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王孟诗评》:
刘云:每以自在相凌厉者,极是。《瀛奎律髓》:
此诗句句自然,无刻划之迹。《升庵诗话》:
孟集有“到得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刻本脱一“就”宇,有拟补者,或作“醉”,或作“赏”,或作“泛”,或作“对”,皆不同,后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唐诗摘钞》:
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王、孟并称,意尝不满于孟。若此作,吾何间然?结句系孟对故人语,觉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于言外。《增订唐诗摘钞》:
“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无味矣。《唐诗成法》:
以古为律,得闲适之意,使靖节为近体,想亦不过如此而已。《唐诗别裁》:
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网师园唐诗笺》:
野景幽情(“把酒”句下)。《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一意淡,结作小致。虽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异使,对句亦逸,“就”字新。《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字字珠玉,“就”字真好。纪昀: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唐诗近体》:
通体朴实,而语意清妙。《唐诗鉴赏辞典》: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别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叹。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余恕诚)(类似词句)故人具鸡黍
【故人具鸡黍】《赭山承庆报慈禅院刘希范资政坟寺张参预为神道碑》葛胜仲·宋
【故人具鸡黍】《途中即事》李之世·明
【故人鸡黍新具】《水调歌头 车过黄河寄石城诗友》熊东遨·当代
【厨人具鸡黍】《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孟浩然·唐
【当遣何人具鸡黍】《瓜洲谢李德载寄蜂儿木瓜笔》张耒·宋
【鸡黍家人具今夕】《题画山水歌》郑东·元
【北溪庄人具鸡黍】《????隍舟行纪事二十韵》林熙春·明
【庖人具鸡黍】《初冬途遇高香亭二尹招饮师竹处转至王宅》许传霈·清
【多感主人鸡黍具】《木兰花 春游记事 晚至》蔡淑萍·当代
【愧循故事具鸡黍】《登金鸡山展先大父墓呈林参戎亮光时参戎驻防山上》姚燮·清
【还乡鸡黍故人期】《表弟章廷评得象知邵武军归化县》杨亿·宋
【鸡黍欣留故人饭】《送孙子肃子仪兼寄子进》赵蕃·宋
【故人鸡黍情】《次韵斯远同过智门茂草之中独剪春罗花炯然》赵蕃·宋
【殷勤鸡黍故人心】《示赵彦和》王庭筠·金
【鸡黍同盟忆故人】《次潘北山郑叔允韵》朱希晦·元
【故人鸡黍约】《泖塘夜思》邵亨贞·元末明初
【故人鸡黍花城日】《送湛改孺取道桂平访李亮寅明府便之湖广》黎崇勚·明
【故人鸡黍自堪悦】《五月五日过新安冯明府招集柳将军庙时诸葛邓二君俱以董河役适至》卢龙云·明
【须知鸡黍故人心】《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岳正·明
【千里故人鸡黍约】《临江仙》方于鲁·明
【鸡黍故人如不薄】《上元后二日韩孟郁李烟客同吴人卢一清过访江村有赋》李孙宸·明
【故人鸡黍约】《访陈时律》樊阜·明
【还赴故人鸡黍约】《忧患中哭沧江兄》解缙·明
【鸡黍故人期】《晚过蠡西旧宅与客小坐二首》郭谏臣·明
【故人鸡黍日从容】《长夏无事避暑山园景事所会即成微吟得二十绝句》王世贞·明
【故人鸡黍得重陪】《扫旧日山房》邓云霄·明
【故人鸡黍此重陪】《答朱用晦》黎民表·明
【鸡黍故人尽】《澉行》彭孙贻·明末清初
【鸡黍故人多宿草】《依韵酬百旃》彭孙贻·明末清初
【最难忘故人鸡黍;】《挽叶祖圭联》待考·清
【故人鸡黍】《瑞龙吟》况周颐·清
【忽忆故人鸡黍地】《秋晚由沛至丰车中书所见时经和庵家不得过访怅然忆之》童钰·清
【坟成鸡黍邀故人】《寄题谢颂臣先生生圹》赖绍尧·清
【莫负故人鸡黍约】《貂裘换酒 彭县赠向君南皋,名步瀛,戊戌进士,官至贵州劝业道》李炳灵·清末近现代初
【故人鸡黍局】《临江仙·犹记词三十首之八,戊子秋作于般阳》邹韬·清末近现代初
【鸡黍故人情】《访痴仙山庄即事》陈瑚(沧玉)·清末近现代初
【城中故人鸡黍约】《楼望绝句》陈三立·清末近现代初
【鸡黍还输故人乐;】《挽叶石农先生李戆》黄式苏·近现代
【定邀鸡黍故人家】《香宋师赐和知剑霜将迎师至自流井并约缓衡及馀同往》江庸·近现代
【依约故人鸡黍】《绿意 春暮送客》谢觐虞·近现代
【故人鸡黍】《秋夜雨》冯永军·当代
(类似词句)邀我至田家
【邀我至田家】《郊行集句》仇远·宋末元初
(类似词句)绿树村边合
【绿树村边合;】《集句对联》待考·近现代
【几树村边合】《忆友人村居》鹿林松·清
【绿树莺边合】《定慧别业次韵陈子中》释绍嵩·宋
【绿树村村合】《北归四月一日舟至市泾》张翥·元
【绿树蛮村合】《独卧》潘希曾·明
【绿树村边谢豹啼】《送大理张卿》顾况·唐
【绿树村边停醉帽】《自上灶过陶山》陆游·宋
【年来绿树村边月】《缺题》陈嘉谋·明
【绿树村边白鹭沙】《失题十二首》张弼·明
【绿树村边茆舍】《书山水图为希召作》王恭·明
【村边绿树浓如画】《雨余野眺》安治·清
【绿树村边路曲盘】《过阳朔吊曹邺故宅》郑献甫·清
【绿树村边唤妇鸠】《宿苏波桥感赋为兰仪营葬地》庞俊·近现代
(类似词句)青山郭外斜
【郭外青山带势斜】《访唐尉》许景衡·宋
【青山郭外斜】《萧山口占》释绍嵩·宋
【户外青山郭外斜】《赠殷山人》沈野·明
【郭外青山斜抱村】《答子安游定山黉塔湾诗仍叠前韵》陈文纬·明
【梦到青山郭外斜】《和香宋先生韵三首(录二)》庞俊·近现代
【惆怅青山绕郭斜】《宛陵秋晚》胡宿·宋
【入画青山绕郭斜】《道经旧游有感》佘光裕·明
【十里青山带郭斜】《山居着野服》孙一元·明
【青山背郭斜】《刘润州邀游甘露》王野·明
【湖上青山绕郭斜】《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李攀龙·明
【青山绕郭斜】《初夏》蔡文范·明
【青山斜带郭】《吴门即景》郑岳·明
【十里青山斜带郭】《暮春邀社友游东山》郑岳·明
【绕郭青山一带斜】《浣溪沙》姚鹓雏·近现代
【青山罗郭外】《春昼睡起偶书二首》张嵲·宋
【郭外青山故挽留】《送韦子骏赴中书舍人召》李光·宋
【郭外青山招晓出】《四月十日遇周永昌二首》马定国·金
【郭外青山招太白】《寓太平州和壁间旧题》何景福·元
【郭外青山旧结庐】《次韵郯九成见寄》倪瓒·元末明初
【绿树青山郭外村】《题画》贡性之·元末明初
【郭外青山常自拥】《登太白西楼》杨复一·明
【郭外青山少】《送曹判官苏州治水二首》李昌祺·明
【郭外几青山】《游七星岩和李使君》李聪·明
【郭外青山路】《春日从支山入天平》皇甫汸·明
【郭外青山数里遥】《立夏日至虎丘》皇甫汸·明
【郭外青山晓】《广昌留别城中人士》林大春·明
【青山郭外倚云偏】《游南安东山寺》王弘诲·明
【郭外青山探几回】《送夹山舅令太原》袁宏道·明
【青山郭外丘】《初至太平有作》许国佐·明
【郭外青山好】《登北固山》闻人诠·明
【郭外青山绕】《道场山纪游》陈履·明
【郭外青山竹木蕃】《杜坞怀古》华黄·清
【楼外青山郭外田】《留星侯度岁》吕汝修·清
【青山郭外楼】《南柯子》庄盘珠·清
【郭外青山湿翠微】《彰化八景》秦士望·清
【郭外青山望处微】《小楼晚望》管绳莱·清
【迢递青山郭外遮】《村居》缪汝梅·清
【郭外青山如梦里】《楼上对月》黄景仁·清
【莱阳郭外足青山】《无题》洪存恕·近现代
【郭外青山云外绕】《蝶恋花 秋日游惠麓》孙肇圻·近现代
【郭外青山云乱叠】《木兰花 壬午端阳诗人节上冯公》蔡淑萍·当代
(类似词句)开筵面场圃
【开轩面场圃;】《琼州苏公祠观稼轩联》朱采·清
【开轩面场圃守拙归田园】《超庐小园其二》林逊之·近现代
【准拟开筵落场圃】《次韵荅蘅圃》朱昆田·清
(类似词句)把酒话桑麻
【把酒话桑麻】《屡丰亭联》刘某·近现代
【倘把酒话桑麻】《挽叶石农先生李戆》黄式苏·近现代
【也话桑麻也把酒】《咏农人之乐》王瑞甫·近现代
【一城把酒话桑麻】《丁卯秋旋里观菊》何永沂·当代
【邻翁把酒话桑麻】《鹧鸪天》金鉴才·当代
【闲将樽酒话桑麻】《春日遣怀》华岭·清
【最怜樽酒话桑麻】《全州道中赠友》缪琪·清
(类似词句)待到重阳日
【待到重阳日】《九月一日过刘氏昆弟对菊》何景明·明
【祗应待到重阳日】《次三老阁前迎春草》梁储·明
【何时得到重阳日】《鹧鸪天》周紫芝·宋
【节到重阳日】《甲辰婺女道中过重九》曾丰·宋
【如何得到重阳日】《菊》钱昭度·宋
【才到重阳日】《早菊》许传霈·清
【若待重阳日】《咏新菊》姚合·唐
【待看三展重阳日】《林山腴移居东邻有诗志喜和而贺之二首》方鹤斋·近现代
【待到柴门重扫日】《云溪归隐图》朱同·明
【待到重阳不开放】《问田尉公俞丐菊栽》李新·宋
【待到重阳】《天香》奕绘·清
【容易重阳待到】《暗香疏影 九日怀故园桂树》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待到重阳后】《金缕曲二首》陈述元·当代
(类似词句)还来就菊花
【无酒还来就菊花】《九日世杰见赠茶叶赋谢兼寄纫诗》黄松鹤·近现代末当代初
【来就菊花尊】《答陈常父戴安仲约村游不果之作各用其韵》欧必元·明
【故人来就菊花肥】《汤尔和学博以考索医术来欧过伯尔尼见访与同登古尔敦晚眺》汪荣宝·近现代
【暮雨还来打菊花】《宛陵秋晚》胡宿·宋
【还来应就菊】《用少陵寄李白二十韵留别李少府白倩》沈梧·清
【可许还来就菊不】《同过友人村居》谢照·清
上一篇:忆昔侍笔砚,群籍纷披搜;我母时禁止,夺书或父尤;父时告我母,曾闻 | 清·张印 读班大家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