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 宋·晏殊 采桑子 其六

①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评解】
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转眼春去秋来。西风落叶,高楼雁声,益增人离愁别恨。这首词意境优美,柔丽而富诗意,且蕴含着一种凄婉的情绪。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虽在凄伤中,却无丝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温厚处。这种作风,欧阳修、秦观及晏几道,都很受他的影响。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 ,抒发了叹流年 、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 ,暗含“ 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 ,只好借酒浇愁 ,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 ,次写惊梦 。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 。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 ,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 ,情人离别之痛 ,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
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在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 ?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
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 ?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序”、“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类似词句)时光只解催人老
【时光只解催人老】《渔家傲》晏殊·宋
【胡笳只解催人老】《疲兵篇》刘长卿·唐
【甚只解催人须鬓老】《最高楼 初月》张镃·宋
【土牛只解催人老】《十二月二十一日迎春》杨万里·宋
【声中只解催人老】《湖雁篇》陈邦瞻·明
【时光疾箭催人老】《致仕还乡》杨一清·明
【时光何事催人老】《蝶恋花 丁酉十一月十八日,晓月当楼,耿耿不寐,赋寄谢无量丈北京》龙榆生·近现代
(类似词句)不信多情
【不信多情归赋后】《为宋洛云寄林大合》林章·明
【不信多情为学诗】《鹧鸪天 心苦》黄绮·当代
(类似词句)梧桐昨夜西风急
【梧桐昨夜又西风】《漫成》贝琼·元末明初
【昨夜西风边报急】《里中小渔舟被差防江有感而赋》戴炳·宋
【郡楼昨夜西风急】《夔州病中》王周·宋
【不堪昨夜西风急】《秋日和韵》朱希晦·元
【空馀昨夜西风急】《怀仙志》庄煜·明
【昨夜西风急】《秋柳》朱诚泳·明
【无端昨夜西风急】《流沙河》陈诚·明
【昨夜西风急】《哭侄廷?》黄钥·明
【昨夜西风波乍急】《临江仙八首》沈祖棻·近现代
(类似词句)好梦频惊
【正好梦频惊觉】《迎春乐》晏殊·宋
【好梦频惊觉】《卜算子》汪东·清末近现代初
【怕好梦息息频惊】《浪淘沙慢》吴湖帆·清末近现代初
【好梦频惊】《沁园春 赠人》伯昏子·当代
(类似词句)何处高楼雁一声
【何处飞来雁一声】《早秋送刘人材》谢缙·明
【听笛声何处高楼】《唐多令》黎廷瑞·宋
【笛声何处高楼】《临江仙 虫声》张令仪·清
上一篇:野人篱落并江濆,竹里流泉竹外云;好学橐驼惟种树,莫誇司马最能文 | 元·陈基 寄沈仲说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