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养子在空(一作深)谷,雌雄上山(一作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一作林),长向村家(一作林中)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 唐·张籍 猛虎行

【题注】一作相和歌辞 猛虎行《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顾璘曰:起语好,有讽。周珽曰:国有大害,凭威猛以肆毒,而畏缩养奸者徒徇名位,罔所剪除,读经岂不赧然?《唐风定》:
比仲初作,微婉胜之。《载酒园诗话又编》:
张咏猛虎,故摹写怯弱以见负嵎之威。王咏《射虎》,故曲尽狡狯之态,用意不同,俱为酷肖。黄白山评:张诗亦似为权门势要倾害朝士之喻,非徒咏猛虎而已。《唐诗鉴赏辞典》:
这是一首以乐府体写的寓言诗,表面上是写猛虎危害村民的情景,实际是写社会上某些恶势力的猖獗,启示人们认识现实。全诗比喻贴切,描写生动,寓意深刻。
诗的开头,点出猛虎所居,及其大胆妄为之状:“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猛虎本出入深邃幽暗的山林,而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绕村寻衅,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肆意横行。两句发端立意,统领全篇。
接着,步步深入地刻画老虎的凶恶残暴、肆无忌惮之举。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傍晚之际,猛虎孤身在大路上捕食生灵。这富有启迪性的诗句,不禁使人们想到羽林军的“楼下劫客楼上醉”,宦官们名买实夺的“宫市”,方镇们的“政由己出”,屠城杀人,以及贪官们的税外“赋敛”羡余,这些不都是趁朝廷黯弱之际的“当道”捕食吗?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当时社会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劳动人民只好战战兢兢、忍气吞声地生活。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恶势力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联系,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系,结成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统治集团,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猛虎施虐为害,受害最深的要算靠近虎穴的山村了:“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黄犊”即小黄牛。黄牛是农家的重要生产资料,“取犊”而去,民何以堪!这两句表面是说老虎把爪牙伸向了附近的山庄,把农家的小黄牛咬死、吃掉,实则是写人中之“虎”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残酷手段虐害人民、弄得民不聊生的情形。
描写“猛虎”之害,至此已淋漓尽致,最后笔触转向“射虎”之人:“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五陵是长安西北的地名,因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于此而得名。五陵年少,一般指豪侠少年。这两句,字面是说,这些猛虎作恶多端,就连那些号称善于骑射、以豪侠自命的人也不敢惹,只是来到林下看看它们的行迹。实际上是讽刺朝廷姑息养奸,为掩人耳目,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空来看行迹”,含有辛辣的嘲讽。
诗人胸中怨悱,不能直言,便以低回要眇之言出之,国事之忧思,隐然蕴于其内。全诗处处写猛虎,句句喻人事;写“虎”能符合虎之特征,寓事能见事之所指,寄思遥深,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
(傅经顺)(类似词句)南山北山树冥冥
【南山北山千万树】《潮州食新龙眼》彭孙遹·清
(类似词句)猛虎白日绕林行
【猛虎白日行】《猛虎》欧阳修·宋
(类似词句)五陵年少不敢射
【五陵年少不相饶】《杂曲歌辞 渭城少年行》崔颢·唐
【君不学五陵年少誇游侠】《南城歌寄赠胡思敬》周是修·明
【五陵年少不曾来】《村居》王恭·明
【君不见五陵年少插两弓】《行路难》陈恭尹·明末清初
【不比五陵年少样】《金缕曲 武陵王梦湘以慜》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上一篇:船头东下趁晨钟,船外清霜气暗通;断雁声归烟霭里,孤帆影落月明中 | 宋末金初·祝简 舟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