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温庭筠 瑶瑟怨

【按】① 一作:向 ② 一作:还《注解选唐诗》:
此诗铺陈一时光景,略无悲怆怨恨之辞,枕冷衾寒、独寐寤叹之意在其中矣。《诗薮》:
此等入盛唐亦难辨,惜他作殊不尔。温庭筠《瑶瑟怨》、陈陶《陇西行》、李洞《绣岭词》、卢弼《四时词》,皆乐府也,然音响自是唐人,与五言绝稍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展转反侧,所闻所见,无非悲思,含怨可知。《唐诗快》:
不言瑟而瑟在其中,何必“二十五弦弹夜月”耶!《唐诗摘钞》:
因夜景清寂,梦不可成,却倒写景于后。《瑶瑟》用雁事,亦如《归雁》用瑟事。《网师园唐诗笺》:
深情遥寄(末句下)。《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神韵独绝。《历代诗法》:
“月自明”,不必言怨,而怨已深。《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此作清音渺思,直可追中、盛名家。《唐诗近体》:
只此三字(按指“梦不成”)露怨意。通幅布景,正以浑含不尽为妙。《诗境浅说续编》:
通首纯写秋闺之景,不着迹象,而自有一种清怨……首句“梦不成”略露闺情,以下由云天而闻雁,而南及潇湘,浙推渐远,怀人者亦随之神往。四句仍归到秋闺,剩有亭亭孤月,留伴妆楼,不言愁而愁与秋宵俱永矣。此诗高浑秀丽,作词境论,亦五代冯、韦之先河也。《唐人绝句精华》:
瑟有柱以定声之高下,瑟弦二十五,柱亦如之,斜列如雁行,故以雁声形容之。结言独处,所谓“怨”也。《唐诗鉴赏辞典》: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是否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呢?仔细寻味,似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象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刘学锴)(类似词句)冰簟银床梦不成
【冰簟银床梦不成】《集古 恨别》李俊民·金末元初
【冰簟银床梦不成】《秋夜》张惠·明
【冰簟银床梦不成】《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李桢·明
【冰簟银床梦不成】《集句拟刘文纲少参悼亡》朱诚泳·明
【冰簟银床梦不成】《送人之交州集唐句》陶益·明
【冰簟银床梦不成】《新秋集句》奕欣·清
【珍簟银床梦不成】《集句七言绝句诗》孙蕡·明
【银床冰簟梦难成】《拟古宫词一百首》邓云霄·明
【冰簟银床成底事】《宫词》江源·明
【银床冰簟芙蓉梦】《和吴梅村宫扇》曹秉哲·清
【银床冰簟清无梦】《初秋》陈小翠·近现代
(类似词句)碧天如水夜云轻
【碧天如洗夜云轻】《夜别毛汝健集古一绝》夏良胜·明
【碧天如水云轻】《扬州慢·七夕寄丽青华林蜀中》贾景德·近现代
【碧天如水夜云静】《台城路 湖楼晚眺》赵我佩·清
【夜静碧天如水】《和子进六言二首》范祖禹·宋
【碧天如水夜将中】《十四日斋宿翰林东署有怀时同寅诸君子多奉送大行赴山陵》程敏政·明
【碧天一夜秋如水】《团扇篇》钱谦益·明末清初
【碧天今夜如水】《水调歌头》吴藻·清
【碧天如水夜冲融】《忆江南故宅》夏诒·清
【碧天如水夜迟迟】《送夏书怀》金应澍·清
【碧天如水夜初凉】《丙午中秋》高塞·清
【碧天如海夜如水】《夜过景山》罗元贞·近现代
(类似词句)雁声远过潇湘去
【雁归远过潇湘去】《绮罗香 和赠天然次韵》朱生豪·近现代
【听雁声远过潇湘】《望湘人 秋意》宗婉·清
(类似词句)十二楼中月自明
【十二楼空月自明】《自悼》张翥·元
【十二楼中明月夜】《真珠帘 孤雁》叶慧光·清
【十二栏杆月自明】《小游仙二首》刘涣·元
上一篇:身事怜衰白,羁栖感岁年;云霞占晓日,花柳媚晴川;家远书难得,鸿归 | 明·何瑭 元旦次蒲汀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