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①。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一作擅)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一作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谟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②。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一作在途)中。百官队仗避岐薛③,杨氏诸姨④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⑤,御路犹(一作独)存禄山过。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一作言)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一作闼)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⑥,不到离宫门久闭。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一作前)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⑦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敧倾基(一作台)尚在(一作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一作鸟)啄风筝碎珠玉。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一作动),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一作向)傍人因恸哭,却出(一作立)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一作至)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一作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⑧杨与李。庙谟(一作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一作谟)休用兵。
--- 唐·元稹 连昌宫词

【按】① 一作:小年选进因曾入② 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③ 岐王范、薛王业,明皇之弟④ 贵妃三姊,帝呼为姨,封韩、虢、秦国三夫人⑤ 天宝十三年,禄山破洛阳⑥ 肃、代、德、顺、宪、穆⑦ 一作:去年因敕使⑧ 一作:忆得依稀《旧唐书·元稹传》:
长庆初,(崔)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词》等百馀篇奏御,穆宗大悦。《潘子真诗话》:
《津阳门诗》、《长恨歌》、《连昌宫间》俱载开元、天宝间事。微之之词不独富艳,至“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委任责成,治之所兴也。“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险诐私谒,无所不至,安得不乱?稹之叙事,远过二子。《岁寒堂诗话》:
《长恨歌》在乐天诗中为最下,《连昌宫词》在元微之诗中乃最得意者,二诗工拙虽殊,皆不若子美(《哀江头》)诗微而婉也。《容斋随笔》:
元微之、白乐天,在唐元和、长庆间齐名,其赋咏天宝时事,《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之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优劣论也。然《长恨歌》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不若《连昌宫词》有监戒规讽之意。如云“姚崇宋璟作相公……五十年来作疮瘠”。其末章,及官军讨淮西“乞庙谋”、“休用兵”之语,盖元和十一二年间所作,殊得风人之旨,非《长恨》比云。《批选唐诗》:
长歌当泣,其斯之谓。《四友斋丛说》:
初唐人歌行,盖相沿梁陈之体,仿怫徐孝穆、江总持诸作,虽极其绮丽,然不过将浮艳之词模仿凑合耳,至如白太傅《长恨歌》、《琵琶行》、元相《连昌宫词》,皆是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使今世人读之,犹可想见当时之事,余以为当为古今长歌第一。《艺苑卮言》:
《连昌宫辞》似胜《长恨》,非谓议论也,《连昌》有风骨耳。《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陈彝曰:何物老翁,醋善形容冷景!发端叙事,有点缀;“往来年少”二语,有关系,有感慨;“尘埋粉壁”二语,有前热闹,必有此冷落;“我闻此语”二句,着此启下致乱之由;“庙谟颠倒”二语,收煞得斩截。“不遣子孙耕”,望幸念头;“努力庙谟休用兵”,此语是大主意。唐孟庄曰:述得真,有照应。“东都破”四句,向日炫转荧煌者安在?“却寻家舍”句,“宫边”字有着落。前言太真同凭阑干,后将上皇、太真分说两段,是作文有生发处。答上“太平”问,历数致乱人,论开元治乱详矣。妙在不杂己意,俱是老人口中说出。《诗辩坻》:
《连昌宫问》虽中唐之调,然铺次亦见手笔。起数语自古法。“杨氏诸姨车斗风”,陡接“明年十月东都破”,数语过禄山,直截见才。俗手必将姚、宋、杨、李置此,逦迤叙出兴废,便自平直。“尔后相传六皇帝”一句,略而有力,先为结语一段伏脉。于此复出“端正楼”数语,掩映前文,笔墨飞动。后追叙诸相柄用,曲终雅奏,兼复溯涧有致,姚、宋详,杨、李略。通篇开阖有法,长庆长篇若此,固未易才。《唐诗快》:
通篇只起手四句与中间“我闻”二句、结语一句是自作,其馀皆借老人野父口中出之,而其中章法承转,无不妙绝,至于盛衰理乱之感,又不足言。一篇绝大文字,却如此起法,真奇(首二句下)。接法奇(“宫边老翁”句下)。宛然如见(“上皇正在”二句下)。接法又奇(“初过寒食”句下)。忽接此语,大是扫兴。然有前半之燥脾,定有后半之扫兴。天下岂有燥脾到底者乎(“明年十月”句下)?此处才一应起句(“去年敕使”句下)。《载酒园诗话又编》:
《连昌宫辞》轻隽,《氏恨歌》婉丽,《津阳门诗》丰赡,要当首白而尾郑。顾前人诸选,惟收元作者,以其含有讽谕耳。《中晚唐诗叩弹集》:
已上写天宝盛时及禄山乱后事。此下言致乱之由(“夜夜狐狸”句下)。允此下言宪宗削平僭叛,有休兵息民之望(“今皇神圣”句下)。《唐诗别裁》:
秽琐(“念奴潜伴”句下)。尚在禁烟,故下云“特敕”(“须臾觅得”句下)。禄山之乱说得太轻(“御路犹存”)。此一段神来之笔(“荆榛栉比”四句下)。结似端重,然通篇无黩武意,句尚无根(末句下)。诗中既有指斥,似可不选。然微之超擢因中人崔潭峻进此诗,宫中呼为“元才子”亦因此诗。又诸家选木与《长恨歌》、《琵琶行》并存,所谓“元白体”也。故已置而仍存之。《养一斋诗话》: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恃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此南北曲中猥亵语耳,词家不背道此,而况诗哉!然元之诗品,又不逮白,而《连昌宫词》收场用意,实胜《长恨歌》。艳《长恨》而亚《连昌》,不知诗之体统者也。《岘佣说诗》:
元微之《连昌宫词》亦一时传颂,而失体尤甚。如“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请郎宿”,宫闱丑事,播之诗歌,可谓小人无忌惮矣。《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写宫中无法禁,而沈德潜以为亵,何也(“念奴潜伴”句下)。《元白诗笺证稿》:
元微之《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其篇首一句及篇末结语二句,乃是开宗明义及综括全诗之议论,又与白香山《新乐府序》所谓“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者,有密切关系。乐天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殆指此类欤?至于读此诗必与乐天《长恨歌》详悉比较,又不俟论也。总而言之,《连昌宫词》者,微之取乐天《长恨歌》之题材依香山《新乐府》之体制改进创造商成之新作品也。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森似束:指竹子丛密,如同扎成一束束的。森:森森然,密貌。
〔2〕千叶桃:碧桃。簌(su速)簌:花纷纷落下貌。
〔3〕小年:年少时。
〔4〕上皇、太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望仙楼 ,本在华清宫,此是作者的想象。
〔5〕炫转荧煌:光彩闪烁。
〔6〕备言:说尽。
〔7〕寒食: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为寒食节。唐俗在此前后三天禁火。
〔8〕贺老:指玄宗时以善弹琵琶闻名的一个艺人,名贺怀智。压场屋:即今“压场”意。唐人称戏场为场屋。
〔9〕此句诗人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娼。善歌。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大呼于楼上:欲遗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诸郎:侍卫或其他艺人。
〔10〕特赦:因禁火,故特许燃烛。
〔11〕掠削:稍稍理一下,旋装束:马上就装束停当。
〔12〕九天:宫中。二十五郎:分王李承宁善吹笛,排行二十五。吹管逐:即吹管伴奏意。
〔13〕逡巡:指节拍舒缓貌。大遍:相当于“一整套(曲子)”的意思。凉州:曲调名。彻:完了,终了。色色龟(qiu秋)兹:各种龟兹乐曲。轰录续:陆续演奏。
〔14〕李慕句下自注云:“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诣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玄宗异而遣之。”厌笛:按笛。
〔15〕大驾:皇帝的车驾。队仗:仪仗队。岐、薛:指玄宗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两人皆死于开元年间不与此时,这是诗人的误记。)
〔16〕杨氏诸姨:指杨贵妃的三姐姐。为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斗风:形容车行快。
〔17〕东都破:指安禄山占洛阳。安于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占洛阳,此是约言之。过:指安禄山叛军沿途的所造成的破坏。供顿:即供应。
〔18〕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19〕门:一作闼,指门中小门。
〔20〕六:应作五。
〔21〕玄武 :唐德宗时建,花萼楼:玄宗时建、
〔22〕斫:砍。
〔23〕栉比:象梳齿一样紧挨在一起。
〔24〕文窗:雕有花纹的窗子。窈窕:深貌。
〔25〕花钿:金属花片,妇女饰物。风筝:此指一种檐鸣器
〔26〕衙:正门。
〔27〕指似:同指示。
〔28〕姚崇、宋王景:皆开元年间贤相。燮理:调和。阴阳:代指社会秩序。
〔29〕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30〕庙谟:朝廷大计。疮有(wei 委):疮疤。
〔31〕吴蜀平:指平江南的李奇与蜀中的刘辟。
〔32〕深望幸:深深希望皇帝临幸东都。 《唐诗鉴赏辞典》:
连昌宫,唐代皇帝行宫之一,高宗显庆三年(658)建,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十九里。元和十三年(818),元稹在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任司马,写下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通过连昌宫的兴废变迁,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的因由。
全诗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从“连昌宫中满宫竹”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宫边老人诉说连昌宫今昔变迁。
前四句是一段引子,先从连昌宫眼前乱竹丛生,落花满地,一派幽深衰败的景象下笔,引出宫边老人。老人对作者的泣诉可分两层意思。
第一层从“小年进食曾因入”至“杨氏诸姨车斗风”,写连昌宫昔日的繁华盛况。
寒食节,百姓禁烟,宫里却灯火辉煌。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望仙楼上通宵行乐。琵琶专家贺怀智作压场演奏,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管笛,笙歌响彻九霄。李谟傍靠宫墙按着笛子,偷学宫里新制的乐曲。诗人在描绘了一幅宫中行乐图后,又写玄宗回驾时万人夹道歌舞的盛况。
第二层从“明年十月东都破”至“夜夜狐狸上门屋”,写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连昌宫从此荒废。安史乱平后,连昌宫也长期关闭,玄宗以后的五位皇帝都不曾来过。直到元和十二年,使者奉皇帝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在宫门开时老人跟着进去看了一会,只见荆榛灌木丛生,狐狸野兔恣纵奔驰,舞榭楼阁倾倒歪斜,一片衰败荒凉。安史乱后,玄宗依然下榻连昌宫,晚景凄凉。宫殿成为蛇燕巢穴,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当年杨贵妃住的端正楼,如今物是人非,再不见倩影了。
第二大段从“我闻此语心骨悲”至“努力庙谟休用兵”。通过作者与老人的一问一答,探讨“太平谁致乱者谁”及朝政治乱的因由。
诗中称赞姚崇、宋璟作宰相秉公选贤任能,地方长官清平廉洁,因而出现了开元盛世。姚、宋死后,朝廷渐渐由杨贵妃操纵。安禄山在宫里被贵妃养作义子,虢国夫人门庭若市。奸相杨国忠和李林甫专权误国,终于给国家带来了动乱和灾难。接着诗笔转而称赞当今宪宗皇帝大力削平藩镇叛乱,和平有望。结句,作者意味深长地点明主旨:祝愿朝廷努力策划好国家大计,安定社稷,结束内战,不再用兵。
这首诗针砭唐代时政,反对藩镇割据,批判奸相弄权误国;提出所谓“圣君贤卿”的政治理想。它含蓄地揭露了玄宗及皇亲骄奢淫佚的生活和外戚的飞扬跋扈,具有一定的历史上的认识意义。前代诗评家多推崇这首诗“有监戒规讽之意”,“有风骨”,把它和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同为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这首《连昌宫词》在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显然受到当时传奇小说的影响。诗人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又不囿于具体的历史事实,虚构一些情节并加以艺术的夸张,把历史人物和社会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写得异常鲜明生动,从而使主题具有典型意义。例如,有关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中的一段生活,元稹就不是以历史家严格实录的“史笔”,而是用小说家创造性的“诗笔”来描摹的。据陈寅恪的考证,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没有一起去过连昌宫。诗中所写,不少地方是根据传闻加以想象而虚拟。如连昌宫中的所谓望仙楼和端正楼,实际上是骊山上华清宫的楼名。李谟偷曲事发生在元宵节前夕东都洛阳的天津桥上,并不是在寒食节夜里连昌宫墙旁。其他如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等,都不出现在寿安县的连昌宫内或宫前。元稹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的事件集中在连昌宫内来铺叙,并且还虚构一些情节,用以渲染安史之乱前所谓太平繁华的景象,突出主题思想。从诗的自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对念奴唱歌、李谟偷曲等事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不知道的,他如此处理,实在是有意识地学习唐人传奇所常用的典型化方法来创作。这样一来,整首《连昌宫词》在某些细节上虽不符合具体的历史事实,但却形象地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至于诗中说到平吴蜀、定淮西等历史事件,则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浓烈的现实感。
这首诗的情节,写得真真假假,假中有真,真假相衬,互相对照。正如陈寅恪所指出的那样:“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连昌宫词》有独自的风格特色。
(何国治)(类似词句)连昌宫中满宫竹
【连昌宫中满宫竹】《夹竹桃》弘历·清
【连昌宫中满宫竹】《小梅花 感事括古语效贺东山体》陈维崧·清
【谁识连昌满宫竹】《题宣和御画》王庭圭·宋
(类似词句)又有墙头千叶桃
【又有墙头千叶桃】《夹竹桃》弘历·清
(类似词句)风动落花红蔌蔌
【风动落花红蔌蔌】《胡笳十八拍 第五拍》李纲·宋
【风动落花红簌簌】《天仙子 南郭看桃花》张令仪·清
(类似词句)太真同凭阑干立
【太真泣凭阑干立】《赋内阁芍药》陆粲·明
(类似词句)楼上楼前尽珠翠
【楼上楼前尽属花】《湖上漫兴四首 其二》张昱·元末明初
(类似词句)炫转荧煌照天地
【荧煌炫转烛天地】《汉杜陵五凤铜行灯槃歌》胡天游·清
【照炫转荧煌珠翠】《珍珠帘/真珠帘 琉璃帘》周密·宋
(类似词句)归来如梦复如痴
【如痴如梦复如醒】《示儿》舒岳祥·宋
【忠臣如梦复如痴】《咏史 皇甫嵩》陈普·宋末元初
【客怀如梦复如痴】《客中遇寒食二首》洪希文·元
【此心如梦复如痴】《清明日感怀》徐熥·明
(类似词句)初过寒食一百六
【初过寒食一百六】《夜游宫》贺铸·宋
【初过寒食一百六】《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陈孚·元
【初过寒食一百六】《客中思亲八首》江源·明
【寒食初过一百五】《寒食后一日作和林秀才》苏颂·宋
【前占寒食一百六】《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二绝》梅尧臣·宋
【阳春初过一百六】《寒食直史馆奉和同年李渔村太史兼呈同馆诸公》毛奇龄·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店舍无烟宫树绿
【金谷无烟宫树绿】《临江仙》辛弃疾·宋
(类似词句)夜半月高弦索鸣
【夜静月高弦索鸣】《秋夜闻弹箜篌》郭邦彦·金
(类似词句)贺老琵琶定场屋
【贺老琵琶先定场】《李伯时明皇按乐图》方一夔·宋
【贺老当年定场屋】《听曹道士弹琴二首》谢薖·宋
【贺老琵琶定老成】《赠吴人陈敬仲》陈维崧·清
(类似词句)念奴潜伴诸郎宿
【念奴潜宿伴诸郎】《益诸》杨瑟君·近现代
【潜伴诸郎宿】《菩萨蛮》庄棫·清
【潜伴诸郎宿】《念奴娇 吊太真》王士禛·清
(类似词句)春娇满眼睡红绡
【春娇满眼红绡泪】《高阳台》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满眼春娇睡未成】《海棠》彭孙贻·明末清初
(类似词句)掠削云鬟旋装束
【掠削云鬟妆束】《双双燕 咏镜中美人影和沈凤于》曹贞吉·清
(类似词句)飞上九天歌一声
【便上九天歌一声】《赠徐君图按曲图歌》程嘉燧·明
【飞上九天歌一曲】《木兰花/玉楼春》柳永·宋
【若教飞上九天歌】《答盈盈》王山·宋
(类似词句)李谟擪笛傍宫墙
【李摹擪笛傍宫墙】《题并笛图》杨维桢·元末明初
【更无人擪笛傍宫墙】《满江红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史达祖·宋
【擪笛傍宫墙】《渡江云 燕台游迹,阻隔十年感事怀人,书寄王午桥、李闰生诸友》蒋春霖·清
【记傍宫墙擪笛吹】《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杨柳枝·江南春柳词,借《尊前集》韵五十首,《花间集》韵二十二首,共七十二首》周岸登·清末近现代初
【擪笛傍宫墙】《高山流水 周仲眉室陈戊双夫人知音善画,尝取临川曲意作琅玕题名图竹数十竿,每竿使曲舍诸人题姓氏其上而留其一相待,并索词》汪东·清末近现代初
【欲傍宫墙来擪笛】《临江仙·雨中看花》黄光·近现代
【李谟侧足傍宫墙】《太真明皇并笛图》张宪·明
(类似词句)偷得新翻数般曲
【听彻新翻数般曲】《六么令》蔡伸·宋
【幸藉新翻数般曲】《药王庙还愿戏台联》倪星垣·清末近现代初
【偷得新翻禁中曲】《李谟吹笛歌》田锡·宋
(类似词句)万姓无声泪潜堕
【老鲛无声泪潜堕】《和徐荆州覆水歌》王世贞·明
【野老无声泪潜堕】《舟中无事戏拟古乐府杂体遗意十八首 战城南》邓云霄·明
(类似词句)荆榛栉比塞池塘
【甚池塘荆榛栉比】《贺新凉》陈衍·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文窗窈窕纱犹绿
【文窗窈窕鲛绡绿】《听筝》姚勉·宋
(类似词句)乌啄风筝碎珠玉
【鸟啄风筝碎珠玉】《四时词》刘淑颐·清
(类似词句)夜夜狐狸上门屋
【狐狸不得上门屋】《宁武刘夫人箭》胡延·清
(类似词句)我闻此语心骨悲
【我闻此语心自悲】《田家作》贯休·唐
【我闻此语心孔悲】《题王生瞻云图》童冀·明
【我闻此语心伤悲】《青山下望黄将军墓道》吴绮·清
【我闻此语怆心骨】《古松行》伍瑞隆·明
【我闻此语心骨惊】《畲客诗》徐震堮·近现代末当代初
【我闻心骨悲】《徐室女新华哀诗》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我闻此语重悲愤】《悯三子》邓林·明
【我闻此语心如摧】《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湖南界有感》李纲·宋
【我闻此语动夙心】《萧体乾谈江州陈氏柳堤》罗洪先·明
【我闻此语心为怡】《驻行营》弘历·清
【我闻此语心忉忉】《秋霖行》郑文焯·清
【我闻此语心咄嗟】《过访少如座中忽值雷电交作雨雹横飞闻朝阳城楼竟为雷火所毁便道往观归来赋此记之时壬寅夏四月二十二日也》顾太清·清
【我闻此语心独欢】《书来家弟遂已破贼大桥为志数语》黎士弘·清
【我闻此语心颜开】《游盘龙山歌答桃源洞天主人》王昌麟·近现代
【我闻此语心如捣】《烧炭女》刘凤梧·近现代
【我闻此语心若失】《达坂城风力发电站赋》蔡淑萍·当代
(类似词句)太平谁致乱者谁
【太平谁致乱者谁】《玄宗》郭之奇·明
【谁解垂衣致太平】《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周紫芝·宋
【谁为君王致太平】《抚古》晁说之·宋
【谁斩天骄致太平】《庐山双剑峰二首》朱熹·宋
【谁与苍生致太平?】《唐天宝宫词十五首 其十四》张昱·元末明初
【太平谁致塞尘空】《送汪廷器艮观》程敏政·明
【太平再致伊谁功】《仆碑行》程敏政·明
【谁息狼烟致太平】《甲子梦中 弘治十七年》韩邦奇·明
(类似词句)耳闻眼见为君说
【我将眼见为君说】《里山涧》王抱承·清
(类似词句)虢国门前闹如市
【君不见郑崇门前闹如市】《题岑氏心远亭》苏过·宋
【门前车马闹如市】《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至暮》陆游·宋
【累日门前闹如市】《秀碧峰禅僧坐化》朱朴·明
(类似词句)依稀忆得杨与李
【依稀忆得李宸妃】《李妃妆台歌》陈孚·元
【依稀忆得李青莲】《题古扇十柄 袁尚统蜀山行旅》弘历·清
上一篇: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隤色;欲识别后容, | 唐·元稹 和乐天秋题牡丹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