷傅会,大误后学,不可不知。《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此作以神胜。《唐宋诗醇》:
即目伤怀,含情无限,二十八字,不减《九辩》之哀矣。解者求其形迹之间,何以会其神韵哉!《诗法易简录》:
妙在“不知何处”四字,写得湘妃之神缥缈无方,而迁谪之感令人于言外得之,含蓄最深。《诗境浅说续编》:
此诗写景皆空灵之笔,吊湘君亦幽邈之思,可谓神行象外矣。《李太白诗醇》:
潘稼堂云:只言“日落”,未说到“月”。此首伏末首。《唐诗鉴赏辞典》: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这是其中第二首,它内涵丰富,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洞庭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唐人喜咏洞庭,佳句累累,美不胜收。“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安得(“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诗人并没有就此上天,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太美,不如暂且留下来。其措意亦妙。苏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数句,意境与之近似。
湖面清风,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说“不用一钱买”,是三句“赊”字最恰当的注脚,还不能尽此字之妙。此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只言“赊月色”,却不妨举一反三),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作者《送韩侍御之广德》也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之句,亦用“赊月色”词语,可以互参。面对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自然引出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总的说来,此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周啸天)(类似词句)洞庭西望楚江分
【洞庭西望楚江分】《三吴漫游集唐》方凤·宋
【洞庭西望楚天开】《黄鹤楼》胡奉衡·清
(类似词句)水尽南天不见云
【望尽南天不见云】《偷声木兰花 怀戴无忝客成都》陈维崧·清
【水尽天南不见云】《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陈孚·元
(类似词句)日落长沙秋色远
【日落长沙秋色远】《游廓然楼》刘鸣世·明
【日落长沙秋色远】《减字木兰花 为长沙女广王素音作用稼轩过长沙道中见妇人题字用其意作韵》王士禛·清
【长沙秋色远苍茫】《湖上阻风杂诗》黄景仁·清
【长沙日落秋阴满】《寄樊佥宪一贤》张衮·明
(类似词句)不知何处吊湘君
【不知何处吊番君】《送吴郎中谳狱江西》李攀龙·明
【不知何处吊君魂】《毛安芳挽歌》顾姒·清
【苍梧何处吊湘君】《舟至辰陵矶与楚百户等言别》曾爟·明
【欲吊湘君何处是】《重登岳阳楼望君山》王称·明
【欲吊湘君何处也】《唐多令》王称·明
【欲吊湘君何处是】《题潇湘图》缪公恩·清
【不知何处误东君】《踏莎行》张焘·宋
【不知何处是君家】《题三茆邵道士云隐二首》陆游·宋
【不知何处又逢君】《送袁季文之帅幕》成廷圭·元
【不知何处遇匡君】《题仙鹿图》欧大任·明
【不知何处是君家】《坐法华寺后石上望横山人家历历可数寄王元德》王鏊·明
【不知何处是东君】《崔世兴宅奉次涯翁韵》顾清·明
【不知何处是君山】《山水图》金铭·明
【君来何处不知名】《吴门宋孝廉实颖游越将归枉过》毛奇龄·明末清初
【不知何处是君山】《送莲儿往岳》郭步韫·清
【不知何处吊参军】《三高祠 甫里先生》孙锐·宋
【来吊不知何处客】《挽瞿氏》王庭圭·宋
【不知何处吊三闾】《吊屈大夫》佘翔·明
【不知何处吊香魂】《无题和徐茂吴司理》徐熥·明
【不知何处吊孤坟】《香闺七吊诗 薛涛》徐熥·明
【不知何处吊孙刘】《新秋同唐古遗须竹游钟武故城归坐小轩夜语四首》王夫之·明末清初
上一篇: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开;京兆从教思广汉,会稽聊喜得方回 | 宋·苏轼 送钱穆父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