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一作村人归),沙行②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一作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唐·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题注】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一作秋登万山寄张文儃【按】① 一作:心随雁飞灭 ② 一作:平,一作:平沙《苕溪渔隐丛话》:
引《复斋漫录》语:颜之推《家训》云:“《罗浮山记》:‘望平地树如荠’。故戴皓诗‘长安树如荠’。有人《咏树》诗:‘遥望长安荠’,此耳学之过也。”余因读浩然《秋登万(兰)山》诗:“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乃知孟真得皓意。《王孟诗评》:
刘云:朴而不厌。《升庵诗话》:
《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自是俊语。梁戴皓诗“长安树如荠”,用其语也。后人翻之益工,薛道衡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孟浩然诗:“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唐贤三昧集笺注》:
刘云:“时见”二句,其俚如此。《唐贤清雅集》:
超旷中独饶劲健,神味与右丞稍异,高妙则一也。结出主意,通首方着实。《历代诗评注读本》:
“天边”、“江畔”两句,摹写物象,超然入神。《唐诗鉴赏辞典》:
① 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② 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③ 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④ 清秋:一作“清境”。
⑤ 平沙:又作“沙行”。
⑥ 舟:又作“洲”。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做到了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李景白)(类似词句)北山白云里
【望山白云里】《后斋回望诗》谢朓·南北朝
【家山白云里】《寄舍弟》杜荀鹤·唐
【七真之山白云里】《七真山洞云观》程钜夫·元
【兹山白云里】《题百华寺》邓雅·元末明初
【明发青山白云里】《奉别文安伯》吴与弼·明
【青山白云里】《暂宿新居》吴与弼·明
【径入深山白云里】《避诏岩二首》王履·明
【远山白云里】《题陆有孚山水图》王褒·明
【月出东山白云里】《忆昨行寄吴中诸故人》高启·明
【清冷乃在深山白云里】《游会仙岩》冯振·近现代
【白云北望三千里】《题朱开黄望云图二首》陈恭尹·明末清初
【回望北山空白云】《出金陵却寄蒋山元师》郑獬·宋
【山北山南尽白云】《新山别馆十景 石梁雪瀑》曹文晦·元
【北山终日白云封】《沙上》陈献章·明
【南北山头飞白云】《白云飞处二首为祠部赋》邓林·明
【北山山顶有白云】《睡石避兵上坞作》毛奇龄·明末清初
【北山吐白云】《杂诗(五十一首选四)》徐炯·近现代
(类似词句)隐者自怡悦
【卷舒怡悦隐者心】《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峡山朝云》唐文凤·明
(类似词句)相望试登高
【试登高阜望陶牧】《当阳新店》刘子寰·宋
【试登高阁凝望久】《和运判孙圣微游大慈》吕陶·宋
【试登高楼望四野】《蔡州三首》孔武仲·宋
【试登高处望圩田】《圩丁词十解》杨万里·宋
【试登高望远】《扬州慢》邓嘉缜·清末近现代初
【登高远相望】《送郑二员外》皇甫冉·唐
【登高临远便相望】《拙句送通判学士正夫》彭汝砺·宋
(类似词句)愁因薄暮起
【愁因薄暮增】《无凭》王世贞·明
(类似词句)兴是清秋发
【清秋发高兴】《和吏部李侍郎见示秋夜望月忆诸侍郎之什其卒章有前后行之戏因命仆继作》张九龄·唐
【试发清秋兴】《送曲十少府》李白·唐
【发兴属清秋】《次韵张师广助教登雨花台》贝琼·元末明初
【清秋发佳兴】《秋日山行》王恭·明
【参军高兴发清秋】《同卫参军登万岁楼》毛奇龄·明末清初
【兴自清秋发】《念奴娇 自题书画集沈寐叟言:通元嘉山水一关,自有解脱月在,语出华严行愿品,窃取其意》饶宗颐·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时见归村人
【时见村人夜纳凉】《秋夜自荣巷归家二首》范廷铨·近现代
【时见一人归】《晚望》刘崧·元末明初
【归时见故人】《送方士六首》何瑭·明
【归时见故人】《送方士》何瑭·明
【时见猎人归】《边词》屈大均·明末清初
【去人时见鸟归忙】《园坐》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天边树若荠
【云树天边若荠】《宝鼎现 白云洞与丛碧同游》黄公渚·近现代
(类似词句)何当载酒来
【何当载酒来】《暮春李长卿偕梅子庾移樽过访赋答二首》卢龙云·明
【何当载酒来】《寄题戴氏水竹居》吴与弼·明
【明当载酒来相觅】《题钱伯玉南园小隐》成廷圭·元
【问月谁当载酒来】《秋夜黄逢一载酒见过同樊孟泰水部李伯襄吉士家伯兄明府分韵得开字》韩日缵·明
【记得当年载酒来】《鸳湖感旧》吴伟业·明末清初
【当载酒人来】《退省庵联》彭玉麟·清
【玉女当年载酒来】《观源洞观葛翁筇化石唐时游人入洞见石壁题葛翁诗有松门石径茸芳草落花满院香沉沉二句因足之》王文诰·清
【何来载酒西园公】《载酒小桃源主人重席留憩以诗见投用来韵却答》张萱·明
【何事春来频载酒】《山花子》白旃香·明
【何人载酒来】《蚤春陪舅林郡丞暨黄全之许希旦姚体恪体贞兄弟集郑氏北郭别业 其二》佘翔·明
【载酒何来绣佛前】《薛公仪移樽咸平寺同李少白郑长玉闵文逸作》佘翔·明
【载酒何人来扣户】《蝶恋花 舟雨》顾璘·明
【何因载酒来】《梅》郑学醇·明
【何人载酒来相就】《虞美人 雪湖》俞樾·清
【何日明湖载酒来】《次韵荅阮芸台学使柬招即往历下之什》张问陶·清
【何当载酒纵扁舟】《洛水》张耒·宋
【何当载酒迎马首】《怀梅水村十绝用张小山韵》赵必????·宋
【何当载酒过扬雄】《和清臣病后韵》陈耆卿·宋
【何当载酒频相过】《水监双清亭与时敏联句》郑潜·元末明初
【何当载酒携松竹】《题雪轩》夏原吉·明
【何当载酒访遗迹】《题赤壁图》孙承恩·明
【何当载酒寻芳去】《戊午元旦》文徵明·明
【何当载酒过】《雪柬曹子》王廷陈·明
【何当载酒穷幽讨】《分题王司副天申沙溪八景得太守仙风南阡耕乐》罗钦顺·明
【何当载酒春风坐】《和王守溪先生独居写怀》靳贵·明
【何当载酒横箫去】《次韵车宜年民部感春诗》伊福讷·清
【何当载酒东湖畔】《和冯子良太守致仕次韵》刘绎·清
【何当载酒听黄鹂】《蚤春郊游同登朝斗岩小饮分赋》徐矿·清
【何当载酒重相访】《奉怀许抑斋兼简琅琊山馆主人》方士淦·清
【何当载酒龙盘里】《答张少亭二首》金朝觐·清
【何当重载酒】《临江仙》邓桐芬·近现代
(类似词句)共醉重阳节
【节近重阳且醉游】《八日同冯元敏谢少廉俞公临曹子念饮王敬美澹圃》欧大任·明
【相期更醉重阳节】《中秋日恪士邀饭于法相寺》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共美重阳节】《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孟浩然·唐
【共赏重阳节】《九日巴丘登高》张均·唐
【节届重阳谁共跻】《重阳日怀罗夏官道源》张诩·明
【共赏重阳节】《重阳忆利坚弟》林廷模·明
【重阳共醉滕王阁】《寄八十五侄》李处权·宋
【重阳人共醉】《九日偶成似冲默》王天性·明
上一篇:今朝一阳生,明日便数九;张三依旧肥,李四从来瘠;吃尽天下药,旧病 | 宋·释怀深 偈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