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 宋·朱敦儒 念奴娇 其二

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 ,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 ?”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在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 :“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 ”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 ”,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 ”,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 :“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在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在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 。“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在这里,他两袖清风 ,“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 ”,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 :“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深沉的感喟和对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
这首词写在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类似词句)飞入瑶台琼阙
【飞入瑶台银阙】《水调歌头 次东坡韵》张玉娘·元
【夫人飞入琼瑶台】《李夫人歌》李贺·唐
(类似词句)闲云收尽
【闲云收尽露乾端】《江阁夜坐》刘才邵·宋
(类似词句)洗尽凡心
【洗尽凡心】《念奴娇 垂虹亭》朱敦儒·宋
【洗尽凡心悦尘目】《游惠山二首》华锳·元
【凡心洗尽留香影】《水仙》王夫之·明末清初
【偏空阔洗尽凡心】《雪梅香》陆求可·明末清初
【洗尽凡心夜半钟】《幽居》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类似词句)满身清露
【满身清露】《念奴娇 和宋人中秋月韵》陈霆·明
【满身清露】《水龙吟 秋海棠》殷秉玑·清
【忘却满身清露在天涯】《虞美人》蒋春霖·清
【满身清露立银塘】《西子妆 白莲》邓瑜·清
【清露满身明洁】《疏影 菊影》顾光旭·清
【满身清露斓斑】《凤箫吟 和霞庵閒行宝云道中遇雨作春雨连旬,人方闭户高眠,我独冲寒卖技,不独翘首宝云,如在天上已也》杨玉衔·清末近现代初
【满身清露倚栏干】《素琼表妹示和其师华西洲先生消夏十八首次韵和之(录十)》温倩华·近现代
【已多时满身清露】《金缕曲》王陆一·近现代
【满身清露】《念奴娇 中秋寄内》张伯驹·近现代末当代初
【满身清露】《秋霁 中秋同韵绮鹤孙西明泛舟昆明湖赏月迟景荣吹笛王瑞芝操弦和之》张伯驹·近现代末当代初
(类似词句)冷浸萧萧发
【短发萧萧襟袖冷】《念奴娇》卢炳·宋
【瑶光冷逼萧萧发】《中秋联句》吴浚·宋
【翠影萧萧冷梳发】《清江引用苏养直韵示王觉民》王之道·宋
【毛发萧萧冷】《卜算子 景泰山次韵东坡三首》葛长庚·宋
【林冷发萧萧】《郊墅杂赋(十六首)》高启·明
【海风萧萧云发冷】《夏夜暑甚不寐》薛蕙·明
(类似词句)明朝尘世
【明朝尘世应誇取】《黎惟敬内翰自南海访余吴兴登岘山分韵 得蘋字》王世贞·明
【尘世明朝应诧说】《甲申中秋夕成伯寅叔孟嘉复携酒弇园楚人李惟祯来不疑辈在焉颇具歌吹之乐得一首》王世贞·明
上一篇:映座丰神独冠俦,长安子弟太原裘;罗浮郡县经流寓,丰镐家山作梦游 | 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 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