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②行泪,遥寄海西头。
--- 唐·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按】① 一作:听 ② 一作:数《王孟诗评》:
“一孤”似病,天趣自得。大有洗炼,作率尔得者。《唐诗镜》:
三、四意象逼削。《唐诗别裁》:
孟公诗高于起调,故清而不寒。《唐诗三百首补注》:
二十字可作十五六层,而一气贯注,无斧凿痕迹(前四句下)。《唐宋诗举要》:
健举,工于发端,(首联下)。旅况寥落,情景如绘(“月照”句下)。情深语挚(末句下)。《唐诗鉴赏辞典》:
桐庐山:即桐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海西头:指扬州。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我们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看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肯定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余恕诚)(类似词句)山暝闻猿愁
【山暝昼闻猿】《至五龙宫》区大相·明
(类似词句)沧江急夜流
【沧江急夜流】《江门与楚使留别集唐句》陶益·明
【卧听双江急夜流】《宿伏龙观》宋育仁·清末近现代初
【山江夜流急】《荆门夜泊》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门外沧江日夜流】《吴中作》释行海·宋
【惟有沧江日夜流】《江上曲八首》刘基·元末明初
【沧江日夜流】《题墨兰》刘崧·元末明初
【卧听沧江日夜流】《卧佛岩》胡德琳·清
【沧江流正急】《渡峡》黎民表·明
(类似词句)风鸣两岸叶
【芦叶萧萧两岸鸣】《金陵八景 龙江夜雨》史谨·明
【风前两岸叶】《宿江边阁》陈昂·明
【落叶秋风两岸声】《阶生仲阶两表弟归自秣陵时母舅以司成郎移北御史中丞务携九表弟北上阶生兄弟挈家南归过予皖寓予招同三祖寺集一日便归岭》梁朝钟·明
【一夜西风两岸叶】《金蕉叶 蜀山渡泊舟》姚燮·清
【两岸秋风槲叶低】《双溪途中作》黄学海·清
【风鸣岸叶潮初落】《拟卢允言晚次鄂州》王恭·明
(类似词句)月照一孤舟
【清淮明月照孤舟】《行次寿州寄内》欧阳修·宋
【萧萧山月照孤舟】《曲江夜泊》林如楚·明
【一天明月照孤舟】《送朱先生北上》朱谏·明
【秦淮寒月照孤舟】《金陵怀古》董纪·明
【江月照孤舟】《送钱圣桢赴佟方伯楚幕之招》元志·清
【海月照见苍烟吹笛之孤舟】《与王禹卿泛舟至平山堂即送其之临安府》姚鼐·清
(类似词句)建德非吾土
【已知建德非吾土】《重九》鲁渊·元末明初
【建德非吾土】《感怀诗(四十首有序)》桑悦·明
【仍知建德非吾土】《送建德尹蒋文广致政还光福》王鏊·明
(类似词句)维扬忆旧游
【忆旧游滇蜀淮扬】《行香子·题雪桥诗稿》田遨·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还将两行泪
【还将两行泪】《客中秋雨接家书寒衣二首》蒋葆元·清
【凭将两行泪】《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岑参·唐
【只将两行泪】《吴节妇》吴宽·明
【不将两行泪】《疾亟口占》翁同和·清
【都将两行泪】《枕上 时弟履坦字道平殁,年仅二十 乙丑》徐震堮·近现代末当代初
【还将两袖泪】《别薛岩宾》李商隐·唐
【又还将两袖珠泪】《塞垣春 大石》周邦彦·宋
(类似词句)遥寄海西头
【聊寄海西头】《答陈如见寄》欧必元·明
【谁寄海西头】《意难忘 秋闺》毛重芳·清
【怜君遥在海西头】《寄青海蕴平》单人耘·近现代
【三峰遥望海西头】《丙辰春感八首四叠少陵秋兴韵》钱仲联·近现代末当代初
上一篇:山雨抽帆野色昏,琳宫销歇断垣存;连江烟树迷吴苑,倚枕风涛入海门 | 清·吴茝 雨中还山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