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粉妍腻质,细琼交翠柯。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罗③。烟含胧胧影④,月泛鳞鳞(一作鲜鲜)波。
鸾凤一已顾⑤,燕雀永不过。幽姿媚庭实,颢气爽(一作陵)天涯⑥。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托身仙坛上⑦,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⑧,日闻阳春歌⑨。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⑩痾。
--- 唐·元稹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次本韵)

【按】① 瑶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② 立:原作“粒”,据蜀本、杨本、董本、英华、全诗一作:改。蹉跎:跌倒,倒伏。《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阪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③ 《箫韶》:舜乐名。《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孔颖达疏:“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备也。”此处形容风吹过竹丛所发出美妙之声响。④ 含:蜀本、英华作“涵”。⑤ “鸾凤”句:《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玄英疏:“练实,竹实也。”《庄子·秋水》:“鹓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⑥ 颢气:秋天之气。《吕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爽:卢本、钱校、英华、钱校、全诗一作:“陵”,季本一作:“凌”。⑦ “托身”句:《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子乃树之竹,是曰竹林。”⑧ (音閤)。(天籁:自然界天然之声响。《庄子·齐物论》:“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疏:“籁,箫也。……夫箫管参差,所受各足,况之风物,咸禀自然。”合:蜀本、卢本、杨本、全诗、英华下有小注“音閤”)⑨ 《阳春歌》:战国宋玉《对襄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郢,春秋战国时楚国之都城。⑩ 一作:沈,一作:卧(类似词句)亭亭霄汉近
【鸑鷟亭亭霄汉斜】《重入武彝》佘翔·明
【亭亭霄汉上】《彭蠡湖中望匡庐山》彭孙遹·清
【亭亭霄汉间】《没字碑》高孝本·清
(类似词句)月泛鳞鳞波
【波泛碧鳞鳞】《长相思 岳州元日》周之琦·清
【月摇波影鳞鳞碧】《王丰甫待制会宴湖亭》李纲·宋
【波月光鳞鳞】《移舟》黄玠·元
(类似词句)托身仙坛上
【满身花雨上仙坛】《雨中隐仙庵看桂赠王朴山鍊师》李振钧·清
(类似词句)灵物神所呵
【暴殄天物神所呵】《海南多鹿豨土人捕取率以夜分月出度其要寝则合围而周阹之兽无轶者余寓城南户外即山林夜闻猎声旦有馈肉者作夜猎行以纪之》苏过·宋
【自来灵物神呵护】《古剑歌为明书宗蕴赋》周叙·明
(类似词句)日闻阳春歌
【更闻歌者尽阳春】《和孙元规资政游园》徐积·宋
【闻歌白雪阳春曲】《山水小景为孙太常题》鲁铎·明
【他日阳春白雪歌】《赠闻人必大》释绍嵩·宋
【他日阳春白雪歌】《师节受业师慈慧公喜草书得海老琴诀之妙以医隐于会稽比以草书四诗招师节归山师节次其韵报之余亦为赋四首》饶节·宋
上一篇:昨朝偶得碧琳腴,不敢濡唇畏暑涂;雨过凉生襟袂爽,不妨倾倒且踟蹰 | 宋·吴芾 喜雨三首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