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 宋·晏几道 菩萨蛮 其七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 ”;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 ,只写弄筝的情态 ,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 。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 。“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 ,“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在色彩分类上属冷色 ,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 ,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 ”,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 。“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 。“慢”,形容凝神 ,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在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 ,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 ,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 ”(《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类似词句)哀筝一弄湘江曲
【哀筝一弄章江曲】《兰陵王 秋晚同信斋韵》周岸登·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纤指十三弦
【秀指十三弦上】《朝中措》曹勋·宋
【十三弦高指拨软】《晓莺》田锡·宋
【象牙指拨十三弦】《白翎雀歌》张昱·元末明初
【背人偷指十三弦】《碧阑干》苏曼殊·清末近现代初
【二十三弦指上凉】《拟作借化蝶《再生缘》韵》张月宇·当代
【玉纤银甲十三弦】《浣溪纱 寒食》杨基·元末明初
【春风纤指十三星】《听姨女乔夫人鼓风入松》元好问·金末元初
(类似词句)细将幽恨传
【欲将幽恨传愁信】《玉阑干》杜安世·宋
【忽传将幽恨到重泉】《木兰花慢 宋汉臣墨梅并叙》魏初·元
【难将幽恨传】《阮郎归 题倦绣士女图》吴宽·明
(类似词句)玉柱斜飞雁
【筝雁斜飞排锦柱】《鹊踏枝》王鹏运·清
【金雁斜飞玉手轻】《春游词四首》徐之瑞·明末清初
【飞雁一行挑玉柱】《新艳》白居易·唐
【玉柱网斜雁】《祝英台/祝英台近 次韵》蒋捷·宋
(类似词句)弹到断肠时
【春又到断肠时节】《祝英台近》汤恢·宋
【相看送到断肠时】《夜行船 别情》谢绛·宋
【听到断肠时】《如梦令 秋砧》石洢·清
【夜禅参到断肠时】《浣溪纱 寒山寺题壁》庞树柏·清
【不到临时已断肠】《丑奴儿令?临别》彭孙遹·清
【不到今时已断肠】《铜雀台》罗兆甡·清
【正谁到断肠时】《芭蕉雨 与张月娟姊雨夜夜话》许德蘋·清
【到今岁花时欲断肠】《沁园春》叶昌炽·清末近现代初
【唱到断肠时】《菩萨蛮 辛巳七夕寄慧素》张伯驹·近现代末当代初
【时到春深易断肠】《小重山六首 惜春之二》崔荣江·当代
【弹到落花空断肠】《和刘美中尚书听宝月弹桃源春晓》王庭圭·宋
【弹到断肠声】《春草碧》钱霖·元
【弹到断肠浑不住】《闻邻家抚筝》张粲·清
【弹到凉州便断肠】《边辞》费锡璜·清
(类似词句)春山眉黛低
【春山敛黛低歌扇】《玉楼春》欧阳修·宋
【惹得春山翠黛低】《鹧鸪天?忆》董以宁·明末清初
【春山低敛翠眉长】《无题三首》钱惟演·宋
【春山低处愁眉敛】《飞燕》何荆玉·明
【总把春山扫眉黛】《代赠二首》李商隐·唐
【更无眉黛画春山】《闺情》徐熥·明
【欲写春山入眉黛】《拟古宫词一百首》邓云霄·明
【眉黛锁春山】《菩萨蛮 春昼》左锡嘉·清
【春山连绵眉黛长】《鸯歌行》施补华·清
【两点春山眉黛远】《蝶恋花·关淩云纳姬予投贺诗因命姬出拜复赠此词》黄之隽·清
【眉黛春山眼波秋水】《柳梢青 无题》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美人眉黛学春山】《虞美人》汪东·清末近现代初
【总把春山扫眉黛】《畹华三十生朝》汪荣宝·近现代
【隐隐春山眉黛浅】《忆江南》吴未淳·近现代末当代初
【春山眉黛近何如】《杭游绝句》黄清士·当代
上一篇:伟气雄才,大节孤忠;立朝非达,居夷匪穷;傲睨千古,挥斥八极;憸人 | 明·孙承恩 古像赞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