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储光羲 江南曲四首 其一

【按】① 一作:船《唐诗鉴赏辞典》:
《江南曲》为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乐府旧题,创作了不少明丽、清新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就属于这一类。
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这里的“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江面上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船上的青年男女相呼相唤,那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的寻求伴侣的青年男女之间,表现出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矜持和羞怯的心理又不允许坦露自己的心事,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和美好的愿望。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恰当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所以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动,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便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所以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颇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测不定、留有余地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分寸和心理状态。“艺术的天才就是分寸感”,这话倒是颇有深意的。
最后,顺便说一下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如果不是从考证的观点出发去判断正误,而是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那虽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亦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宜于一气读下。
(赵其钧)(类似词句)绿江深见底
【越江深见底】《越江渔父》任翻·唐
【江深不见底】《珠江别意卷送冯汝清》吴琏·明
【粤江深见底】《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霍与瑕·明
【绿水深见底】《书水墨图》王恭·明
【清淮无底绿江深】《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岑参·唐
(类似词句)高浪直翻空
【不妨波浪直翻空】《宝应湖阻风》吴俨·明
【高浪翻空雷吼怒】《陪同舍登望越亭观潮》刘才邵·宋
(类似词句)舟轻不畏风
【轻轻不畏风吹面】《雨笠》许青麟·清
【并著莲舟不畏风】《采莲子》张潮·唐
【舟轻不畏险】《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梅尧臣·宋
上一篇:白首老人谈宿昔,黄衣甲士卧弓刀;胡沙夜合来姑衍,阴雨春深怨伯劳 | 明末清初·彭孙贻 和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