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 宋·苏庠 菩萨蛮 其一 宜兴作

这首词作于作者客游宜兴时,写冬寒景象,而无愁惨之色,体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情怀,表达了作者不乐仕进、安于闲适的襟怀。
开篇两句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这里也有宜人的景致。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词之上片,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
过片两句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了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 ,因而说“乡山近 ”。家乡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归鸿”,接着写出回乡之思完全是顺理成章的。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词中所谓“ 石亭春满枝 ”句好像是写实景,其实却是虚拟,从“北风”、“寒溪”推演而出:一是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 ,自有春暖花开之日;二是如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此二句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张元干跋苏庠所作赠王道士诗墨迹云 :“吾友养直 ,平生得禅家自在三味,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宇宙山川,云烟草木,千变万态,尽在笔端,何曾气索?”这段话,对于理解此词是有帮助的。(类似词句)寒溪淅淅流冰谷
【寒溪淅淅流澌声】《和江东黄谦咏梅韵》王佐·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落日送归鸿
【尽日送归鸿】《登三乡寺阁》蔡襄·宋
【目送归鸿落照边】《舟中》张孝祥·宋
【一尊落日堕归鸿】《白鹭洲夕泛》宗臣·明
【落日见归鸿】《閒居即事》张宁·明
【落日数归鸿】《木兰花慢 过济南 寿嘉定赵侍御》吴伟业·明末清初
【落日隐归鸿】《秋日偕汤明书侄倩游莲花寺和嘉会俞社长原韵二首》缪钦·清
【落日送冥鸿】《还家晚坐》陈昂·明
【悠悠落日送归鸦】《酬在伯再用书事之韵》赵蕃·宋
【落日送归牛】《山居杂诗六首》元好问·金末元初
【一天落日送归笳】《浣溪沙》沈宜修·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夕岚千万重
【晴岚晓翠千万重】《题赵虚一山水图》贡奎·元
【日夕千万重】《有所思联句》孟郊·唐
【夕阳千万重】《自桐卢至新安杂咏十六首 南高峰》胡应麟·明
(类似词句)何必苦言归
【何必苦思归】《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白居易·唐
上一篇:碧鸳瓦上乍凝霜,风送疏砧和漏长;岁岁空教心力尽,此声传不到渔阳 | 明·冯鼎立 八声诗和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