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

【按】① 一作:湖《唐诗镜》:
炼格最高。“孤”字时作一语。后二句别有深情。《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神骨莹然如玉。薛应旂曰:多写己意。送客有此一法者。《唐诗摘钞》:
古诗“清如玉壶冰”,此自喻其志行之洁,却将古句运用得妙。《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自夜至晓饯别,风景尽情描出。下二句写临别之语。意在言外。《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然不尽,使人无限留连。《唐诗笺注》:
上二句送时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莹洁,无尘可滓。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诗境浅说续编》:
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萧洒可爱。《唐诗鉴赏辞典》:
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葛晓音)(类似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
【嵩阳亲友如相问】《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许浑·唐
【关西旧友如相问】《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许浑·唐
【故乡亲友如相问】《科甲登荣三首》陈繗·明
【亲友如相问】《送颂臣之台湾》丘逢甲·清
【亲友如相问】《送颂臣之台湾》丘逢甲·清
【到时亲友如相问】《送陈陟斋都谏请假归里即次留别原韵》查慎行·清
【江南亲友如相问】《癸酉送陆存陔通守归里并寄家书》金应澍·清
【菽庄亲友如相问】《五叠前韵》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家山亲友如相问】《送友人回里》吴文治·近现代
【家山亲友如相问】《送同伴遣返沪二首》孙俊在·近现代
【诗坛亲友如相问】《改唐》何永沂·当代
【漫逢亲友如相问】《赁屋辞》王引·当代
【洛阳旧隐如相问】《雪村书舍》张宁·明
(类似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挽张之洞联》胡树人·清
【一片冰心在玉壶】《调史复》聂绀弩·近现代末当代初
【一片冰心在玉壶】《戏说文人心理》何永沂·当代
【一片冰心在玉壶】《鹧鸪天》蔡淑萍·当代
【一片清冰在玉壶】《奉送松溪崔司空考功北上》边贡·明
【一片清冰在玉壶】《游衡山诗十二首》邓云霄·明
【冰心一片玉壶间】《瓶梅》彭孙贻·明末清初
【玉壶一片冰心裂】《烹雪叠旧作韵》弘历·清
【玉壶一片是冰心】《八月初六日拜分校之命入闱用王衷白先生韵》张曾敞·清
【冰心一片玉壶澄】《岁暮书怀简南湖居士二首》曹敏·近现代
【冰心一片在壶边】《鹧鸪天 题潘素吴墨井雪山图摹本,素张伯驹室》章士钊·当代
【已贮冰心在玉壶】《荔支纪兴》屠本畯·明
【自有冰心在玉壶】《咏物体六十六首 梨花》王世贞·明
【六月冰心在玉壶】《赠彭嵩螺鹾台二首》董其昌·明
【冰心在玉壶】《读白玉蟾修仙辨惑诸论漫述四篇》郭之奇·明
【不数冰心在玉壶】《咏瓶中新荷》弘历·清
【漫说冰心在玉壶】《恭进皇太后玉盘时果各纪以诗 莲子》弘历·清
【冰心在玉壶】《箱根玉帘泷》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剩有冰心在玉壶】《辞缘缘堂二首》丰子恺·近现代
【久贮冰心在玉壶】《悔诗二首》吴金水·当代
【一片清光在玉壶】《雪夜斋居》张鹏翮·清
【白玉壶中一片冰】《酬崔博士》杨巨源·唐
【一片玉壶冰】《水调歌头 庚戌寿静斋叔》李曾伯·宋
【一片寒冰浸玉壶】《书郑亦山冷澹生活》黄敏求·宋
【一片清冰映玉壶】《送王廷桂还姑苏》刘绩·明
【一片清冰出玉壶】《贺李用经得子效柏梁体》张宁·明
【一片清冰烱玉壶】《赠闽藩参政永嘉杨公秩满之天官》王恭·明
【一片冰清炤玉壶】《又和登龙泉绝顶一首》谢迁·明
【一片清冰置玉壶】《送锦衣杨千兵回京》朱诚泳·明
【一片玉壶冰】《贮清书屋》弘历·清
【一片玉壶冰可贮】《曹仁宪谨荣寿》方玉斌·清
【一片冰心在】《清贮齐》弘历·清
【一片冰心在赤包】《新编系列剧《天龙八部》 第九卷八首》杨启宇·当代
上一篇:花影转,月阴移;一片寒砧触我思;偏是怀人听不得,凄凉惟有素娥知 | 清·吴尚憙 捣练子 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