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秪应守索①寞,还掩故园扉。
--- 唐·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按】① 一作:寂《王孟诗评》:
个中人,个中语,看着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唐贤三昧集笺注》:
三、四醇茂,胎息汉人。《唐诗别裁》:
客中无聊之况(“寂寂”句下)。《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真情(“欲寻”二句下)。《唐诗鉴赏辞典》: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李景白)(类似词句)寂寂竟何待
【纷寂竟何待】《薤露》释函是·明
【寂寂竟何事】《秋前一日感赋》伍瑞隆·明
(类似词句)朝朝空自归
【朝簪空自负归期】《寄黎惟敬》梁有誉·明
【朝朝射虎无空归】《射虎行赠射虎人》郭钰·元末明初
【朝朝空望归】《杂诗》区大相·明
【空自朝朝又暮暮】《洞仙歌》无名氏·宋
(类似词句)欲寻芳草去
【逸兴欲寻芳草去】《赠司寇何沅溪致政》黄廷用·明
【僧去寻芳草】《游长干留寄聪公》张弋·宋
【却寻芳草去】《菩萨蛮》晏几道·宋
【人寻芳草去】《送邓侍郎归江西》宋无·宋末元初
【忽寻芳草去】《早春次吴希晓韵》佘翔·明
【有兴独寻芳草去】《小浮邱閒居》李时行·明
【腊屐去寻芳草路】《横塘春泛》王世懋·明
【芳草欲阑归去来】《忆故山赠司空曙》李端·唐
【鼓楫欲随芳草去】《清明前有远役呈野渡》卫宗武·宋
【芳草欲迷帆去影】《送盛少司寇弟时正还无锡》屠勋·明
【提壶漫欲寻芳去】《菩萨蛮 清明》史浩·宋
【明朝拟欲寻芳去】《武当八景 雷洞发春》史谨·明
【我欲寻山采芳去】《书郑克刚云泉清隐卷》王恭·明
【欲寻芳杜去】《卧病省署同邹继甫作八首》胡直·明
【芳草欲寻忠简迹】《景泰山》张诩·明
【欲寻芳草向江干】《西江月》杨慎·明
【欲寻芳草梦】《临江仙 春雨》熊盛元·当代
(类似词句)惜与故人违
【素心惜与故人违】《寄汪杏泉并贺其纳宠》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东游久与故人违】《送皇甫曾赴上都》刘长卿·唐
【况与故人违】《赠别河南李功曹》韦应物·唐
【风波久与故人违】《答赵正夫》彭汝砺·宋
【日与故人违】《涂中遇雪寄希深》梅尧臣·宋
【长与故人违】《偶作二首》赵蕃·宋
【幽期未与故人违】《发舟钱唐》李孝光·元
【却与故人违】《洪法寺别锦夫邃伯》何景明·明
【衣冠独与故人违】《送周德源南还兼柬沈仲律》倪岳·明
【穷居久与故人违】《寄刘有隆》史鉴·明
【迹与故人违】《答王公佩见寄》姚绶·明
【三秋重与故人违】《悯忠祠别门人张别驾仁夫》尹台·明
【况与故人违】《舟中怀彭诩》王称·明
【伤情忍与故人违】《送别归浙》李贤(原德)·明
【青山真与故人违】《旅馆秋日怀旧隐》萧端蒙·明
【一尊重与故人违】《金台留别》赵廷玉·明
【北来久与故人违】《和国子司业吴先生诗韵二首》邓林·明
【琴书长与故人违】《将入匡庐留别社中诸子》释今音·明
【浪游偏与故人违】《怀劳比部惟敏》陈履·明
【况与故人违】《下山别在明徵甫》黎民表·明
【幽怀久与故人违】《秋怀》姚哲·清
【如与故人违】《题自画山水》德敏·清
【如与故人违】《题画》戴梓·清
【如与故人违】《归燕》柯蘅·清
【翻与故人违】《雨后》茹纶常·清
【杜门久与故人违】《得张师石书却寄》金德嘉·清
【十年竟与故人违!】《施沄访山长在厦用「寄郑养斋原韵」作诗二首寄赠,并索和章;仍用原韵奉呈》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分与故人违】《重九病居癸巳》宗远崖·近现代
【故人岁晚惜分违】《次韵荅徐子容学士见怀三首》文徵明·明
【故人惜睽违】《赋得灯前细雨赠别郑浮丘雨字韵》高柄·明
【明朝空惜故人违】《秋夜送梁舍人奉使便道归岭南》高岱·明
【惜与古人违】《怀侣桐》谢龙升·近现代
【惜与幽人别】《题任处士幽居》朱庆馀·唐
【惜与故人别】《访赵悟莲晚归》左锡嘉·清
【说与故人应惜别】《邵伯埭送驾后归舟即事二首》查慎行·清
(类似词句)当路谁相假
【当路谁相假】《春日山行集唐二首自遣》熊东遨·当代
【呜呼世路谁相假】《还马歌》戴亨·清
【云路谁相假】《酬友见访》吴未淳·近现代末当代初
【当路断无相假借】《观棋长吟》邵雍·宋
(类似词句)知音世所稀
【莫道知音世所稀】《送杨琴士》王鏊·明
【知音若我世所稀】《江上闻笛》张煌言·明
【知音世所稀】《重别叶公士》陈邦彦·明
【慢惆怅知音世所稀】《沁园春 垆头送潘镜如归新昌》丁之翘·清
【莫谓知音世所稀】《丁亥季夏与中华诗词研究院诸子雅集西安大唐芙蓉园次老杜曲江二首韵》熊盛元·当代
【宛转清音世所稀】《鸲鹆》李东阳·明
【知止遗荣世所稀】《送分司少卿归洪井》文彦博·宋
【久知此味世所稀】《题朱季岳画菜》王洪·明
【流水知音举世稀】《赠僧演若海》李龏·宋
【世间知音稀】《古意二首》王义山·宋末元初
【自伤世路知音稀】《送游宗谦之吴谒王长公》佘翔·明
【莫叹知音举世稀】《挽西湖道人》王佐(汝学)·明
【但恐人世知音稀】《拟韩昌黎山石》毓俊·清
【知音世果稀】《文信国祠》钱大昕·清
【流传世上知音稀】《月夜闻笛》宋育仁·清末近现代初
【流水知音此世稀】《寄赠听风楼主李生瑚琏质书学有深功文壁精神见山阴法乳融楼藏人海裹心在玉壶中且待秋风至与君同听风一九七六年次韵奉和刘伟山兄隆冬瑞雪呵冻命笔之作》余菊庵·当代
【知音世所希】《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陆云·魏晋
【知音世所绝】《霜天晓角》吕岩·唐
【知音世所希】《文选集句寄慎思交代学士慎思游岳老夫守舍叙述游旧慎问交承与夫舍舟登陆之策俱在此矣》孔平仲·宋
【知音世所难】《古意》彭孙贻·明末清初
【知音世所希】《题席允叔山房》屈大均·明末清初
【知音世所希】《感遇》华龙翔·清
【知音世所希】《怨歌行》方惟寅·清
(类似词句)还掩故园扉
【方掩故园扉】《饯谢文学离夜诗》虞炎·南北朝
【故园应掩扉】《闻蝉》朱熹·宋
【岂容常掩故园扉】《送蹇武选子修使秦中便道还巴郡》谢榛·明
【芳草故园半掩扉】《丁未除夕次郑谏议于野韵》黄廷用·明
【只应长掩故园扉】《送侯商丘以僧服奉母榇还中州》释今严·明
【深掩故园扉】《西林晚归》彭孙贻·明末清初
【归掩故园扉】《禾水别诸弟作》彭孙贻·明末清初
【那堪长掩故园扉】《和南强过新居韵》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
【还到故园扉】《铜陵江上对月》罗伦·明
上一篇:此庵有佳士,物我两相忘;人世红炉热,渠心秋水凉;绮罗无弄著,藜藿 | 明·周瑛 题湛庵为戴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