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①雁声。
--- 唐·李颀 送刘昱

【按】① 一作:南《批选唐诗》:
情境无着,凄寂可念。《汇编唐诗十集》:
仲言云:意不甚超,辞极精雅。《历代诗法》:
寄兴空虚,相赏在毫素外。《唐贤三昧集笺注》:
五七言凑成短古、好模范。《唐贤清雅集》:
转折有神,无迹可称,一片宫商。《昭昧詹言》:
天地间别有此一种情韵。《唐诗鉴赏辞典》:
刘昱不知何许人,从诗中可考见的,他与李颀是朋友,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八月间,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其时,“北风吹五两”。五两,是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谁是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即九江,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又愿意风行水宿呢?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末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沈熙乾)(类似词句)八月寒苇花
【八月桂花寒】《白涧滩》彭孙贻·明末清初
【八月寒花思妇肠】《和性道人咏蟋蟀》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秋江浪头白
【秋江白水浪花粗】《郢州城西》马定国·金
【秋江浪白秋风急】《题王晋卿江山归棹图》胡俨·明
(类似词句)北风吹五两
【北风吹五两】《贾客词》俞汝舟妻·明
【北风吹五两】《辽海舟中》释今无·明
【北风吹五两】《次淮上寄乐寅》刘应陛·清
【南风吹五两】《夕次竟陵》张祜·唐
【南风吹五两】《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王维·唐
【帆上风吹五两斜】《送陈郎中还京兼过九江新宅》曾巩·宋
【政喜南风吹五两】《送郭彦昭归吴中》郑东·元
【回风吹五两】《送叙班刘南奎还临江省亲》胡奎·元末明初
【忽见西风吹五两】《富春舟中》佘翔·明
【何日南风吹五两】《十月十日值风回住东光有怀括苍叶槎庵夷陵王方山二年兄先是二君与予方舟而行舟轻夺流先去今闻在沧洲上下度至张家湾则涣而复合矣诗以识意》区越·明
【紫楝风吹五两轻】《送齐经历还嘉禾》徐溥·明
【西风吹五两】《高邮湖》汪坦·明
【微风吹五两】《送章元师之汴梁》袁华·明
【南风吹五两】《留别家尔周友龙两弟及沈子椒园时三人同馆高少司寇宅》查慎行·清
【朔风吹五两】《泊磊石》熊绍庚·清
【东风吹五两】《西洲曲》顾大申·清
【轻风吹五两】《过钓台》黄景仁·清
【风吹五两鹤飞疾】《淮上晓发》黄景仁·清
【五两头平北风急】《渡浙江》卢纶·唐
【北风吹雨两鬓湿】《崇仁县》孙觌·宋
【两夜北风吹石裂】《登頫江三绝赵宰增为四复次韵答之 追和》陈造·宋
【北风吹过五湖滨】《送乌程王明府贬巴江》包何·唐
【北风五日吹江练】《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杨万里·宋
【北风吹堕五云翰】《荅寄延绥王中丞慎徵 其二》王世贞·明
(类似词句)谁是浔阳客
【不是浔阳送归客】《送李东苑》何巩道·明末清初
【不是浔阳江上客】《偶题》笪重光·明末清初
【不是浔阳江上客】《浪淘沙》梁启超·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鸬鹚山头微雨晴
【鸬鹚山头片云晴】《与李频诗》李绅·唐
上一篇:壮岁常为客,飘飘类转蓬;山河千古在,登眺几人同;云树边沙绿,烟花 | 明·倪谦 赠姚惟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