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 宋·贺铸 生查子三首 其三 陌上郎

此词运用将物拟人、以物语言已情的手法,以“橹语”谴责、批判了玩弄女性的负心之徒,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女子予以深切同情。
起首两句,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沧江烟雨送别图。在一派烟雨之中,那艘轻捷的船儿离开渡口,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茫的远方。这里,词人没有直接去写送者和行者,更没有直接去写送者的悲恸和行者的决绝,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组成的浑茫开阔的图画把二者都包容在其中。词人在“度”之前加一“径”字,大有深意,尤言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绵婉;即使是气候恶劣,雨急浪险,船还是一点也不犹豫,一点也不留恋地径直而去。
以下两句,词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双橹(即橹)摇动时连续而又低沉的鸦轧声当作触媒,产生“荒诞”而又入情的设想。连这本无生命,本无感情的“双橹”
过片为“橹 ”“人语”之内容,实际上也就是词人的内心独白 。前两句用典 ,以对偶句出之。刘向《列女传》:鲁人秋胡外出作官,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悦之,以金引诱,遭妇坚拒,回家后始知为其妻。这里借秋胡以指那些用情不专、二三其德的男了。又《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太平州·当涂县》载:“望夫山,在县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岁不还 ,其妻登此山望失,乃化为石。”这里指纯朴坚贞、忠于爱情的妻子。这两个各自独立完整的故事 ,现在被词人借双橹之“口”把二者并列在一起,顿时就产生极为强烈的效果 :一方无行,一方痴情;一方薄幸,一方坚贞。最后两句,以反诘的形式诚挚委婉地劝慰负心汉,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词人在“何物系君心”这一问之中,已经包含了对负心丈夫的谴责。接着,又以家中还有刚刚能够扶着床沿走路的三岁女儿来进行再一次的劝喻,感情色彩更加强烈。(类似词句)径度沧江雨
【连朝风雨度沧江】《盐城初夏,雨中诵“不知春去几多时,纱窗几点黄梅雨”之句,用赋十四首》赵完璧·明
(类似词句)鸦轧如人语
【橹声咿轧如人语】《次李阳河》孙蕡·明
(类似词句)化石山头妇
【山头化石妇】《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梅尧臣·宋
【新妇山头化为石】《望夫石》许炯·明
【阿妇山头化为石】《望夫山歌》查慎行·清
【贞妇化石不回头】《石妇操》胡奎·元末明初
【山头化石岂无时】《杂曲歌辞 浪淘沙》白居易·唐
【山头化石空相忆】《题夫人石》单庚金·宋
【化石山头更不归】《三姑石》李纲·宋
【山头化石可奈何】《禽言四首 山鸟》梅尧臣·宋
【山头怜化石】《怨思》胡宿·宋
【何如山头化石不嫁老亦足】《丫头岩诗载墙壁间无虑数十百首形容盖有尽之者矣辄复寄兴以俟采诗者择焉》艾性夫·宋末元初
【何如山头化石千岁老无子】《丫头岩诗载墙壁间无虑数十百首形容盖有尽之者矣辄复寄兴以俟采诗者择焉》艾性夫·宋末元初
【不如化石在山头】《古镜篇寄韩与玉》乃贤·元
【甘心化石山头望】《完节堂妇姑两世俱同守志》苏仲·明
【何忍向山头化石;】《挽任子成夫人》王德馨·清
(类似词句)三岁扶床女
【难舍扶床三岁女】《满江红 小女生日》宋词·近现代
【三岁四岁初扶床】《寿汪虞部》屈大均·明末清初
上一篇:独坐懑然意自怦,畴咨宁识此时情;艰哉慎终图其始,今也听言观所行 | 清·弘历 独坐



























