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按】① 一作:落《唐诗直解》:
难描难画。《唐诗训解》:
落句有怀。《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妙景中含,解者几人?《唐诗摘钞》:
《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按题下自注:时会琴客),则末句不知其所谓矣。通首平仄相叶,无一字参差,实为七言绝之正调。凡音律谐,便使人诵之有一唱三叹之意。《唐诗别裁》:
不说明己之感秋,故妙。《唐诗从绳》:
琴客在此地作《秋思》曲,月下听琴者,不知在谁家也。《网师园唐诗笺》:
性情在笔墨之外(末二句下)。《诗境浅说续编》: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笑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唐人绝句精华》:
三四见同一中秋月夜,人之苦乐各别。末句以唱叹口气出之,感慨无限。《唐诗鉴赏辞典》: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徐竹心)(类似词句)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地白树影倒】《和潜夫中秋对月有怀知巳之作倒押来韵》彭孙贻·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冷露无声湿桂花
【冷露无声湿桂花】《桂露山房联》金兆燕·清
(类似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碛里月明人尽望】《边词》曹鉴微·清
【今夜月明人未睡】《蝶恋花》程垓·宋
【今夜月明人静】《夜泊》缪葆忠·清
【又月明今夜镜中人记】《百字令 次前韵,和深中》陈祖绶·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不知秋思在谁家
【不知秋思在谁家】《香闺秋夜思集句》章甫·清
【不知秋色在谁家】《李伯承西园催菊》佘翔·明
【不知秋在谁家】《朝中措·墙外柳》 裴维安·清
【不知秋色在谁家】《虞美人 乙未中秋不见月》饶宗颐·近现代末当代初
【秋思在谁家】《初秋社集同用飞花二韵》邓云霄·明
【不知正在谁家乐】《夜闻方响》雍陶·唐
【不知春在谁家】《高阳台 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王沂孙·宋
【不知诗轴在谁家】《接晦庵荐志南书有作》袁梅岩·宋
【不知春在谁家】《东风第一枝 探梅》黄载·宋
【不知杨柳在谁家?】《飞絮》杨维桢·元末明初
【不知飞在谁人家】《春日花下听弹琵琶效醉翁体》梵琦·元末明初
【不知圣御在谁家】《宫词一百七首(录七十首)》宁献王·明
【不知春色在谁家】《元夜曲》刘克治·明
【不知春色在谁家】《浣溪沙 寒归见柳花作》冯鼎位·明末清初
【不知吹落在谁家】《别调曲》顾铤·清
【不知春在谁家】《清平乐》江南雨·当代
【不知秋意落谁家】《偈颂七十一首》释了惠·宋
上一篇:浮屠高直一溪云,水面浑如镜面分;此景正缘高士得,不然何以独输君 | 宋·袁说友 题乌程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