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 唐·温庭筠 利州南渡

【按】① 一作:带 ② 一作:坡《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水带斜晖加“淡然”字,妙!分明画出落日帖水之时,不知其是水“淡然”,斜晖“淡然”也。再加“曲岛苍茫”字,妙!曲岛相去甚近,而其苍茫之色,遂与翠微不分,则一时之荒荒抵暮,真更不能顷刻也。三、四,“波上马嘶”、“柳边人歇”,妙,妙!写尽渡头劳人,情意迫促。自古至今,无日无处,无风无雨,而不如是,固不独利州南渡为然矣(首四句下)。日愈淡,则岛愈微;渡愈急,则人愈哗。于是而鸥至鹭飞,自所必至。我则独不晓其一一有何机事,纷纷直至此时,始复喧?求归去耶?未以范蠡相讽,正如经云:如责蜣螂成妙香,佛固必无是理矣(末四句下)。《唐诗鼓吹笺注》:
朱东岩曰:一二写是日南渡晚色,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自古至今,无日无处而不然者,不独一利州为然也。五六即“鸥散”、“鹭飞”,以逼出八之“独忘机”三字耳。《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水带斜晖”以下十一字,只是写天色将暝,妙在“水”字上加一“空”字,而“空”字上又加“淡然”二字,以反挑下文之“棹去船归”,见得水本无机,一被有机之人纷纷扰乱,势必至于不能空、不能淡而后已,则甚矣机心之不可也。三四写日虽已晡,人马不堪并渡。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吾不知人生一世,有何机事,必不容己,碌碌皇皇,至于如此,真不足当范少伯之一哂也已!《古唐诗合解》:
此联野渡如画(“波上马嘶”二句下)。“独”字与“一”字应,与“谁解”字相呼,言独有范蠡忘机,而世人不但不能学,且不能解也(末二句下)。前解写渡,后解因所渡之事而别以兴感也。《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高旷贞优之致,落落不群。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利州,今四川广元县,地在嘉陵江北岸,故称南渡。范蠡,春秋时楚人,曾助越人勾践灭吴。吴灭,辞官泛舟五湖,莫知所终。
【简析】:
写渡口景象,生动传神,又慨叹大家这样奔忙,都是为名利所累,不懂得像范蠡那样去遨游江湖。但范蠡的辞官,实是为了功成后恐不利于己的缘故,不用这个典故则更好。(类似词句)曲岛苍茫接翠微
【烟树苍茫接翠微】《送韩参军解官归越》吴捷·明
(类似词句)柳边人歇待船归
【柳边人歇待船归】《小南屏联》金兆燕·清
【人歇待船归】《菩萨蛮》姚华·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谁解乘舟寻范蠡
【谁与扁舟寻范蠡】《早饮湖楼口号》洪传经·近现代
上一篇:高人学舍无官事,依旧幽栖坐碧山;永日读书云阁静,新晴开户藓花斑 | 明·顾璘 过蔡九逵鸡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