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贾岛 渡桑乾

【题注】(一作旅次朔方)。(一作刘皂诗)《注解选唐诗》:
久客思乡,人之常情。旅寓十年,交游欢爱,与故乡无殊,一旦别去,岂能无依依眷恋之怀?渡桑乾而望并州,反以为故乡,此亦人之至情也。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对床夜语》:
雍陶《过故宅看花》云:今日主人相引看,谁知曾是客移来!”贾岛《渡桑乾》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人》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皆袭其句而意别者。若定优劣、品高下,则亦昭然矣。《艺苑卮言》:
岛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有何佳境,而三年始得,一吟泪流。如《并州》及《三月三十日》二绝乃可耳。《艺圃撷馀》:
一日偶诵贾岛《桑乾》绝句,见谢枋得注……不觉大笑。指以问玉山程生曰:“诗如此解乎?”程生曰:“向如此解。”余谓此岛自思乡作,何曾与并州有情?其意恨久客并州,远隔故乡,今非唯不能归,反北渡桑乾,还望并州又是故乡矣。并州且不得住,何况得归咸阳!此岛意也,谢注有分毫相似否?程始叹赏,以为闻所未闻。《唐诗直解》:
两种客思,熔成一团说。《汇编唐诗十集》:
居并州而忆咸阳,苦矣。渡桑乾而远下昨,则并(州)非故乡乎?此从《庄子》“流人”一段中想出话头。《唐风定》:
韵高调逸,意参盛唐。《唐诗归折衷》:
敬夫云:自伤久客,用曲笔写出。《围炉诗话》:
景同而语异,情亦因之而殊。宋之问《大庾岭》云:“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贾岛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景意本同,而宋觉优游,同为之也。然岛句比之问反为醒目,诗之所以日趋于薄也。《唐诗摘钞》:
咸阳即故乡,客并州非其志也,况渡桑乾乎?在并州且忆故乡,今渡桑乾,望并州已如故乡之远,况故乡更在并州之外乎?必找此句,言外意始尽。久客不归,复而远适,语意殊悲怨。后人不知故乡即咸阳,谬解可笑。《寒瘦集》:
自起到结,句句相生,字字相应,章、句、字三法无一不妙。《春酒堂诗话》:
阆仙所传寥寥,何以为当时推重?“客舍并州”一绝,结构筋力,固应值得金铸耳。《唐诗别裁》:
谓并州且不得久住,况咸阳乎?仍是思咸阳,非不忘并州也。王敬美驳谢注甚允。《唐诗笺注》:
谢看得浅,王看得深,诗内数虚字自见,然两层意俱有。《网师园唐诗笺》:
咸阳之忆愈深(末句下)。《历代诗法》:
久客之人反以旅寓为故乡,萍踪漂荡,真情真境。《唐绝诗钞注略》:
邱文庄云:眼前景致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徐充云:远故“忆”,近故“望”;“无端”二字更妙。《诗境浅说续编》:
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也……作七绝者,或四句一气贯注,或曲折写出而仍能一气,最为难到之境,学诗之金针也。《唐诗鉴赏辞典》:
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虽然今天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定其为刘作。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沈祖棻 程千帆)(类似词句)客舍并州已十霜
【客舍并州已十霜】《颂古二十一首》释居简·宋
【客舍并州已十霜】《感遇》韩殷·明
(类似词句)归心日夜忆咸阳
【归心日夜忆咸阳】《颂古二十一首》释居简·宋
【归心日夜忆咸阳】《夜泊青海》耶律铸·元
【归心日夜忆东吴】《渔父词四首》管道升·元
【归心日夜忆天河】《嘉靖巳亥南巡歌用韵》黄廷用·明
【归心日夜忆乡关】《思归》黎贞·明
(类似词句)无端更渡桑乾水
【无端又渡桑乾水】《颂古二十一首》释居简·宋
【莫愁更渡桑干水】《代州道中》张晋·清
(类似词句)却望并州是故乡
【却望并州是故乡】《颂古二十一首》释居简·宋
【却望并州是故乡】《集唐句送表侄吴生鹯自塞下还郡》苏祐·明
【望并州却是故乡】《声声慢》张炎·宋
【却过并州是故乡】《西行寄甥文莹》解缙·明
【不道并州是故乡】《送友人之杭》丘民·元
【莫忘并州是故乡】《闻危太朴王叔善除宣文阁检讨三首》吴师道·元
【还忆并州是故乡】《重九》鲁渊·元末明初
【并州是故乡】《南村杂赋十首》陶宗仪·元末明初
【忍道并州是故乡】《次韵答王鉴川总制时报罢东归》庞尚鹏·明
【错认并州是故乡】《宿浙江驿》谢士元·明
【人忆并州是故乡】《至镇远》祁顺·明
【回首并州是故乡】《王庄驿寄长洲父老》邓云霄·明
【却认蕲州是故乡】《咏蕲竹》熊盛元·当代
【却望青山是故乡】《见山中结草为舍者》刘崧·元末明初
【却望青山是故乡】《送刘生二首》陶安·明
【却望江南是故乡】《怀白下》释函可·明
【却望姑苏是故乡】《减字木兰花 望远》于范·明末清初
【却望并州即是家】《宿玉山布政分司值雨言怀》江源·明
【却望并州是楚邦】《九江道上》黄公辅·明
上一篇:春晚,春晚,弱絮轻花飞满;朱楼欢度华年,暮暮朝朝管弦;弦管,弦管 | 清末近现代初·吕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