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柳宗元 江雪

《东坡题跋》:
柳子厚云:“千山鸟飞绝……”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对床夜语》:
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诗之外,极少佳者。《归叟诗话》:
郑谷雪诗云:“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堂中语也,如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钧寒江雪”此信有格也哉,作诗者当以此为标准。《唐诗品汇》:
刘须溪云: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批点唐诗正声》:
绝唱,雪景如在目前。《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好雪景,句句妙(末句下)。《诗薮》:
“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唐诗解》:
七古《渔翁》,亦极褒美,岂子厚无聊之极,托此自高欤?《唐绝诗钞注略》:
诗中有画,“千”“万”“孤”“独”,两两对说亦妙。《唐诗摘钞》:
此等作真是诗中有画,不必更作寒江独钓图也。《而庵说唐诗》:
余谓此诗乃子厚在贬时所作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为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余岂效此翁者哉!《删订唐诗解》:
吴昌祺曰:清极峭极,傲然独往。《唐诗别裁》:
清峭已绝,王阮亭尚书独贬此诗,何也?《网师园唐诗笺》:
入画(“独钓”句下)。《唐诗笺要》:
柳州气骨迟重,故摹陶、韦不落浮佻。《养一斋诗话》:
门人苏养吾曰:“雪诗何语为佳?”予曰:“王右丞”‘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语最浑然;老杜‘暗度南楼月,寒生北渚云’次之;他如‘独钓寒江雪’,……亦善于语言者。”《诗法易简录》:
前二句不沾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阮亭论前人雪诗,于此诗尚有遗憾,甚矣诗之难也。《古唐诗合解》:
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独何为稳坐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唐诗三百首》: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自一片,故奇。《筱园诗话》:
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绝,阮亭最所心赏,然不免气味凡近。柳子厚“千山鸟飞绝”一绝,笔意生峭,远胜祖咏之平,而阮翁反有微词,谓未免近俗。殆以人口熟诵而生厌心,非公论也。《诗境浅说续编》:
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其天怀之淡定,风趣之静峭,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志和《渔父词》所未道之境也。《唐人绝句精华》:
此诗读之便有寒意,故古今传诵不绝。《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吴小如)(类似词句)千山鸟飞绝
【千山月黑鸟飞绝】《卧闻风声》张耒·宋
【千山鸟飞绝】《菩萨蛮七首 集句》刘基·元末明初
【正值千山鸟飞绝】《金陵对雪用苏长公聚星堂禁体韵》杨基·元末明初
【又见千山绝鸟飞】《和澹心因圃阻雪思归》释函可·明
【千山皑皑鸟飞绝】《踏莎行·西海门云海》陈家庆·清
【想见千山鸟飞绝】《夔州谈雪赠徐君次前韵》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山鸟飞绝处】《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李白·唐
【更觉千岩鸟飞绝】《次韵季弟善权阻雪古风》李纲·宋
【奈野鸟千山飞绝】《贺新郎 再韵赋雪》刘学箕·宋
【千山云路鸟欲飞】《次韵仲平喜雨二首》周紫芝·宋
【万径千山孤鸟绝】《雪》俞德邻·宋
【千山绝尽飞鸟】《摸鱼儿 春雪客中寄白香岩、王信父》张炎·宋
【解道千山绝飞鸟】《次主簿叔雪韵》杨万里·宋
【渐惊飞鸟绝千山】《依韵和工部兄雪五首》葛胜仲·宋
【飞飞望绝千山鸟】《进之雪中见过明日归湘潭再用前韵二首》赵蕃·宋
【怅遗踪飞鸟千山都绝】《念奴娇 和南涧载酒见过雪楼观雪》辛弃疾·宋
【落日千山空鸟飞】《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刘长卿·唐
【万仞千山鸟飞远】《临川道中》护国·唐
【千山空说鸟飞还】《襄阳迟舒给事汝德从剑阁入蜀》陈吾德·明
【鸟飞天外千山尽】《浮邱八景 紫烟楼》邓时雨·明
(类似词句)万径人踪灭
【茫茫万径人踪灭】《忆秦娥》秦观·宋
【旋教万径人踪灭】《三叠拟聚星堂韵》弘历·清
【野径人踪稀灭】《大江东去 春日喜雪,次东坡韵》夏言·明
【千蹊万径行踪灭】《疏影》吴潜·宋
【万径荒寒灭人迹】《题雪桥清晓图》王寂·金
(类似词句)孤舟蓑笠翁
【谁遣孤舟蓑笠翁】《送谢子肃提举寺丞二首》杨万里·宋
【犹念孤舟蓑笠翁】《谢张子仪尚书寄天雄附子北果十包》杨万里·宋
【我本孤舟蓑笠翁】《跋赵朝议江行初雪图》陈克·宋
【孤舟蓑笠一渔翁】《潇湘八景 江天暮雪》安念祖·清
【扁舟载蓑笠渔翁】《风入松 双溪阁观水》曹冠·宋
【孤舟欲作蓑翁伴】《阳逻团风舟中大雪》游朴·明
【同唱孤舟蓑笠句】《题雪岩胡则潜诗卷首》姚勉·宋
【孤舟蓑笠钓烟沙】《一剪梅 客中新雪》方岳·宋
【何人蓑笠在孤舟】《吴江阻雨过豁然阁次周廉彦韵》沈与求·宋
【孤舟舞蓑笠】《题零陵石屏》舒岳祥·宋
【孤舟蓑笠】《满江红 咏雪》李俊民·金末元初
【蓑笠孤舟独钓时】《题湖山十景 雪溪垂钓》陈镒·元
【孤舟蓑笠添清兴】《庚子雪中十二律》叶颙·元末明初
【孤舟蓑笠清如许】《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 雪夜乘舟》叶颙·元末明初
【孤舟蓑笠自垂纶】《和云松雪中十绝》蓝仁·元末明初
【孤舟蓑笠趣偏嘉】《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童轩·明
【楚江蓑笠孤舟客】《次柳文范中书阁直赏雪韵三首》李东阳·明
【孤舟蓑笠怯衰残】《元宵后雨雪连绵闷坐怀雪湖》谢迁·明
【孤舟蓑笠由来惯】《题王炳雪崖高士》弘历·清
【孤舟蓑笠沧江晚】《十月朔日雪用东坡雪后北台书壁韵二首》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孤舟蓑笠便成家】《江上四首》庞俊·近现代
(类似词句)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晚来雪】《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江天暮雪》喻良能·宋
【醒时独钓寒江雪】《清江曲》姚勉·宋
【独钓寒江雪】《生查子》洪适·宋
【独钓寒江雪满蓑】《山中时景四首》蓝智·元末明初
【投竿独钓寒江雪】《题张真人杂画为彭给事中赋》胡俨·明
【一竿独钓寒江雪】《满江红 次韵答钝子见和书感之作》宁调元·清末近现代初
【短蓑归钓寒江雪】《次韵答简簿》王炎·宋
【寒江钓雪堪供脍】《题三高祠》郭绍彭·宋
【钓雪寒江不足言】《五月下旬大热晦日夜得雨明旦凉甚》陆游·宋
【寒江钓雪何人笔】《寒江独钓图》凌云翰·元末明初
【钓鱼冲雪寒江上】《题边长文所画山水图歌为常伯敬赋》刘崧·元末明初
【拟钓寒江霜雪去】《村庄漫述和赵中丞韵》区元晋·明
【好作寒江钓雪图】《渔家》孙承宗·明
【寒江钓雪鸣榔去】《渔蓑用元人韵同都下诸子作》李振钧·清
【愿孤舟归钓寒江雪】《金缕曲 再叠前韵送伯平前辈之吴门》冯煦·清末近现代初
【还如独卧寒江雪】《百岁篇 池新荷十首》敦煌曲子·唐
【寒江雪独深】《题寒江小景》黄佐·明
【严光独钓桐江雪】《山中苦寒歌》李坦之·宋末元初
【侬是寒江独钓人】《读易彻章呈濠乐主人》丘葵·宋
【画出寒江独钓图】《苻坚之苻从竹者非载赓呈似》方岳·宋
【寒江独钓句思柳】《郡斋对雪》王十朋·宋
【独钓寒江天未晓】《远景图》薛季宣·宋
【一丝独钓寒江雨】《偈》释普崇·宋
【寒江独钓愧高风】《官居书事二首》陆游·宋
【独钓寒江愁绝】《贺新郎 次韵昌甫雪梅曲》韩淲·宋
【寒江独钓焉往】《赠雪篷相士》陈杰·宋末元初
【寒江独钓去还来】《渔歌子 渔父歌四首》周巽·元
【写作寒江独钓图】《出湖》吴当·元
【一蓑独钓寒江濆】《二月二日大雪偶赋时寓州郭》岑安卿·元
【一蓑独钓寒江隈】《元正二日喜雪走笔示诸侄》岑安卿·元
【独钓寒江月满蓑】《送杨和吉过龙兴》郭钰·元末明初
【独钓寒江月】《又四首》周瑛·明
【信有寒江独钓人】《渔》庞尚鹏·明
【正是寒江独钓时】《忆王孙 咏雪》徐士俊·明
【独钓寒江吾老矣】《送郭论部公车》成鹫·明
【寒江独钓】《沁园春 戊子季冬羁海上,同善画张二星西城移水仙遇雪》徐籀·清
【独钓寒江竹一枝】《自题画山水》金鉴才·当代
上一篇:红粉溪边石,年年漾落花;五湖烟水阔,何处浣春纱 | 明·屠生 题西子祠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